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專業課件的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標志著多媒體教學進入成熟階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
開放設計原則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不同學校甚至是相同學校的同一門課程中,其教學具體內容、案例都會存在較大的差別。每位教師都需要將自己體會深刻、適用于當前教學對象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課件中。設計制作課件較常規教學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現成的課件或對原有課件作少量修改就能為己所用,將使多媒體教學更加方便。因此,開放性的多媒體課件更容易讓教師對其進行自由地調整,生命力也更強。
動態交互原則演示型課件似乎不存在交互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點擊鼠標,按預先設計的步驟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這是靜態交互。靜態交互遠不能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需要動態交互,這樣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靈活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支架式教學法”、“拋錨式教學法”等,也都需要動態交互才有可能實現。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原則
1.適度運用原則多媒體課件把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有機地集成一體,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設計課程教學表現的內容。但課件滿堂演示的情況,使學生難以把握課程重點,學習又回到了被動狀態。適度運用原則就是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應適度運用,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發創新。
2.適量信息原則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囫圇吞棗,甚至使聽課的同學產生“累”的感覺。信息量太大造成教師的教學受到制約,不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做出反應,只能回避學生的臨時問題,師生交流受到限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被淹沒。在大信息量的制約下,有限的師生交流也僅限于一些簡單的知識性問答,對質疑性問題、創新性問題無法正視。顯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創新教育的原則,而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是藝術設計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3.有機結合原則是否所有的課都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表現效果最好,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選用恰當的表現媒體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動畫設計專業中,對于自然運動規律的分解,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可以非常直觀地顯示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的景象,加快學生理解自然運動規律的效率;而在原畫創作課程中,大量內容涉及對某一造型的特點等進行創作,這些內容更適合教師在黑板上邊做范畫邊講解,讓學生理解一個優秀的動畫形象是如何從一張白紙中誕生的。由此可見,理論問題、微觀世界的活動、宏觀世界的變化等,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其明顯的優勢;而藝術設計類專業中涉及實踐的環節,則更適合采用動手實踐的方式。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各有特點,有機結合,課堂教學就生動活潑,事半功倍。教師以富有情感的啟發式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以表情、姿態、板書、演示、實物等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能適應學生變化,督促學生學習,言傳身教;多媒體課件以豐富的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像、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宏觀為微觀,化微觀為宏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使理論學習中情境學習、問題輔助學習、激發興趣和協作學習等在教學中得以體現;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獨立學習為群體合作學習,變復制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因此,只有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用,取長補短,才能真正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是教師個體勞動色彩很濃的一項工作,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的處理可能完全不同,不僅是不同的教學思想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社會閱歷、不同的認知背景等同樣有不同的教學方案。目前針對藝術設計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開發,主要目的是輔助教學。但其遠景目標應該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授型教學模式,給學習提供更大的主動性和樂趣。開放性的教學思路、教育教學方式以及多媒體教學課件,是實現藝術設計教學現代化的必備條件。
作者:張巖單位: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