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自主學習教學形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往往是被動的,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目前我們國家現有的傳統藝術設計教學中,越是注重教學內容形式上的完整性就越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所謂的“集體式”的教學環境,“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大削弱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培養,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知如何主動學習。在設計創作中,學生也只能比葫蘆畫瓢,缺乏自己的個性表現和學習積極性。從低年級的設計基礎課程到高年級的設計專業課程,這些課程之間是相互聯系,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或多或少阻礙了學生在設計創作中的創意表現和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設計教育空前發展,藝術設計專業過于火熱,許多學校專業起步較晚,從師資結構到學生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許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并非基于興趣與熱愛,這也更加劇了日后教學的難度,導致了學生對于本專業學習熱情不高、不會學習、師生關系淡化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藝術設計注重于設計實踐,在實踐動手中體現設計創意。然而“中國學生長期接受應試教育,導致人文素質差,思維固化,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知識面窄。而創造力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持續教育,因而這樣的學生即使通過大學四年學習,也很難具有創造性,較難成為真正的設計師。”①這也是中國制造享譽海外,而中國創造寥寥無幾的根本原因。創造能力的培養主要在于個體的主動性發揮,如果一個人喪失了主動性,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目的和興趣。然而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創作的前提恰恰依賴于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興趣與愛好是設計的動力與方向。有了興趣和愛好為先導,學生才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和開拓思維。
2藝術設計專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
2.1自主學習的內涵
關于自主學習,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在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看來,自主學習由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三個過程組成。而認知建構主義則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沒有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專業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所以說自主學習不是簡單地讓教師對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并通過自我調控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是教師喚醒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先學后教,由一對百到一對一,敢于放手,多給機會,多給權利,多給問題讓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積極主動地求得全面和諧的發展。自主學習的現代教學方法就是在傳統教學的一些必要基礎上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而運用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尊重學生個人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要求學生能夠主動搜集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源,運用搜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教學模式在各個設計教學環境中體現出實踐應用與合作交流的特點,通過學生自身的主觀意義來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
2.2藝術設計專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思路
2.2.1轉變角色——喚醒自我意識在自主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中,就要不斷給學生滲透自我的學習引導。這種引導一方面在于教師的角色轉變,并做到“會教、好教、樂教”,在教的過程中,教出激情、熱情、響應。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積極性和靈活教學,以前由于傳統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限制,大多數教師在給予學生作品建議時,習慣性地“偷懶”,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中,“一般來說,提出技術性建議確實比分析意義更容易,當老師們不太想努力分析意義時,就很容易陷入談論媒介與原料的習慣中。”②要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自主精神,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就要尊重學生的選擇,給予學生更多意義上的指導,由簡單的“教”逐漸轉變為“引”。在引導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觀察與設計的分析過程,鼓勵學生把設計草圖釘在墻上,引導完成學生的設計計劃。
2.2.2改善環境——加強實踐能力一個適合的環境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傳統教學中的大班上課的教學環境并不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培養,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上課力不從心、師生關系淡化、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等問題,所以積極改善教學環境,大力開展以工作室為主導的實踐項目教學,通過符合學校教學特色的工作室平臺,將學習和實踐有力的結合。這種以工作室為主導的項目教學,秉承了包豪斯的教學理念,把藝術與技術很好地結合。這種教學首先就要打破傳統的班級上課格局,通過以教師為工作室主要負責人,以小組為單位,在一個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實際項目進行自主選擇。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建立自己的設計創意、實踐和最終的設計項目作品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和學生直接不在是課桌與講臺的距離,而是相互交流和討論的一對一的關系,在學生整個學習規劃中起到引導作用,把設計的過程當作是學習探索的過程,鼓勵學生將“草稿釘在墻上”,這樣有助于學生把理論層面上的東西和實際應用項目相結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主動去尋求教師的指導,深化設計作品的個性表現。在整個教學環境中,教依據學而行,而學則根據個人需求和自身條件尋求突破。
2.2.3積極評估——培養個性表達在整個自主學習模式下,無論是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變,還是工作室教學環境的改善,一個是前期主觀的心理問題,一個是中期客觀的環境問題。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積極對于課程或學生作品進行有效評估,也是培養學生個性表現的方法。對于現代設計師來說,不光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廣泛的知識,崇高的審美等,還應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的鍛煉,是學生在生活和設計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提高的。其次,評估不僅針對于學生的自我評估,更是教師對于整個教學的評估,是整個自我學習教學的收尾工作。教師要在整個教學活動結束時,對于學生的創作過程和結果以及整個教學項目做一個評估,提出積極的建議,這樣有助于總結經驗,因材施教,彌補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修正教學計劃。
2.3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尤其是藝術設計這種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專業,有些東西無法依靠課堂和傳統的理論教學來實現。正如美國學者詹姆斯•埃爾金斯認為的那樣,“藝術是教不出來的”,因為“我們并不知道我們在什么時候及如何教授,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似乎表明我們不僅僅在教授技法。”③比起簡單的教授技法,引導學生如何學習更為重要,“學”是“教”的關鍵。本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就是要通過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教師自身的角色定位,教學課堂環境的改善以及積極評詁的修正,這個層層循環的教學模式(圖1),培養學生“會學、好學、樂學”的能力,彌補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技能的提高。
3結語
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學校來說,以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現代設計教育的一大特點。現階段通過教師與學生自我角色的定位,改善傳統的教學環境,實施以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工作室項目教學,并結合自我評估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實踐創新意識,這是一個逐步循環漸進的過程,依賴于學校、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真正適應時代需求的設計人才。
作者:李文芳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