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論版畫的形體藝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木刻版畫線形體的形態美感
形不變線亦可變,線不僅是表現物象的形體結構,還體現出作品的形態美感。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類似幾何直線為主的變化,有粗細變化特點,陰陽結合,介乎表現和寫實的特點,德國表現主義木刻大家科勒惠支推崇取刀向木的直刻手法,線條奔放有力,堅實、挺拔、表現性成為她作品的主要特點。二是運用流暢的自由變化的線,以變求得畫面統一,形態柔和、清爽、飽滿,線條曲直對比結合,參差變化,頗有節奏與韻律的裝飾風格,活潑中不失嚴謹態度。有時作品中采用斷線、點子、鋸齒的線交錯搭配,使作品明朗新穎,藝術效果十分獨到。三是線條變化結合黑白塊面處理,平面式的形體傾向凸顯了木刻語言的本質,使得畫面形式的表現得到更自由的發揮,特別是當代木刻創作中的觀念藝術多數發揮了線條的形態美感,美而另類、個性而潮流。使得線條的藝術從透視空間表現和為傳統形體形態要素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呈現出一種當代藝術獨有的平面特質,時而奔放、強烈有力,時而多變、不可琢磨,盡可能表達畫家的激情與個性,和精致內斂的中國繪畫相比,顯得具有任情發揮不拘一格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木刻版畫線形體的結構特點
木刻版畫線形體的形態美感也體現在線的結構特點中,“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是孤立的,它同別的藝術形式仍有著許多不可分割的聯系”。當代木刻版畫藝術受到西方繪畫形體觀念和藝術思維模式及表現欲的滲透,版畫藝術創作中的平面構成形態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畫家關住的焦點從單一形體轉向畫面結構、形式的探索,一定程度上的這種方式推動了版畫創作的發展,特別是在畫家個性語言追求過程中的藝術情感表達上升為一種審美意境,使得由線形體的結構成為觸動內心世界的鑰匙,抑或激起共鳴。其“形態融洽”的結構可看作平面構成單位元素的群化,它萬千變化的組合主要體現在規則和自由的構成中,類似平面構成中的重復、重構、打散、漸變等手法。線的空間運動形式則是在添加、分割、透疊等組合變幻中實現。有時運用粗細、長短、錯位的線在秩序中尋找變化,使其具有體積和層次感;有時進一步運用線的交叉、斷線組織,產生閃爍跳躍的視覺效果,體現一種無盡的韻律與節奏美。同時,刻刀對線的控制技巧也很重要,由畫家身體和刻刀擺動而實現的大與小、長與短、曲與直的強烈對比的線,這種線的對比支撐著畫面的視覺張力,就像模糊與清晰的線條可在隨意間創造視覺上的和諧。畫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用不同走向以及多變的線,在創作思想和藝術過程之間將形態表現出來,產生出豐富的形態美感。當代木刻版畫藝術創作,可以盡情發揮線在形態和結構方面的獨特韻味,在結合刀刻的表現技法上融合平面構成的審美情趣并不斷進行改變,使線刻的技巧與構成形式兩者有機結合,以期形成新的語言和別樣的畫面結構。
三、木刻版畫線形體藝術的視覺特點
木刻藝術中的線不止單純的塑造形態,也是我們抽象化表現的創造過程,在刀觸和印制產生的印痕中闡釋出線條夸張和意象的視覺特點。直線表現靜、單純、嚴肅、力量、冷漠、直率,具有男性的情感特征;水平線表現平穩、安靜,有一種無限擴張的可能性;垂直線表現莊嚴、肅穆、挺拔、端莊;斜線表現飛躍、速度,不穩定;折線表現煩躁;曲線表現靈動、彈力、溫柔、飄逸、典雅,具有女性的情感傾向;而幾何曲線則是在規范、柔軟與機械中體現一種明快;有機曲線則富有女性的浪漫特質;徒手自由曲線則在一種無秩序的感覺中體現隨意與自由;弧線表現一種彈性與力量感;虛線在是非之間表示無限與神秘。刻線的粗細不同,也體現出迥異的性格特征。如粗線有力、笨拙、遲鈍而莊嚴,具有穩定、踏實的特征;細線銳利、精致、秀氣,具有敏感、神經質和急速的感覺;粗細變化構成時,畫面表情也甚為豐富,可產生濃淡變化效果,強弱的空間感,疏密的松緊感。跳躍、激蕩的線條,有風馳電掣的感覺。有時不直接刻線,間接制造線的感覺,利用線的疏密、粗細變化造成黑白灰的色調過渡。某種飄逸或厚重的刀法可以將人們帶入一種境界,反映了一種質樸或華貴的格調。或通過線形視覺語言含蓄的賦予作品視覺以憤怒、亢奮、激動、抒情、淡雅等情感,但這種視覺反應是強烈的。木刻版畫藝術中的線隱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這種感性的創作意識反映出作品形式與內容的滲透、交織與統一的和諧。“當代黑白木刻創作只有立足于豐富多彩的現實自然、社會生活,從中去發掘變幻無窮的藝術因素和藝術奧秘,結合畫家獨有的情感和體會,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實現創作的藝術追求,這樣的黑白木刻才會別具一格和愈加成熟”。木刻版畫藝術恰是在用一種特定的語言反映著特定的外界,承載著畫家的視覺選擇。從傳統藝術和自然形態構造中挖掘關于線的藝術表現力,是形體藝術為主體創作的版畫家在通過刻刀下的線來實現創作追求的重要方式,即使萬千線形都可以在自然中或畫家的情感中找到可觸摸的源頭。胡一川《到前線去》緊扣當時社會政治背景,用急速運行刻刀留下的強烈表現力的線,結合沖破畫面的主體人物,大傾斜的構圖,營造出動蕩不安、亢奮有力的視覺特點。五、木刻版畫線形體的抽象處理木刻版畫線形體藝術處理的不僅依賴畫家對木刻創作的理解、認識和藝術規律的掌握,還依賴刻刀和木板、力量與思想的默契配合,它是實現畫家表達創作追求和藝術情感重要途徑。在木刻創作中為了強化語言的現代感,利用密集的線表現浮雕般特殊的明度漸變效果、立體空間效果;有時也用擺刀產生曲面,使色塊產生凹凸暈染感和虛幻的立體感覺,這種特殊技法的處理讓人在視覺感知中調動起內在的想象,我把這種對線的提煉、加工、處理過程稱之為抽象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畫家所有心智的和藝術創造能力的集合。在“繪畫性抽象”中探究線條和畫家內部意識的關系,抽象化的線形體藝術處理凸顯出木刻版畫創作的時代感和當代性。“譚平的作品中,我們仿佛能夠透過他畫面的肌理、線條、印痕,看到他對藝術不斷的體悟,看到他手中刻刀微妙的轉向,氣息輕重緩急的變化,內心敏感的體念與閃念。”黃永玉先生創作的《春潮》極盡畫家藝術處理能力,在寫實與抽象中表達特殊審美趣味,體現了畫家高超的藝術技巧。追求不同的語言風格是藝術家一生的努力,只有改變常規的固有刻制習慣,在實現線條最大表現力時,我們的努力會自然實現,也會激發我們去探索新的藝術表現空間。正如野獸派馬蒂斯作品中的線,將透視與非透視相結合,采用平面裝飾性的處理手法,畫面沒有固定視點,利用線的黑白置換,線的陰陽結合,粗細對比產生空間推移感,即使是抽象的水平線、垂直線,也能感受到空間的存在。“線”成為木刻版畫藝術形式構成、審美情調的重要載體,使得木刻版畫成為獨特行為和藝術樣式的藝術創作,從刻刀留下的線、印痕的線無不反映木刻版畫主觀而自覺的藝術特點。或者以形式作為目的,選擇充分的、絕無限制的自由手法表現,而那些對外在自然線形本質的描摹,即使簡單而簡練,對被表現的對象形態而言,也藝術地提升了整幅木刻版畫的審美韻味和內在精神的主觀意念。
作者:閆翀劉媛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