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聞圖片質量把控與攝影技巧提升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手機像素的不斷增加和成像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加上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新聞圖片的拍攝已不完全屬于攝影記者的專利,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抓拍出新聞圖片,正因如此,新聞圖片的質量把控成為了從業者關心的問題。本文對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圖片質量把控的要點進行分析,并針對如何攝制出高質量的新聞圖片,闡述攝影技巧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新聞圖片;質量把控;攝影技巧
新聞圖片是新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圖片可以達到壓縮新聞內容、展現新聞核心的目的,更能吸引讀者的目光。新聞圖片的種類很多,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過新聞圖片對新聞內容進行濃縮表達,能從視覺上帶給讀者沖擊,也能通過圖片的畫面進行無聲的語言表達,使讀者對新聞所寫的內容更加感興趣。由于新媒體的不斷誕生和讀者接收信息方式的變化,如何使新聞圖片以靜止的動態瞬間畫面與融媒體的短視頻、AR(增強現實)特效等競爭,是攝影記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1]。攝影記者需增加視覺沖擊的深度,擴大攝影范圍的廣度,在眾多新媒體的沖擊下,使自己的攝影作品會說話且更具生命活力,這就要求攝影記者對新聞圖片的質量進行把控,攝影記者必須從多維度提升自己的攝影技巧,以期使新聞圖片在競爭中更具吸引力。
一、新聞圖片質量把控的要點
對于新聞圖片的質量把控,第一,要清楚圖片需要表達的主題;第二,要衡量圖片信息含量的大小;第三,要對比視覺沖擊的強弱力度是否合適;第四,要把控圖片文化內涵的深淺。
(一)新聞圖片表達的主題。新聞圖片表達主題的選擇是一個核心內容篩選的過程。在新聞圖片的主題選擇上,首先要對媒體自身的報道范圍有深入的了解,比如體育新聞網站肯定不能拍攝娛樂明星八卦新聞的圖片,這種新聞圖片的拍攝對其而言是毫無意義的。其次,新聞圖片表達的主題要與文字或者音頻稿件相匹配,不能張冠李戴。最后,新聞報道通常短小精悍,這就要求新聞圖片必須突出新聞表達的核心思想,尤其要讓讀者第一眼看見圖片就能牢牢吸引他們的眼球。
(二)新聞圖片信息含量的大小。一張新聞圖片不論是與短視頻還是電視新聞相比,畫面的絕對數量都相差好幾個層級。短視頻或者電視新聞可以將新聞的整個過程壓縮為幾個重要片段,而新聞圖片則只能將新聞的某一瞬間展示出來,畫面的立體感也不如視頻。新聞圖片不同于普通照片,攝影記者需要把握好新聞圖片的信息量,盡量使讀者通過新聞圖片就能聯想出整個新聞的全過程[2]。攝影記者抵達新聞現場時,需要通過冷靜的觀察,發現現場一切可以利用的視覺元素,使新聞圖片拍攝出影像結構上的厚度。要善于判斷新聞信息表達的特有性、新聞的主要價值線索在何處、哪些元素對構圖具有破壞性,要通過觀察角度和時空變換去除新聞圖片構圖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通過增加圖片畫面形象的數量和簡單的影像結構表達出新聞圖片厚重的信息,方法并非一成不變。新聞圖片的攝影要注重主體點的選擇,使主體點體現新聞的背景,并具有象征意義和拓展性,使新聞圖片更有層次感、線條感,也使讀者能輕易讀懂其中的信息。普利策獎曾經有一副獲獎作品《饑餓的蘇丹》,圖片上有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餓暈在地上,背后是一只緊盯著他斃命的禿鷲,這張新聞圖片就具有很大的信息量,把當時蘇丹整個國家的狀況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三)把握好新聞圖片視覺沖擊力的強弱。由于新聞的突發性,很多新聞圖片都屬于抓拍。這需要攝影記者具備很強的現場觀察能力,能根據現場的情況揆情審勢,選擇可以表達新聞主題的瞬間和情景按下照相機的快門。這是通過攝影記者的判斷將新聞的動態情景轉變為永恒靜止畫面的過程,也是將3D立體轉變為2D平面的過程,更是衡量攝影記者水平的過程。縱觀全球所有的新聞攝影大獎,無一例外都會將視覺沖擊力作為獎項評判的重要標準。對新聞攝影來說,荷賽及全球年度圖片獎是世界上兩個重大獎項,從其2019年的獲獎作品來說,《穿越內陸》的作者將自己在澳洲環游了32000公里的行程,濃縮成了3張新聞圖片,主要表達了自然世界、人與人、人與自然,視覺沖擊力突出,給人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日常新聞類獲獎作品《無題》則是通過突出一名羅辛亞難民男孩的眼神和其他難民排隊涌入孟加拉國的場景,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危害。新聞圖片的視覺沖擊力一方面來自新聞本身,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攝影記者的主觀努力去營造這種沖擊力。
(四)把控新聞圖片文化內涵的深淺。存在一種更高層次的新聞圖片,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攝影記者與普通人拍攝新聞圖片最大的區別。所謂新聞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美學等高層次的審美。它能通過新聞圖片發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事物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有助于運用攝影的方式將人類高層次的精神思考表達出來[3]。普利策獎的獲獎作品《博帕爾的控訴》,拍攝了印度博爾特市一家美國農藥廠泄漏造成的1500多人當場死亡、20萬多人受害的事件。這張圖片拍攝的是一名小嬰兒,也是博爾特未來的希望,此圖片的文化內涵較深,能引起人們對新聞背后問題的思考。這類作品文化內涵深厚,發人深省,能夠給其他人帶來強烈的精神和感官刺激,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受住時間的洗禮。雖然在分析經典作品時,常常會感覺在新聞圖片中注入文化內涵似乎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依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攝影記者在拍攝新聞圖片時,必須用人本理論觀察事物,使自己在攝影時更具使命感,將照相機和鏡頭作為訴說人間事實的工具,將更多正能量的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
二、新聞圖片攝影技巧的提升策略
新聞圖片是除標題以外,另一個能引人入勝的新聞因素,好的新聞圖片能給讀者強烈的新聞代入感和視覺沖擊力。在新媒體時代,讀者對新聞的閱讀習慣逐漸碎片化,這對新聞圖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好新聞圖片的質量把控工作,必須從新聞圖片質量的源頭抓起,注重新聞圖片技巧的提升,以期在拍攝階段就能拍出高質量的新聞圖片。
(一)從圖片結構的角度形成有序的新聞圖片畫面。攝影構圖法是在優秀攝影作品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一套構圖的實踐經驗,主要分為九宮格構圖、三角形構圖和十字形構圖等。新聞圖片攝影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構圖,構圖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構圖法。九宮格構圖法常用于黃金比例的構圖;三角形構圖法能形成緊張感,適用于近景人物和其他事物的特寫;十字形構圖法則主要用于對稱式構圖,較為穩重。第二步則是要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從不同的角度能優化圖片整體的美感和突出主體。拍攝人物演講、發言時,不應采用正對的方式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是一個平面,沒有立體感。多數時候可以在正前方左側或者右側30度進行拍攝,使圖片的效果呈現更加立體。對于較高的建筑物,為了顯示其宏偉,一般會采用仰視的角度進行拍攝。構圖是新聞圖片拍攝的基本功,除理論學習外,還應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多拍攝多思考,這樣才能在新聞圖片緊張的拍攝過程中,快速找到合適的拍攝角度。
(二)合理運用光線提升新聞圖片的整體質感。不同的光線和不同的進光角度對被攝影主體的呈現都是不一樣的,光線的運用可以體現出新聞圖片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因此學會和提升攝影記者合理運用光線的能力是提升攝影技巧的重要途徑[4]。光源分為自然光、燈源和閃光燈,在新聞圖片的拍攝中,自然光和閃光燈運用較多。通常來說,在自然光線不足和室內場地拍攝新聞圖片時,需要運用到閃光燈,也可根據新聞圖片拍攝現場的實際情況,利用天花板、墻壁等來反光,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在拍攝一些畫面時,要注意閃光燈不能過度曝光,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閃光燈的角度進行調整,使拍攝出來的作品光線更加自然、協調。
(三)掌握快門和光圈的應用方法,使新聞圖片虛實變換。快門和光圈的調節、應用決定著新聞圖片的細節質量。新聞報道現場瞬息萬變,要抓住某一個特別的細節,就要求快門要快;如果是拍流星雨等需要拍攝出時延的拖動軌跡的,那么就必須將快門調慢[5]。快門慢時,要注意相機的防抖動,最好選擇固定位置進行拍攝。當拍攝需要將場面的縱深拍出更大效果時,需要使用較小的光圈;而需要突出某一事物而忽略背景時,就可以調大光圈,達到背景虛化的效果。現在許多手機相機也有專業模式,可以對光圈、快門等進行調節。ISO決定著感光度,一般來說,在背景較為黑暗的地方拍攝,需要調高相機的ISO。對光圈和快門技術的熟練掌握和協調應用,能使新聞圖片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三、結語
新聞圖片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新聞的整體傳播效果,新聞圖片要在堅持真實性和及時性的基礎上,多運用攝影技巧來提升新聞圖片的質量。攝影技巧的提升要注意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在平時的攝影工作中要多思考、多分析,盡量保證每張新聞圖片的質量,做到使新聞圖片會說話。
作者:胡遠嘉 單位:山西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