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間藝術與高校藝術課程教學融合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是提高大學生藝術傳承認知的重要途經。應用型院校要實現民間藝術與高校藝術教育有機結合,一方面要將民間藝術與公共藝術課程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民間藝術素養的高效培養。充分發揮應用型院校有關民間藝術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從而使得應用型學生能夠以全面的文化素養和能力面向社會。
【關鍵詞】民間藝術;高校教育;教學融合
1民間藝術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
近年來,我國應用型高校教育快速發展,是為社會不斷地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其教育的根本宗旨與核心內容是要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高校應不斷地進行應用型教育專業與藝術課程的創新改革及拓展,努力發展“以學生為核心”的辦學宗旨和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在當今的應用型院校教育中,將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合二為一,這為應用型院校的學生教育理論體系的認識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在信息日趨發達的今天,藝術的表現豐富多樣,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而高校藝術課程的教育發展也逐漸受到重視。高校藝術課程與民間美術之間有著復雜的關系,大部分情況下,民間美術是藝術類和師范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極少出現在跨專業的公共必修課中。由于歷史的原因,傳統的民間美術在過去是難登大雅之堂,更沒有理論可言。在漫長的社會發展歷程中它遭受著冷遇和歧視。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之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融合,使藝術得到了大幅度跨越。當今藝術界正將注意力轉向本土藝術,并極力將其與現代藝術融為一體。部分院校和研究機構通過邀請民間藝人講課,傳授技藝,舉辦各種門類的民間美術展覽。昔日的“雕蟲小技”,如今已成為藝術家追捧的對象,學習民間美術成為了一種時尚,并且被視為當下現代鄉土意識、尋根意識和回歸意識的正本清源,這從根本上反映出民間美術在現代社會進程中的地位,因此應引起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
2民間藝術與高校藝術課程的融合
在藝術不斷更新和演變的背景下,應用型院校藝術教育和當下的藝術類型表現存在某些程度上的滯后現象。高校藝術教育應認識到民間藝術與學生生活中特有的聯系,也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學習思維。當民間藝術通過課程資源展現在學生認知中,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民間文化的最新形態和發展,正確認識和評價復雜的視覺現狀,辨識視覺藝術中的美丑價值,這也是在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獨立的人格[1]。
2.1以民間技藝與學生進行對話
為了解應用型院校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情況,特此以民間藝術“扎染”上了一堂民間藝術的課。在對“扎染的技藝”課程的講解中,向學生提出了幾項與民間藝術相關的問題,并作了相關的展示。教師出示與扎染有關的原材料,如板藍根、核桃皮和蘇木等天然植物,并提問學生“這些植物是什么,他們的價值是什么?”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藥材、食物”,有的學生提出是可以制作成顏料,有少部分學生在疑惑問題的目的。對比學生在教師講解前后的反應,可見學生對于展示材料的基本認知僅限于生活本身所映射的知識,對于扎染的基本認知甚少。教師給學生介紹扎染藝術的前期準備工作和材料,展現天然植物材料的加工過程,如曬料、煮料和浸色等過程,在問及植物制作過程的產生顏色效果時,學生的答案大多是“藏青色”“藍色”等,在教師繼續展示顏色變化效果所呈現的是“綠色”時,學生極其詫異。可見,在整個簡單的扎染材料加工過程展示時,學生對于原材料加工的過程了解是缺失的,大家直接的印象是扎染的完成品或后期的制作工程,卻經常忽略了最基本的匠心技術,這是時展所造成的??旃澴嗌钍沟么蟊姼幼⒅亟Y果,而忽略本質的過程,這對于民間藝術的傳承產生了很大的阻力。整個課程設計中,這一過程是實驗的關鍵,通過現代生活中的視覺圖案引導學生了解圖案設計思路的來源,所謂萬物皆有本源。課程設計思路以學生興趣點為中心,從學生的生活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探索“本源”。教師在課程的最后部分以呈現作品作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展現學生對創作繪畫的表現。專業藝術院校所呈現出的作品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它包含了個人思維和專業性的問題,不能展現學生本身和藝術體驗本身。而此次應用型學生的作品展現,呈現的是學生本身和他的生活視覺體驗,所呈現的畫面更加真實。從學生的作品整體來看,作品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刻意強調作品的線條問題、圖案的形式表現過于嚴格等問題,但在學生的創作理念中看到了他們的多元化思維。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繪畫水平受到限制,無法展現畫面效果,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于理性的思維和教育限制了學生的創意性思維,抑制了學生創造性,而這也是要積極為應用型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藝術教育課程的另一重要原因。
2.2民間藝術引入教學的必要性
根據調查結果統計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民間藝術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途徑主要以博物館、美術館、旅游景區、網絡媒體或影視為主,調查結果中還發現,課堂教育不在學生的涉及范圍之內,學生的學習經歷中缺少完整的民間藝術這一部分的教育過程,這凸顯了應用型院校藝術教育的困境所在。事實上學生對于民間藝術的真正了解少之又少,對于此次課程設計,70.8%的學生認為更新和完善了對以往民間藝術的認知程度,他們更愿意多學習類似的課程,認為平時的課程過于枯燥,想了解新的和有趣的內容,但受困于專業課的壓力,無法將過多的時間來了解其他的內容,希望老師能夠采取更多的上課形式來使得學生了解民間藝術??梢姡逃砟钜詫嵺`應用為基礎,將更多的教育理念應用到課堂實踐中,這是檢驗研究成果的唯一標準。在此次課題研究中重點強調的是民間藝術課程在高校藝術教育的教育價值,以及將學生的視覺生活體驗與教學相融合,讓學生正確理解和判斷生活視覺體驗。藝術教育體系中對于藝術類型有很多種,如當代藝術、現代藝術和民間藝術等,但對于應用型院校的藝術教育來說,民間藝術是最為恰當和容易理解的內容。要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開拓思維,更全面地融入新時代的社會生活,就要將生活經驗與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以探索性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的熱情[2]。
3正確認識應用型院校公共藝術教育
應用型院校的教育理念使得將教育重心放在應用的最終價值,而在全面教育的情況下,應用型院校師生和管理層應正確認識公共藝術教育,對其應有正確的藝術教育觀,以保證應用型院校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當然,在藝術教育方式上不能以專業藝術院校為方向,而是建設屬于應用型學生的教育模式,展現應用型院校藝術教育的自身特點。
3.1應用型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應有其獨特的教育模式
在教學內容上,專業藝術院校的教育理念在于強調藝術的專業性和精湛的技藝,這對于應用型學生來說并不合適。應用型學生需要培養審美素養和藝術素養的內容,同時能夠發揚中華文化,這是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民間藝術對于專業院校來說是技法、工藝,是要扎實地將一門精湛的藝術學到手,從而發揚傳統。而學校的重點是讓學生去體驗與欣賞,欣賞民間文化、技藝,使得藝術教育以一種普及性的價值應用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3.2應用型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應有人文素質教育價值
人文是一種精神文化,從教育素養的角度來說,泛指人格、修養和氣質等品質,應用型學生對這方面的培養略有欠缺,問題在于應用型多以理工科為主,對于他們的培養無法準確地將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一視同仁。人文教育的范圍極其廣泛,例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世界觀和民族文化教育等,教師需要找到一個入口,在能夠引起學生濃厚興趣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進步與發展。
4結語
藝術教育不是一種簡單的操作模式,而是一種具有信念、精神和文化的實踐行為。對于該課題的研究來說,問題的根本還是回到教育本質的問題,即去探索生活的價值,通過教育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3]。
參考文獻
[1]胡知凡.教師藝術素養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錢初熹.迎接視覺文化挑戰的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馬爾科姆·巴納德.理解視覺文化的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作者:董笑君 單位: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