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油畫創作中民間藝術現代性元素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油畫藝術從西方傳入中國,自始至今一直處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矛盾之中,不同的文化中又共同存在有現代與傳統的對立和交融,形成了中外古今錯綜復雜的狀態,中國現當代油畫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對民俗民間藝術借鑒與利用,其目的不單是傳承民間藝術,而更在乎更加個性化的藝術樣式凸現個人情懷及民族精神。并且,逐步對其內在的精神進行探索,與原始的民俗文化審美意蘊對接,復現人們對生命永恒這一主題的追求與探索。
關鍵詞:民俗民間藝術;元素;油畫;借鑒
現代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中西方出現一股厭煩工業都市的情感傾向,提出了藝術回歸自然原始,從而產生了對原始民藝的向往與獵奇,追求稚拙、純樸的初始情趣,追求原始藝術的神秘與真摯的野性。而中國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東方民間藝術寶藏,為中國現當代油畫家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對民俗民間藝術借鑒與利用提供源泉和動力。民間藝術的最初始功能是非審美性的,而是人類生產生活“實用性”的最初表現-即民俗活動。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民間藝術恰恰體現在民俗活動中,這種文化的創造精神,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民間藝術本身。“忽視民間藝術,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不將民間藝術當作民俗現象來考察,不研究它與其他民俗活動的聯系,也就是民間藝術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對民間藝術有深層次的了解。”我國多民族交融,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各具特色,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內在動力。積極的向上的民間藝術永遠充滿生命活力,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愿望,承裁著人們真誠的祈盼,按自己的想象和認知去自由創作。造型樣式上都是生機盎然,他們心安理得地簡化概括,隨心所欲的移動視點,拋開我們學院派教學中所認知的透視比例,突破空間時間的概念,重點夸張內心印象深刻的事物。審美意蘊上神秘與直白,稚拙與成熟,粗獷與細膩,質樸與柔媚。在構圖上飽滿充實、極具張力。在色彩上鮮明強烈,絢麗燦爛,生機勃勃。面對如此豐盛繁賾的民間藝術造型世界,我為其綺麗多姿的形態而傾倒,為其奇古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感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油畫作為外來藝術一直處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矛盾之中,不同文化中又共同存在現代與傳統的對立和交融,形成了中外古今錯綜復雜的狀態。當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畫家在借鑒和運用民間藝術的傳統造型樣式時,應把它賦予時代的精神進行新的創造,使傳統的民俗文化精神或造型手段,以新的樣式呈現。對于癡迷探索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精髓的藝術工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接納西方藝術的同時,還要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不斷的融合與對話。在這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我們必須向更深的層次去探索研究。新的呈現指的不僅僅是外在語言樣式,還需如何去呈現并升華這種民族精神。不知哪位哲學家曾說過“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現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這也許就是藝術規律的一種自然循環。民間藝術是人對自然和人類自身的崇拜并將之物化為具體樣式和形態的行為結果,從古至今,在其發展過程中又轉化為自身的精神體現,接著成為人們祈禱、祝愿美好生活的實現。在傳統的民間藝術中如繪畫、雕塑、布藝、刺繡、面具等作品中,無不滲透出神秘、質樸、夸張、稚拙、直白、莊重、詼諧的意蘊,這些意蘊無一不呈現“現代的元素”。然而這些民間藝術造型的審美意蘊啟示著我,在油畫創作中探索質樸與真實,呈現那種對生命的謳歌、對生活的詠唱,通過勞動人民的民俗活動體現出向上的積極的氣氛。表述出傳統民俗在今天依舊時尚、璀璨。作品《盛世》從選題上,描述的是正月里在鑼鼓、嗩吶有節奏的韻律中,人們滿載著喜悅與收獲的激情,帶著對來年的祈望,頭頂花冠濃妝艷抹載歌載舞。這是人們樸實與直白的呈現,也是古老民俗的傳承,更是令我深深思戀和神往的民間。民間藝術給我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在我完成《盛世》的制作后又連續創作了《冰雪節》《新水滸故事·武松打虎NO.1》等作品。在創作中,民俗活動成了我傳達情感的方式,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民間藝術中我感到了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滄桑,使我的創作方向與追求得到了本質的升華。我的創作從民間藝術中借鑒質樸而強烈、稚拙而簡潔的造型樣式,同時也從現代西方抽象表現藝術中感悟西方色彩與構成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西方的抽象表現藝術與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相似的相通的藝術樣式,如造型的隨意性、概括性、平面性、裝飾性、主觀性、原始性等。然而當今中國油畫的發展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民間藝術質樸率真的藝術表現形式何嘗又不是現代藝術所追求的呢!當然,一幅作品的存在不是單方面的,他會包含很多因素,有中國的,有西方的,有民間藝術的,有油畫特有的,也有傳統造型上的,還有當代流行的,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便是我的語言樣式,但還需加上我自己對自身性情的偏執,然后融通一起呈現出的一種造型觀念。我認為,這種融合借鑒的實質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從材料、語言樣式的視覺上,完成民間藝術與油畫藝術的融合,這種融合首要的是時代性,同時要具有中國民間藝術的特質,還要有西方油畫的傳統技巧。可以從造型元素中借鑒民間藝術的語言樣式,如色彩、線條等。運用民間藝術特有的樣式并與油畫語言相融合。創作出中國當代油畫的新的形式,使這種表現形式具裝飾性、平面性、觀念性、及原始性。其次是從中國民間藝術所承載的民俗文化以及獨特的審美現象方面為切入口,在其造型的審美意蘊中尋幽探秘,并融入在油畫的創作之中,只有這種結合才是真真正正把握油畫藝術創作的靈魂,才能讓油畫藝術在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視覺表述之時沒有絲毫的牽強,同時也能呈現油畫藝術具有東方精神的獨特魅力。近百年來,當代中國的油畫創作中已有很多成功范例。羅中立的《巴山夜雨》系列、宮立龍的《舞蹈》、顧黎明的《楊家埠門神》系列等等,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從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民俗生活的時代變遷來呈現生命力的滄桑感和厚重感。由此可見,民間藝術的獨特的造型樣式及審美意蘊有力地強化了當代油畫的審美意識,非常直接地使描繪對象與油畫表現形式之間形成內在的聯系。因此,把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語言樣式與造型觀念作為一種途徑融入油畫創作中,會使作品具有民間藝術那種神秘、質樸、粗獷、稚拙、詼諧的豐富多樣性,又有油畫藝術的那種視覺深度和強度。總之,在油畫的東方精神和境界的創作活動中,當代油畫藝術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借鑒運用,不是完整地嫁接后再附上當代的題材,應該說是與民間藝術造型觀念及審美意蘊的相融合,是與傳統血脈的相融相通,這種融通會發生質的變化,會成為中國油畫藝術一種新的創作思路,也是世界油畫創作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左漢中著.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3月.
[2]顏新元著.中國當代新民間藝術[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8月.
[3]李澤厚著.美的歷程[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5月.
[4]呂品田著.中國民間美術觀念[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7月.
[5]顧丞峰著.現代化與百年中國美術[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
[6]鐘敬文.話說民間文化[M].人民日報出版社,1990:117.
作者:王海利 單位:沈陽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