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間藝術在設計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現如今的社會以多元文化為主流,這給視覺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生機,使得多元化需求成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潮流性方向。民間藝術作為傳統文化范疇,其形式多樣、種類豐富、內涵深厚等等,成為現如今設計的源泉。尤其,近些年來設計界出現的每個產品都融合了民間藝術元素,并打造出了一條“中國風”的民族性、時尚性、持久性的設計發展道路。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教師很有必要將民間藝術融合進來,通過挖掘民間藝術元素,一方面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強化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從根本上提升視覺傳達設計教學質量。
關鍵詞:民間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應用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范疇,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味。現如今社會是以多元文化為主流,這給視覺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生機,使得多元化需求成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潮流性方向。不少設計者開始把民間藝術引入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來,并受到可社會的認可和追捧,從而使得民族性的設計成為當代設計者所追求的,也達到了大眾視覺欣賞的“境界”。同時,民間藝術形式多樣、種類豐富、內涵深厚,一直是視覺傳達設計的源泉
表現形式是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整體性也是基礎性的學習內容。民間藝術形態多樣且種類繁多,表現形式更是多元化的,將民間藝術引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其表現形式一方面能夠給學生視覺以沖擊力;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學習和創新應用的最佳選擇。我們知道,民間藝術的產生本身是人們對當地的生產、環境、自然美的再加工和創造,是以特定的符號來表現傳遞信息的。對此,筆者在教學中應用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來強化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整體感知和了解。例如,黑龍江民間藝術帶有薩滿文化的特點,在表現形式上是對傳統的圖案、圖形的夸張和象征意義傳達信息的。主要是通過夸張和抽象的表現形式來彰顯當地人民開朗、憨厚的性格等。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有不少浮夸式的作品頗受大眾的喜愛。筆者在教學中,以黑龍江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來讓學生感知視覺傳達的整體形態,進而鼓勵學生嘗試融入現代的科級手段來創新黑龍江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可以是運用黑龍江民間藝術的表現手法來創造表現現代人感興趣的事物,通過感受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實自我的設計思路。
2民間藝術造型手法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學生往往不知道從何著手,確定不了設計作品的結構。而民間藝術作為設計的源泉,其生存方式和發展方式都有著獨特性,其涉及的造型元素稱為是“極其豐富而完整的原生態的中國本元文化與本元哲學的表現形式”。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民間藝術的造型手法與視覺傳達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諸如,民間藝術造型手法是對自然形體的夸張、變形、概括展示,而現代設計在造型上追求的是形象的鮮明、簡約等。例如,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收集民間藝術作品,《年年有余》《福祿壽》《萬花開》《農民畫》等;之后師生、生生共同分析,討論,總結這些民間藝術作品在造型上選取的是什么手法。諸如,象征手法、夸張手法、變形手法等等。再次,結合現代設計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造型手法,從實踐上尋找設計靈感,如學生將寓意“平安”的花瓶進行變形設計,塑造時尚性的商品廣告設計作品;在平面設計中選取象征性的諧音來進行造型設計,如福以蝙蝠代替、余以魚代替等。引導學生找到能夠彰顯視覺傳達的設計源泉,拓寬學生的設計思維,強化學生更深入地掌握視覺傳達設計技巧。
3民間藝術圖案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圖案是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基礎內容,也是最直接展示信息的內容,同時也是大眾欣賞和審美感知的藝術形式。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基礎課是《基礎圖案》,其教學目標在于: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圖案基礎理論和各種表現技法,熟悉圖案設計的造型、色彩和組織形式的規律及應用,學會實際表達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學習《基礎圖案》教學時,筆者以民間的剪紙藝術為例,讓學生觀摩剪紙藝術中的圖案,鼓勵學生嘗試拷貝、挪用剪紙中的一些圖案,如團花、動物、人物等,對圖案的創作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在掌握圖案的結構之后,可以對其進行調整,如結構調換、邊緣轉型等等,啟發學生通過民間藝術圖案找到新的圖案設計創意點。學生在學習之后,為了更好地展示自我的設計技能,開始主動的去尋找民間圖案,并結合其原有的造型、色彩、組織形式等進行規律化的整合,進而得出新的圖案,強化了學生的圖案設計實踐技能,深化了視覺傳達設計教學。
4民間藝術內涵和精神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于讓學生的設計充滿靈性,能夠吸引大眾的眼光。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來說,設計的最高境界在于設計的內容能夠通過視覺傳達刺激大眾的情感,使其產生一定的共鳴。一位藝術者提出“藝術的成功,在于有根。”民間藝術可謂是視覺傳達設計的根源,是大眾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沒有得到分解之前的原始狀態,有著特殊的精神和韻味,是人們最自然的思維表達方式和感覺,帶有強烈的自然靈感。因此,民間藝術也一直被稱為是“母形文化”。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汲取民間藝術這種原始的內涵和精神,并升華自我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習。例如,民間藝術的內涵是祥和,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統一,其展示的精神都融合了團圓、祥和、平安、富貴等內容,而這些精神和內涵也正是現代人所追求的,是藝術創作亙古不變的主題。筆者以實際的案例讓學生感受這種精神,并體驗其中最能夠刺激人感官系統的內容,如情感、情形合一等。以農民畫為例,母親繡圖:母親給出門在外的兒女的鞋墊那一針一線,一花一木都飽含著母愛和深深的情意,能夠很直接地讓人感觸。又如,情竇初開圖:圖中羞答答的少女在刺繡。讓學生明白視覺傳達設計的靈魂東西在于:情感。要學會在藝術設計作品中真摯的傾注自己的情感,進而創作出有強烈的感染力的作品,打動受眾。總的來說,民間藝術中包含了太多的視覺傳達設計內容,值得教師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應用民間藝術來讓學生從根本上感知藝術、體會藝術,進而創造藝術,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強化學生視覺傳達設計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尋勝蘭.源與流: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7.
[2]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陸嵐 單位:湖南湘南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