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為中心民間藝術系列活動構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間藝術以其豐富的內容和形式而被幼兒所接納和喜歡,在“十二五”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致力于“生活化民間藝術系列活動的實踐研究”,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幼兒是民間藝術活動的主體,不管是內容的開發、活動的實施,我們都應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在感興趣的民間藝術活動中感受體驗、表現創作,真正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一、尊重幼兒興趣,把握活動內容開發的方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如何在這龐雜的藝術體系中選取幼兒感興趣又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呢?為此我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創設環境,在觀察分析中發現興趣點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富有美感的環境,可以激發幼兒對美的事物的興趣。在民間藝術系列活動的開展中,我們通過營造濃郁的民間藝術氛圍,讓幼兒每天置身其中,有意無意地去關注這些藝術品,老師則做一名旁觀者,我們發現小朋友們在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時就會不自覺地駐足欣賞、指指點點,還會向老師問這問那,我們觀察幼兒由環境引發的言行舉止,還可和他們進行隨機的交談,聽聽幼兒的想法,在這樣的環境互動中我們找到了幼兒的興趣點,并確定了以泥塑、剪紙、印染、編織、傳統節日等項目作為我們活動開發的重點。
2.認真研讀,在全面了解中尋找切入點
《指南》告訴我們: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選擇應關注藝術學科內容與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契合,選擇那些既具有文化內涵,又符合幼兒自身特定的生活經驗、愿望與情趣的作品。我們根據《指南》在反復研討中全面了解幼兒藝術表現與創造的特點與教育要點,明確了民間藝術系列活動的切入點,我們不但要關注幼兒藝術活動實際呈現出來的結果即藝術作品,而且更加要關注藝術創造中幼兒的藝術思維過程、藝術形式、語言使用過程,以及對藝術工具和材料探索的過程。
二、注重幼兒體驗,優化活動過程實施的策略
體驗性與表現性是兒童藝術的特點,在民間藝術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就要順應兒童發展的這種特點,通過建構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人格的健全與完善。
1.全員參與,在欣賞創作中自主感知
在民間藝術系列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始終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通過創設多元化的活動環境,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給予幼兒參與體驗的機會。每次活動不只停留在讓幼兒觀察比較、表達交流,獲得視覺上的愉悅和語言的發展上,更注重的是讓幼兒以自由創作的方法來再現自己對某一民間藝術作品的感悟。如在元宵花燈的活動中,我們不僅組織幼兒參觀花燈展,欣賞制作工藝,以了解花燈的形狀、色彩及其藝術表現手法、蘊含的寓意等,還要開展花燈創作系列活動,有彩紙粘貼花燈、水粉繪畫裝飾燈籠,有折紙、剪紙制作燈籠,還有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燈籠等,我們將各種材料投放在美術區角內,讓幼兒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創作,同時還在班內開設自制花燈展示區,專門展示幼兒創作的作品。
2.適宜指導,在引領支持中提升感受
《指南》藝術領域的教育建議中指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為此在民間藝術活動中老師扮演的不是傳授者,將一項項技能教給幼兒,而應該是幕后支持者,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民間藝術進行表達與表現。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尊重幼兒自發的表達和表現,如當幼兒用彩泥隨意捏出一個形狀并告訴你這是XX時,我們要給予認同。第二,創設讓幼兒自主表達與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如創設活動區,提供空間、時間、材料和藝術作品,讓幼兒有機會自發模仿、自由涂畫。第三,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使幼兒敢于表達和表現,如,在幼兒自由表現時,對幼兒的作品不輕易給予否定的評價,只要發現幼兒有一點進步都是值得欣賞和鼓勵的,以此增強自信心,對民間藝術活動產生更大的興趣和更強的創作欲望。
三、關注幼兒發展,拓展活動組織形式的途徑
教師、家長和社會都是幼兒成長的引導者、發展的領路人,幼兒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在民間藝術系列活動中我們始終將幼兒的主動發展作為主要目標,積極拓展活動途徑,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助力。
1.家園合作,在互動交流中實現共贏
在民間藝術系列活動中我們重視家園合作,調動幼兒家庭中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資源,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如為了讓家長更清楚、詳實地了解活動的內容和流程,我們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園地、幼兒園網站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向家長介紹民間藝術系列活動開展的意義、近期準備開展的活動、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等,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活動中得到的發展,從而更加有目的、有準備、有方向地投入活動,并在活動中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在每次重大活動結束后我們及時發放“活動反饋表”,虛心聽取家長對活動的評價或建議,不斷充實民藝活動。
2.走進社區,在資源共享中助力發展
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和社區的原生態環境,讓幼兒融入到真實的民間藝術氛圍中,接觸社會中存在的多姿多彩、形象生動的民間藝術,豐富幼兒的體驗和經歷,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多方位、多渠道地對幼兒產生影響。很多的民間藝術是與民間傳統節日活動密切相關的,如花燈、年畫、中國結、剪紙等,我們通過家園配合的途徑,引導幼兒參加本地本社區相關的民俗活動,讓幼兒在傳統節日氣氛的烘托中,與家鄉的民間藝術對話,親身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美。另外我們也定期組織幼兒到附近社區參觀或實踐,借助社區資源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本土文化及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回顧走過的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以幼兒為中心的民間藝術系列活動的構建與實施中,我們的老師、幼兒、家長對民間藝術具有了一定的敏感性,且參與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將根據幼兒學習成長的需要,進一步研究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策略,讓優秀的民間藝術進入幼兒園,讓幼兒在欣賞、體驗、探索、合作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在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和諧發展。
作者:吳金英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