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間藝術在城市化進程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對鐵畫藝術的認知度并不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日漸頻繁,中國很多的藝術門類都受到或大或小的沖擊,本土文化受到影響,有的傳統藝術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也成為一個我們值得深思和反省的課題.雖然政府近些年來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收獲了一些經驗.但是,對傳統文化藝術產業的保護和傳承仍然是一件新生的事物,對這些傳統的文化和藝術仍面臨著一個如何去保護、傳承和創新的問題.除此之外,城市化進程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是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對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保護卻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本文以鐵畫在蕪湖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為例,淺析一下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用民間藝術的創新形式來體現出城市的可識別性、可讀性、可持續性.城市的可識別性.我覺得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鄉土特色和獨特風格.每個城市的地理特征、氣候條件、歷史背景和民俗傳統都各不相同.這就使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有多少種人,就應該有多少種性格,城市亦是如此,有多少城市,就應該有多少種性格.我們進入北京城,最先想到的是有深厚文化底蘊,帶著北京人特有氣息的的四合院、端莊美麗的天安門.而來到蘇州,我們最想看到的是蘇州圖案秀麗、繡工精細、清新淡雅、極富詩情畫意的刺繡;有亭臺軒榭、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這就是他們這個城市所擁有的獨特氣息.而蕪湖地處長江下游南岸,依山靠水的優越地理位置,早就了蕪湖很多有有名的景點,如:有赭塔依山擁寺,氣勢宏偉,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景色綺麗的赭塔晴嵐;有滿堤煙柳、飄絮盈盈的鏡湖細柳;有赤水赤山、晨霧靄靄的赤鑄青鋒;有滿亭春色、景色天然、睡眠廣闊的玩鞭春色;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天門狼煙;有林木茂盛、綠茵蔥蘢、古銀杏蒼天而立的褐山攬景等等著名的景點.但是我覺得如果不是身為蕪湖人可能并不知道這些地方吧.而且,最讓人們注意的是蕪湖的鳩茲廣場吧,很多人都認為不到鳩茲廣場就不算來過蕪湖,因為鳩茲廣場上面有韓美林設計的鳩頂澤瑞的大型雕塑,這已經是蕪湖的地標性的建筑了.除了這個,來過蕪湖的人們對蕪湖整個城市的形態和蕪湖的民俗民藝根本沒有了解過.蕪湖素有“鐵畫之鄉”的的美名,但是鐵畫現在除了被人們作為相互饋贈的裝飾品和家庭裝飾畫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價值,這就使得它在今后發展路上極具坎坷,甚至逐漸走向消亡.那我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為什么不能把我們蕪湖特有的鐵畫打造成蕪湖一道亮麗的風景呢.在蕪湖現有的九華山路上,有一系列以鐵畫為主題的隔墻,只有走到這里,我們才覺得蕪湖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有把蕪湖的鐵畫與蕪湖的城市建設結合起來了,但是這畢竟是非常小的甚至引不起人們注意的一小段路.怎么樣將鐵畫和城市建設大規模的結合起來,讓鐵畫成為蕪湖的地標性的藝術品,讓每個來過蕪湖的人在腦海中都有關于鐵畫的記憶,是這里我們要提到的.首先是要將鐵畫藝術提升到地域文化的高度.其次,在做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再較為大型的廣場上或者比較繁華喧鬧的街頭上面,做一系列的以鐵畫為主題的鐵畫雕塑.再次,我們可以做一個以鐵畫為主題的鐵畫公園,將鐵畫的歷史、蕪湖的歷史、蕪湖歷史上存在的神話故事等等統統以鐵畫墻、鐵畫雕塑的形式出現,在做鐵畫雕塑或者鐵畫墻的同時,我們可以再設計上別出心裁的增加一些互動的成分,讓人們在游玩的過程中不僅對鐵畫又一定的了解,對蕪湖的歷史也加深印象,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人們對蕪湖的了解.讓人們提及蕪湖就想到鐵畫,讓鐵畫也成為蕪湖的一個標識性的地標.
城市的可讀性和持續性.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也說過:城市設計是與時間有關的藝術,但又難于運用類似音樂那樣的時效藝術所具有的能控制的進行序列.因為在不同的時刻,對于不同的人,城市的序列會發生變化、受到干擾、被放棄乃至被切斷.城市可讀性是城市的可看可觀賞性,而持續必須要在這個可讀的基礎上.蕪湖是一座旅游城市,這就更需要城市具有一定的可讀性.而可讀性是路不開城市建設的問護士氛圍和歷史感悟的,著也就要求城市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一座城市和一部書或者一篇文章一樣,從城市方面方面都能引人入勝,具有一定的可讀性.一個城市的形成到發展,離不開它的歷史文化長城.而城市的可讀性,也是從它的歷史淵源開始的.歷史即是人們對這個城市的記憶,而記憶對人們來說非常重要,文化記憶對人們和民族更為重要.各個民族在他們的遺產中發現了自然和文化的遺產,有形和無形的遺產,這是找到他們自身和靈感源泉的要是.
同時,民族記憶又是同傳統深刻的聯系在一起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鐵畫承載著豐富的、獨特的蕪湖人民的記憶.然而,記憶卻又是最容易被忽視和遺忘的,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怎樣讓這些記憶不消失,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到了巴黎,都知道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歷史名城,在巴黎,舊城的風貌和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延續,而在舊城外提供發展新建筑的足夠空間.巴黎的老城區的建筑主要以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各個老建筑為主,在色彩規劃和建設上,基本上由奶酪色和深灰色系組成,著成為了巴黎舊城區的標志性色彩,我們只要身處這里,就等于讀到了巴黎整個城市的歷史發展.我們來到北京,可以從北京金碧輝煌的皇家建筑上面能讀出一點中國的歷史,但是北京大部分也是被拆的差不多了,古建筑幸存無幾.我們都說過梁思成保護古建筑的故事吧,梁思成曾經這樣描述過:北京的古城四周雄壯的城墻,城門上是巍峨高大的城樓,紫禁城的黃瓦紅墻以及魅力的街市樓牌等.他不余遺力地建議保護北京城墻.他是那么鐘情于它們.關于它們他是有那么美妙的構想:城墻上可以路滑,供市民有了.壯麗寬廣的城門樓可以改造成圖書館.
護城河可以引進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然而,著只是一個文人的浪漫夢想而已.隨之而來的一切現實卻非他所愿,北海團城被拆了,天安門東西兩側三門被拆了,古城墻被拆了.當年北京古都都依然消失了.這個故事我們到現在聽起來還是感覺比較遺憾比較傷感.但是我們并沒有把這個故事的內涵讀出來,因為我們現在在城市規劃上還是不斷的大拆大建,對中國傳統的建筑和傳統的工藝置于不顧.但是我們可曾想過,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是城市建設中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城市的持續性是要靠城市的歷史來支撐的.城市的反戰,離不開城市在新舊、歷史與現實的承繼和開拓.要保持城市文化脈絡的連續性,就要珍惜和保護城市自己本土特有的文化和歷史.雖然西方文化不斷的侵蝕著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應該不破壞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每個城市都應該依據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好原有的城市形象,妥善處理新舊文化,新舊建筑,新舊藝術,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同一種求變化.一座城市對這個城市居住的人們來說們應該有一種歸屬感.但現代人們對于城市的歸屬感越來越弱,那是因為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相似度越來越高.而我們記憶中的東西隨著城市的建設卻消失了,在也看不到了,著是歸屬感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要讓人們徜徉城內,在歷史與現實間的回轉交錯中,感受到的是時間如何改變了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卻留下了別樣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又是如何將人們帶到我們現在生活的都市中的.歷史風貌保護區、文物和傳統的工藝技術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城市的建設要沿著其歷史的腳步進行可持續的發展,離開了歷史,那將是一座沒有內涵、沒有底蘊的城市.就這些而言,我覺得我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對傳統的藝術和技術加以傳承和創新,把他們應用到城市建設上.蕪湖本來就是一座旅游城市,我們除了要加大鐵畫的宣傳力度外,讓鐵畫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我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建一條鐵畫一條街,在這條街上,我們設立蕪湖的鐵畫廠,從鐵畫的制作到成形直觀的展示在人們面前,讓人們對鐵畫又一定在了解.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再鐵畫街的入口處做一系列的鐵畫雕塑,讓這個雕塑成為蕪湖一個地標性的建筑.還可以把鐵畫的歷史制作成些列雕塑放置在這條街上面,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對鐵畫又更深的了解.讓鐵畫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使它不僅作為蕪湖旅游的一道風景,而且對于蕪湖的歷史文化,傳統藝術加以傳承和創新,讓鐵畫不僅僅是停留在藝術品的層面上,讓它更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作者:師紅瑩陸峰單位: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