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涉農專項資金管理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財政相關問題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家對于農村經濟的相關資金投入與規模正在不斷加大。涉農資金是針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項資金,其本身是國家為建設新農村而進行的投入。但涉農資金在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這造成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不到位,沒能夠真正利用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中。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涉農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進行具體探討,并提出優化措施,為涉農專項資金的有效使用奠定基礎。
關鍵詞:涉農專項資金;管理措施;優化措施
涉農專項資金是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在“三農”問題得到普遍重視的當下,涉農資金的投入力度正不斷加大,其應用于農村經濟建設中,對于農村增值、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都有積極意義。但涉農專項資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涉及的范圍廣泛,資金來源與渠道較多,資金鏈較長,造成了涉農資金管理上的難題。管理不規范、資金滯留、監督措施不到位等,都給涉農專項資金的有效使用帶來了問題,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也給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一、涉農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模式落后
涉農專項資金在管理模式上是由中央統一管理的,而涉農責任由中央與地方進行分級承擔,將涉農項目交給專門的涉農部門管理,以財政核撥的方式進行資金的流動。涉農資金的來源主要是由中央與省級為主,市、縣與鄉鎮也投入一定資金,作為資金的輔助投入,但上至中央,下至鄉鎮,都分擔涉農專項資金的事權責任。在這種管理模式中,涉農專項資金的支出是以多個部門進行共同管理的,即不僅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涉農專項資金,還通過多個部門管理涉農專項資金,這難免會出現一些資源分化、混亂管理的事件。多頭管理與交叉管理必然造成管理的混亂性,在一些之處項目上進行了重疊,例如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中,可能同時有多個部門參與,資金利用于同一件事中,沒能夠得到資金利用的最大化。
(二)監管不到位
涉農專項資金來源廣,用途也廣,這不僅給管理造成了難題,也給監管造成了難題。從涉農專項資金的相關管理部門上而言,部門間的溝通不足,信息交流不到位,這給監督機關的專項檢查形成了巨大的工作量,而資金的核撥效率遠高于監管效率,這就造成了監管不全面、不到位的問題出現。從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鏈上來看,由于涉農專項資金在項目與安排上環節較多,資金的審查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并且效率不高,這給監管帶來了難題,常出現監管流于表面的問題,也與監管機關監管力量不充足有直接關系。從涉農專項資金的利用上來看,當前許多涉農專項資金的利用都沒有監管機關的參與,通過隱蔽工程的模式,監管機關的監管工作執行不到位,事前監管缺乏,這就造成了涉農專項資金在使用的真實性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可能造成資金挪用或貪污腐敗事件。
(三)責任主體缺乏
涉農專項資金在主管部門中需要得到有效的監管,并落實資金分配與責任主體。但當前在涉農專項資金的責任主體落實程度上還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相關部門責任主體不明確,資金投放部門多,資金分散使用,從而造成了涉農專項資金難以有效應用,在利用效益上得不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部分涉農專項資金的主管部門在資金的爭取上更加重視,但對于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卻不到位,沒有真正在資金的利用與運行中有效規劃,造成資金的利用缺乏質量。也存在部分涉農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在資金撥付中沒有做好相關監督工作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涉農專項資金在獲取、管理與撥付上責任主體不明確有直接關系,由于缺乏了相應的責任主體,從而造成了涉農專項資金難以得到效益的最大化,也形成了較大的管理難題。
二、涉農專項資金管理措施的優化
涉農專項資金在管理模式與制度上的不足確實造成了資金利用效率與效益受影響,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農村經濟發展應得到更多的支持,所以針對于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需要更加完善與到位,不斷提高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在管理工作中杜絕資金濫用、挪用與貪污等問題發生,為農村建設與農村發展提供絕對資金支持。
(一)管理模式與管理內容的規范化
在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因此需要在管理層面上加以優化與改進。通過規范化管理模式與管理內容,能夠提高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改善。首先,在管理模式中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的原則。要求相關的涉農資金主管部門能夠依照管理規定進行項目的審核與資金的撥付,加強涉農專項資金管理流程的約束與規范。其次,在管理內容上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當前在涉農專項資金管理內容上可能存在含糊管理的情況,為了能夠提高管理效率,針對于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流程需要進行定期公開,將資金的分配、發放等工作全部納入管理內容與流程中,并進行政務公開,這樣也能夠提高監管效率,有利于資金使用與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二)加強監管
涉農專項資金在有效使用離不開監管部門的工作,在資金監管上需要更加深入,可以通過監管機關監管的方式與群眾監督的方式進行綜合性監管,群眾通過政務公開相關內容對涉農專項資金進行監管,也可以通過資金的撥付與工程的建設情況進行監管,隨時進行問題的反饋,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減少資金濫用行為。監管機關的監管工作需要通過嚴格的流程與規章制度開展,提高監管工作的效率,重視源頭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由于監管工作與涉農資金的管理鏈相關,所以可能造成監管不深入,該問題需要在涉農專項資金管理程序中入手,在監管的基礎上進行責任主體的落實,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監管效率,還能夠提高涉農專項資金流動中責任主體的工作效率,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益。
(三)落實責任主體
涉農資金責任主體的落實能夠減少許多資金利用的混亂問題,也能夠提高管理有效性。當前在涉農資金主管部門中責任主體不明確問題需要及時得到改善,通過對責任主體的確定與責任落實,能夠提高源頭管理的效率,并且通過責任主體間的工作交流,能夠減少多頭管理與交叉管理中的問題,優化劃分職責與權限。同時也需要做好責任主體的責任追究制度,這樣才能夠在制度準則的約束下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當發現責任主體工作不到位、缺乏監督管理時,可以加以問責處理,從而有效提高責任主體的工作意識。在責任主體的綜合性工作下,能夠進一步提高涉農專項資金管理的科學性,也能夠得到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結語
國家在涉農專項資金上投入力度正不斷增大,目的是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而涉農專項資金應用于農村經濟發展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但不可忽視涉農專項資金在農村經濟發展與新農村建設中并沒能夠完全發揮有效作用,這與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有直接聯系,在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定不足,包括管理不到位、監督不到位與責任主體不明確等,為了有效改善這些問題,需要在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中進行優化,加強對涉農專項資金的規范管理,強化責任主體工作質量,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實現政務公開,這都能夠有效提高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有效性,在農村經濟發展與建設中提高涉農專項資金的利用效率與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曉民,王剛剛.創新財政支農投入方式的實踐與探索——以大荔縣為例[J].西部財會,2019(01).
[2]陳貴旭,劉世會,黃立祥.丹寨縣多措并舉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當代農村財經,2018(05).
[3]唐躍洪,劉書祥.建立涉農項目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建議[J].當代農村財經,2017(09).
作者:黃選麗 單位:靖宇縣鄉鎮財政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