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人為本學生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是管理學中人性思想發展的必然趨勢,管理是人的活動,以人為核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在傳統的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中,忽視了“人”的作用,把管理當作純粹的科學,強調管理的科學、系統、邏輯性,最終不可避免的被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取代。行為科學管理理論開始關注人的思想及需求,認為人除了金錢及物質的需求外,更重要是有情感、安全等需求,這就要求管理過程必須重視人、關注人的心理需求。隨著發展,管理思想的發展越發重視人性,因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也越發重要。其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是應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中出現新挑戰的重要策略。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群體的變化越發迅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重大挑戰。新時期大學生主體意識越發強烈,表現出更加崇尚自我、強調自我奮斗和發展,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越發淡薄;第二,“問題大學生”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而增加,增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第三,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發突出,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給學生、學校及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提高,學生數量大幅增加,突發性事件也不斷增多,帶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有效應對當前的挑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實現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究
1、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認識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首先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認識。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身處的學校環境有著不同的感受,在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中有著不同的煩惱,同時有著不同的需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效果大大受制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即具體在制定學生管理工作的任務、計劃、形式和內容時,應建立在對學生的個性化認識的基礎上。管理者須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仔細全面的分析,充分重視學生個人需要的重要性,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體現出來,以期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2、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策略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將學生定位為被管理的對象,忽視了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在“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應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策略,充分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具體措施方面,首先,高校須營造出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將學會進行自我管理,實現自身個性化的發展,獲得最佳的主體性精神;第二,高校須盡快對學生管理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建立相關體制和制度以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發揮主體性及創造性作用;第三,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幫助其樹立崇尚自我、追求自我實現的意識。
3、樹立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觀念針對我國高校長久以來的“人治”觀念,本文認為應將法治化觀念引入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來。實現法治化的目標是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納入法制軌道,避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合法權益被侵犯的現象。在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者主觀隨意性大、忽視學生權利的現象,甚至一些處罰規定從法律角度看是存在不當的。針對上述問題,高校學生管理可參考美國普遍實行的“依法治校”,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透明性。具體實踐時,首先須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識,使其更加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法定權利。第二,要加強法制教育的力度,加強學生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并且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法、守法和執法的習慣。
作者:楊斌單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