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yè)學校留守學生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留守學生的特點及現狀
1.監(jiān)管缺失,習慣不良
許多良好行為習慣都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然而恰恰在這一階段,留守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而監(jiān)護人卻忙于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留守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使得留守學生失去了必要的道德和紀律約束,形成自由散漫作風,不服管教、違反學校紀律。由于社會不良信息的大量沖擊等各種原因,這些學生往往會逃課上網、酗酒賭博、拉幫結派等,監(jiān)管出現困難和盲區(qū)。
2.監(jiān)護不力,隱患倍增
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大多數留守學生面臨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主要有:他人的人身侵害,包括留守學生因父母不在身邊而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以及不法分子的侵害,特別是留守女生受到性侵害的風險更大;自己行為失控導致的安全問題,如溺水、觸電、上網、斗毆、同學交往及在相關娛樂場所等引起的意外傷亡事件。
3.引導缺失,道德偏差
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留守學生在價值觀念上偏離主流的道德價值觀,出現了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偏差,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惡勞、亂花錢、擺闊氣等陋習,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性格上往往存在缺陷,暴躁易沖動,受不了半點委屈,抗挫折能力差。
二、留守學生的教育與對策
1.策略一:關愛
對于留守學生尤其是那些父母雙雙在外的留守學生,老師的愛是撫慰他們的最好良藥,是矯治他們性格孤僻、情緒緊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這里,對留守學生的愛已經升華為一種老師必須承擔的責任。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必須用愛去體味每一位留守學生的獨特心理,必須用關愛去包容、尊重有過錯的留守學生,必須用愛去幫助有困難的留守學生,必須用愛心去贊賞每一位取得成績的留守學生,用愛去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每個留守學生健康和諧的發(fā)展。特別的愛給特別需要的學生。在我的班級有一位名叫婁科的女生,父母都在北京做小籠包,只有每年春節(jié)在家呆幾天。婁科一直跟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除了學習還要照顧奶奶,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使她過早地失去了笑容,成為那種典型的性格內向、自怨自艾、少言寡語的學生。在我的家訪中,奶奶常說的一句話“:可苦了這孩子了,除了學習還要照顧我,孩子心里有話也沒地方說,常常神不守舍地守在電話旁等電話。”顯然,婁科的情況屬于父母長期在外,親情缺失導致的心理失衡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我決定開展“婁科愛心救助行動”。救助行動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發(fā)動全班同學獻愛心,除了學生自發(fā)捐款捐物之外,還成立了“婁科愛心小組”,要求有時間的同學都要去婁科家,幫助她做一次家務。救助行動的第二項工作是老師常做家訪,每學期三次以上,及時了解情況并解決她在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救助行動的第三項工作是為她做好心理疏導,平時多溝通,幫助解決生活上、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疏導不分地點:辦公室、學生宿舍和公共場所都可以。這項任務的初期,主要是及時了解婁科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電話、網絡搭建好與父母溝通的平臺,逐漸取得她心理上的信賴。隨著溝通的加深,每次過節(jié)包括她過生日,我都要將婁科帶到自己家里,精心設計、策劃、準備,盡可能消除她內心因親情缺失而產生的困惑與孤獨,讓她感到家的溫馨和親情的快樂。愛的陽光照射到每一位留守學生。盡管大多數留守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老師對他們的愛是沒有選擇的:品行好的要愛,一般的、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內向拘謹的也要愛;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平等的,老師不能盛氣凌人,學生也不必低聲下氣。老師在日常言行中一定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要強調他們做得好的方面,不要過分夸大他們的錯誤,要多鼓勵。對犯了錯誤而又有悔改表現的學生,更要給予信任、尊重,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諷刺挖苦。當然,老師對留守學生身上的缺點錯誤,要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
2.策略二:教育
教育是留守學生問題中的核心問題,留守學生問題的解決,關鍵是要靠教育。對留守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學業(yè)成績的關心幫助上,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甚至勵志教育、自信心培養(yǎng)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師要在學習上,培養(yǎng)留守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規(guī)劃美好的人生;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找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需求,身體力行地給予他們心理安慰,鼓勵他們樂觀向上,積極面對困難;在安全上,要時刻宣傳涉及學生人身安全和人身傷害方面的安全常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潔身自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留守女生,老師還要特別強調性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識;在生活上,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道德上,要對他們進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tài)。所有這些教育并不是刻意的,而應當成為常規(guī),融入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動中,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策略三:溝通
從另一個角度看,留守學生的問題是由于缺乏溝通和引導引起的。由于長期缺乏與父母、老師、監(jiān)護人的溝通,留守學生才變得孤僻冷漠、自私任性。老師要建立起留守學生、父母、監(jiān)護人、學校之間的橋梁,如保持電話聯(lián)系,老師根據學生的校內外表現,盡可能地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老師利用家長返鄉(xiāng)的機會與學生父母交流,對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如實匯報,并以正面肯定為主,對其不良的一面則點到為止,不能過多渲染。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了解自己子女的優(yōu)點,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于自己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能夠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老師的溝通還要體現在對留守學生的正確引導及各方的協(xié)調上,以那些嬌生慣養(yǎng)、花錢大方的留守學生為例,要及時與監(jiān)護人及家長進行溝通,取得對學生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然后幫助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耐心正確地引導,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策略四:嚴管
留守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中的一個弱勢群體,老師必須對他們承擔管理的責任。管理包括校內管理和校外管理。校內管理強調班級日常管理,留守學生由于家長不在身邊,許多都有不良習慣,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對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成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老師應對留守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過程進行認真仔細地觀察,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予糾正、正確指導,同時教育留守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其與將來踏入社會的密切關系和重要性。另外,班主任應當為留守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將留守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變化都納入量化的檔案管理中。檔案資料全面反映留守學生各方面情況,包括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監(jiān)護人的融洽程度、與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監(jiān)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及聯(lián)系電話;留守學生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lián)系溝通情況及聯(lián)系電話等。校外管理主要采取監(jiān)督和調查手段,并將搜集的信息納入檔案管理。
三、留守學生的培養(yǎng)與思考
留守學生問題是一個新的課題,其核心依然是教育的責任問題。在職業(yè)學校留守學生教育中,教師除了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外,還應當對留守學生在心理、教育、溝通、管理等方面承擔起義不容辭的責任,努力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更多地承擔對留守學生的監(jiān)護和教育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健康成長,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我們的城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駛入和諧發(fā)展的快車道。
作者:商夏東單位: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