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為引導教學法探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行為引導教學法
行為引導是指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策略。行為引導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關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行為能力與全面素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職業教育教學論中的一種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
行為引導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培養目標立足于學生思維方式與關鍵能力的培養,整個教學過程包括信息收集、計劃制定、方案選擇、目標實施、信息反饋、成果評價等環節。它一改往日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在整個過程中對新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從而使其在遇到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達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行為能力與全面素質的教學目的。
行為引導教學法的特點與實施方法
行為引導教學法的特點(1)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行為引導教學法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信息收集、計劃制定、方案選擇、目標實施、信息反饋、成果評價這些教學環節中,學生全程參與,從而使其親歷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這樣,學生既了解了整體,又清楚問題解決的每一個細節。(2)學生相互協作主動解決實際問題。行為引導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即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使問題得到解決,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3)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行為引導教學法由于需要學生全程參與,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鼓勵、同學間的合作以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4)教師在教學中角色與作用發生變化。在行為引導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咨詢者,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并要進行及時的行為引導。雖然從教學過程主要承擔者的角色中淡出,但并不影響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這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行為引導教學法的實施方法在實施行為引導教學法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通常以分小組與獨立工作相結合的形式組織教學,即分組教學。首先由教師提出教學的項目課題,然后每個學習小組進行組內討論,讓每個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工作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每組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個人的知識欠缺可以通過共同討論、集思廣益加以彌補。經過討論,每個學習小組最終確定較好的項目課題方案,并進行獨立的工作任務分配,這期間指導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按照確定的最優解決方案,學員獨自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各自獨立制定的工作計劃指導下完成工作。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預定的目標對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檢查,并判斷項目完成得效果如何。概括起來,行為引導教學法在教學中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提出問題或任務階段、收集信息階段、制定工作計劃階段、決定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評估階段。在各個階段都應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生經過十幾個項目課題的不斷強化,完成一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通過教師的不斷啟發與引導,在完成課題的活動中使學生懂得遵循行為科學原理,形成自覺的行為意識,培養完整的職業行為方式。
在項目教學中應用行為引導教學法
高職教育的實訓單元教學常采用項目教學法。所謂項目教學是指教師在傳授某一部分知識時,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理論、實驗、實際動手操作與學生獨立完成,構成能夠使學生從中得到理論與操作的完整知識結構的一體化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給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收集、方案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只是起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際進行,可以使所有學生了解和掌握完成項目的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
行為引導教學法正是以項目教學為實踐教學形式,擴充了項目教學的單方面能力培養。在項目教學中應用行為引導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工作階段:
第一階段:項目教學任務的制定。教師制定項目教學的工作任務,明確項目教學的目的與計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提出問題,并描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及時準確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二階段:項目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教師將項目所要完成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后,由學生了解該項目工作的要求與目的,獨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三階段:項目教學中學生工作計劃與工藝的制定。學生應根據教師對項目的說明及有關要求,獨立或分組制定項目的具體工作計劃與制作工藝。制定計劃的同時,應對各環節所需時間做出計劃,以提高和增強學生對工作效率的認識。
第四階段:項目教學的具體實施。教師組織學生依據項目教學的計劃指導學生按步進行操作。學生在工作的同時,應進行有關數據的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填寫測試報告,進行記錄、分析和總結。在學生完成項目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引導式提問,以促進學生對項目原理知識的認識及對實際工作中有關疑難問題的解決,必要時可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引導。
第五階段:制定項目教學的評分標準和方式,對項目進行檢查。在教師評分之前,可讓學生自檢、自評、互檢、互評,或由小組共同評估檢查。教師在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應給出準確的評分,并應當面指出學員項目中所出現的錯誤及扣分的原因。在教師檢測之后,可對項目設置一定的故障,組織學生調試,或讓學生自行排除。教師在學生調試完成后,應對故障原因進行分析、提問、討論和解答,以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在整個項目教學完成之后,應將全體學生召集起來開展必要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各抒己見,相互交流,培養學生在工作中采納最佳方案的思想。
我校從2003年起在CNC、模具、機電一體化、機電工程、CAD技術等專業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了行為引導式項目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李大衛.行為引導教學法在高職實踐課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研究與實踐,2006,(9).
[2]李曉玲.德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2,(11).
[3]楊黎明.關于行為導向教學的研究[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