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現如今,科技的進步使得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科技的推動下不斷發展。為了加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教師也在不斷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由于網絡的普及,如今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再單一,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活動。本文主要從高職學生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高職生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并說明如何利用網絡環境來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
由于我國對人才的迫切需要,不僅許多高校進行了擴招,高職院校的發展也正如火如荼。然而,許多人對高職院校不甚了解,還抱有一定的偏見,甚至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高職院校的學生,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甚至會傷害到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此,高職院校采取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十分必要。
1高職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1恐學厭學
高職學生在知曉成績的那一刻心理上就已經受到了打擊,所以在后來選學校和專業時并沒有認真地思考,也沒有深入考慮過日后的職業規劃。在學習方面,高職生沒有自控能力,缺乏學習的興趣,沒有學習的激情和積極性,因此,面對“無聊”的課程,他們大多選擇逃課,久而久之便對上學產生了厭煩心理。有些學生本身基礎就比較薄弱,學習方法不正確,再加上周圍環境的干擾,導致學習成績一直無法達到心理預期,逐漸就會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大大影響了自信心的建立。
1.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高職生普遍出現的心理現象。高職生認為,自己考不上大學,是因為自己沒用,自己不如別人,怎么努力也無法趕上別人。出現這種心理的根源是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識不足,給予的都是一些負面評價,尤其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提出的一些學歷方面的硬性條件,無形之中就給高職生在自己和高等院校學生之間劃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他們以為,自己的出身一開始就不如別人。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使高職生產生了很嚴重的自卑心理。
1.3情緒不穩定
人對事物的態度很容易反映到情緒當中,情緒情感最能表現出人的心理狀態。職校生內心世界本該是多姿多彩的,但外界事物很容易刺激他們敏感的內心,使他們的情感變得非常的不穩定,出現感情易受挫折、容忍力差、情緒消極壓抑、自控能力差等情況。剛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的是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今后的學習工作至關重要。
2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研究
每個學生個體情況不同,在高職院校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狀況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環境進行心理輔導,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1樹立學習意識,激發學習動機
高職院校學生以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為主,因而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忽視。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在學校學習的技能是為了以后的就業,樹立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晰的規劃。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參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指導,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從而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理解與吸收。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等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完善課堂設計方案
高職學生在心理教育方面沒有重視,導致對心理學沒有充分的認識,這制約了學生對未來發展的規劃,進一步使得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了解學生面臨的困境,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完善課堂設計,進一步為學生提供幫助。例如,學校可以在自己的網頁系統中增添一個心理咨詢平臺,讓有需要的學生登錄平臺與老師溝通交流。利用網絡實現對話的方式避免了學生面對面交流時的尷尬和局促,學生可以完全釋放自己,向老師吐露心聲;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從而針對這些現象作出有目的的輔導。
2.3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正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之后,需要對其想法做出評價,提出建設性意見。因此,教師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心理情況做出評價,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做出評價,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促進教師認知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及時知道學生的困惑之處,從而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中發表自己對教師教學的看法,對教師的教學作出反饋并評價,讓教師能夠通過這些意見的反饋及時了解教學上的不足,從而積極改進方法,更好地適應課堂,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指導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對未來的規劃,從而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
3結束語
總而言之,網絡環境為高職生的心理教學和心理干預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網絡環境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多媒體教學也能更好地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本文首先總結了高職學生普遍具有的恐學厭學、自卑心理、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心理現象,其次提出了利用網絡環境樹立學生學習意識,激發學習動機、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完善課堂設計方案以及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正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等多重手段,已達到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的目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推動素質教育不斷向前。相信有了基于網絡環境的心理輔導,高職學生一定能夠克服心理障礙,積極向上,不斷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謝育林.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6):79-80.
[2]唐曉明.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2):82.
[3]張訊.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研究[J].中國培訓,2016(12):143-144.
作者:張婧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