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心理學室內環境設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前言
室內設計其實就是以人們的經濟能力為基礎與滿足人們需要為目的,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組織與創造內部空間,也就是說為人們創造出安全、舒服且具有美感的室內居住環境。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與室內設計不斷完善的今天,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越來越重要,利用環境心理學設計的室內環境更符合人們的需要。
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空間概述
室內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環境心理學是分析與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它是以為人們創造出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為目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環境心理學是利用其理論知識研究出人的情感、思想與性格等,然后通過對人的內心情感的分析與了解,將這些情感應用到環境條件中,從而創造出人們需要的室內環境。從環境角度來說,環境心理學是以人們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二、人的心理與行為對室內環境的影響
1.安全性
一般人們不喜歡單獨出行,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就好比一個人居住一間很空曠的房子會讓人們感覺很不安全,也就是說人們都需要安全感與需要被保護的空間范圍。所以,現在的室內設計不盲目追求空間,而是根據人們的心理設計出一些有安全感的設計如子母空間設計,從而為人們打造出舒適且安全的室內環境。
2.私密性與人際距離
每個人都有隱私,私密性是人們對自己生活環境最基礎的需求,也是人們需要被尊重與向往自由的體現,私密空間是指不受外界影響,利用外界物質創造出來的屬于自己獨立個性的室內空間。人際距離是人與人之間保持的空間距離,著名科學家根據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與行為特征的差異性把人際距離分成了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與公共距離四個方面。
3.領域性與個人空間
領域性原來是指動物為了生存而具備的行為特征,現在特指人們對自己生活空間的安排與擁有,也就是說人在室內環境中有著不愿被別人干擾需要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的需求。例如,上班的時候人們都處在同一個辦公室里面,但是每個人都會以自己辦公桌的周圍范圍作為自己的小空間,擺放自己的物品與工作。個人空間是指人們活動的最小空間,人們對于這個狹小的個人空間十分重視,不愿意別人去打擾,比如你在排隊買電影的時候,后面的人離你很近且時不時觸碰到你的身體,這個時候你會感到不安與煩躁。
4.盡端趨向
盡斷趨向是指人們在選擇空間的時候往往會挑選盡端的地方,比如:在選擇公交車座位時,很多人會選擇坐在最后一排;在選擇影院座位時也會選擇后面的位置。
5.從眾心理與向光性
室內空間的設計還存在人們從眾心理與向光性的因素,如人們一起欣賞了一間室內設計,所有人都夸贊這種設計特別好,這時候從眾心理就發揮作用了,人們就開始想像自己的室內環境也設計成這樣;或者是人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心理產生恐懼從而跟著人群逃跑而忽視室內的指示牌與安全逃跑路線,從眾心理的出現有時會影響人們的辨別能力,向光性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從黑暗的地方走向有光的地方。因此,在設計室內環境時要注重人們的心理與行為特征。
三、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1.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征
室內環境設計應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家是人們的歸屬,是人們每天上班累了可以休息的私人空間,因此室內的設計與家具的安排都會影響著人們的情緒,由于人們對室內設計的不滿,人們可能會把這些糟糕的情緒帶進工作中,從而影響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公共場所的環境設計也要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征,一般人們喜歡帶著兒童一起購物且消費后會需要休息,所以公共場所在設計的時候應考慮休息椅與兒童游樂場所等其他設施的安排與布局。
2.認識環境和心理行為模式對組織室內空間的提示
人們對環境的認可與評價體現于人們對環境的基本態度即設計者會根據人們的心理與行為特征獲得組織室內空間的提示。人們都喜歡鮮艷的色彩,因此在環境設計中要注重色彩在人們心理環境中的運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彩,如果色彩死氣沉沉那么給人們帶來的便是消極影響,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注重色彩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即重視色彩調節空間的環境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室內品質還可以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另外,室內設計中光影有著多樣化的功能,除了照明還能給設計增加美感與動感,所以光影在心理環境中的應用也很重要。
結論
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周圍生存空間質量的追求,室內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室內環境設計要注重環境心理學的應用,設計出符合人們心理與行為的特性且滿足人們需求的室內環境。
作者:陳俊宇 單位: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