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寫作論文的協調管理,就是在學校組織的各個部門或個人之間所進行的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過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協調目標是使一個學校組織系統內的各個部分(部門、個人)消除分歧,達到關系和諧、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地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而努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管理;沖突溝通;組織共贏
一、管理:協調的出發點
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負責者,要做心理咨詢、個案分析、團體輔導、預防性咨詢、發展性輔導與干預性矯正等工作,其職責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與煩憂,但是協調也是其一項不可或缺的職責。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學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專職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這就意味著作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要思考怎樣處理好與校長的上下級關系,協調好與教導處、政教處、團委等部門的關系;同時,既要發揮好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專職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的主體作用,又要讓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協調,說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過各種管理策略,使一個學校組織系統內的各個部分(部門、個人)消除分歧,達到關系和諧、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地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而努力。
二、沖突:協調的現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協調管理,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因為在學校組織內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沖突。沖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間作用的一種形式。在學校,盡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然而,現代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具有工作目標多元化、科層結構層次化、崗位設置多樣化、職責分工精細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進過程中,正如組織管理專家所認為的那樣,由于個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經歷和價值觀點等,意見、想法容易不同;個體對組織有不同看法,對達到目標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見;組織結構的缺陷,溝通不暢等;都有可能引發沖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國沖突管理研究學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觀點[2],可以把常見的沖突分為三種類型:價值沖突——雙方或各方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任務有不同的認識而發生的沖突;意見沖突——不同方面在看待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方式時主張采取不同方式導致的沖突;利益沖突——在相互發生作用時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進而形成的沖突。心理健康教育的沖突也可以表現為具體內涵的不同,區分為人員沖突(參與活動的人員安排上有矛盾)、經費沖突(學校經費短缺情況下經費投入有爭奪)、時間沖突(組織活動的時間分配上有重疊)等類型。不管是哪種沖突,從實踐活動來看,本質上主要還是認識的分歧和行動上的不一致,不存在著根本目標上或整體利益上的對立,這是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協調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沖突不是一個純粹的消極問題,而是學校組織的一個要素,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現代沖突管理理論認為,沖突不僅具有客觀存在性和主觀知覺性,而且,具有作用的兩重性,即沖突對于組織或群體既有破壞性、阻滯性這類反面屬性,也有建設性和推動性這樣的正面屬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問題不在于有沖突,而在于人們怎樣看待沖突,對沖突做出如何反應。一味專注于沖突的消極本性,害怕沖突,回避沖突,消極對待沖突,會使沖突的破壞性、阻滯性這類反面屬性暴露無遺。坦誠地面對沖突,重視沖突對學校組織的積極作用,在沖突中我們就能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充分地討論,吸收各方面意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更合理的方案設計;也會引發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細節問題的認識,通過爭論,加以順利解決。沖突的順利解決更讓人們感到雙方的誠意、尊重與合作,相互之間更接近了,學校組織的凝聚力更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切合學校教育的實際。從這些意義上說,沖突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創新,何嘗不是一種有益的撞擊,發展的動力,這也正是沖突的團體約束、凝聚和激勵的功能。
三、溝通:協調的策略
管理專家勞倫斯(P.R.I.awl-ence)提出解決組織中部門間的沖突有三種方式,即面對問題或解決問題,或滑潤歧義,或強迫決定。他認為,第一種最有效果,因為面對沖突,進行協調,可以使沖突雙方不再各執已見,從而消除紛爭;第二種方式只能減少雙方的需要,猶如潤滑油可以減低機器問的摩擦一般,但實際上沖突只是暫時隱形,仍有再爆發的可能;第三種方式雖可收一時之效,但強制手段終難持久,非到不得已時不要使用。
管理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西蒙(HebertA.simon)指出:“沒有溝通,管理過程就不會影響個人的決定。”他十分重視沖突管理中的溝通功能,把溝通解釋為一種雙向過程,它包括從組織的各個部分向決策中心的信息溝通,也包括從決策中心向各個部分的信息溝通。
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和優秀專職教師的實踐經驗,融合管理專家對解決沖突問題的建議,建構幾種比較有效的解決心理健康教育沖突的協調策略:1.信息提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要多向學校各個部門傳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資料,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兄弟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及時通報等,以提高大家的認識,加強理解,消除歧義,達到齊心合力。這種策略可以看做是從決策中心向各個部分的信息溝通。
2.協商討論策略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時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影響面較大。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就要征得學校分管領導的同意,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邀請相關部門一起開會協商討論,陳述問題,收集各方信息,共商對策,謀求共識,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分工行動,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從組織的各個部分向決策中心的信息溝通。
3.個別溝通策略
如果協調對象比較單一,協調內容又不是十分復雜,而且主要是一些認識上的沖突問題,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平時相互之間多聯系,互通信息,主動找相關人員進行談心,交換看法,陳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解釋工作中一些困難,取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分歧,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4.尋求支持策略
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得以有效地貫徹落實,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通過自身力量很難解決問題,就需要向分管領導匯報工作,呈報困難,請求領導出面直接進行干預與協調雙方的沖突,召集各方人員或者各部門負責人進行溝通,借助上級領導的行政力量迅速地進行協調,消除麻煩,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這種策略實質上是一種強迫決定,一般盡可能少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溝通主要側重在三個方面。一是認識溝通。二是方案溝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與學校的整個工作計劃協調,根據學校的教育工作重點來規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盡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滲透到其他各項活動中去,從而真正做到“春雨潤土,悄無聲息”。三是活動溝通。
四、共贏:協調的靈魂
協調追求學校教育的共贏,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協調前要做好調研,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要求,掌握事實情況,摸清各個方面的矛盾與困難,理清協調的目標和具體任務,為協調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協調過程中,要立足學校工作的總體目標,一切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講大局,講合作,講奉獻,以事實為依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以理順關系,解決問題;協調成功后,一定要讓在不同崗位、履行不同職責的人,各在其位,各謀其政,精誠團結,竭盡全力,以獲得協調工作的最佳效果。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把協調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亮,林西.管理溝通理論發展階段略述[J].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6).
[2]D.J.D.Sando、H.van.derMerwe.Ananalyticalagendaforconflictandconflictresolutiontheoryandpractice..Mandester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3,25~42.
[3]萬濤.不同類型團隊沖突管理研究的構思與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2).
[4]馮觀富.學校心理輔導組織與管理[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270.
[5]HebertA.Simon.administrativeBehavior:AStudyofDecrisionMakingProcessesinOrganization.NewYork,Co,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