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成熟度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本文采用《職業成熟度問卷》對我國職業進入前青年人(中專畢業生、大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職業成熟度的影響因素(人口學特征)進行探討,以期對我國即將進入職場的青年人的職業指導、職業教育有所啟迪與幫助。
職業成熟度是指個體做出與相應職業發展任務相適應的職業決策與處理適宜職業發展任務的準備程度。國外研究表明:職業成熟度高的個體更可能獲得職業成功與職業滿意,這是由于個體對職業決策過程表現出更高的認知,經常把現在與未來的職業目標相聯系,考慮更多的職業問題,在職業決策過程中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依賴感,同時,更樂于認識到社會的現實要求及在職業選擇中做必要的妥協。
在國外,青年人的職業成熟度狀況受到高度重視,它已成為青少年職業發展理論的核心思想,并于1994年被美國評為最具有研究價值的十大課題之一。而在我國,職業成熟度還是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新興課題,很少有人對職業進入前青年人的職業成熟度問題進行實證性研究。本文從實證的角度出發,探討影響我國職業進入前青年人(中專畢業生、大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的職業成熟度的因素,以期能對青年人的職業指導、職業教育的研究有所啟示與幫助。
研究目的
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年齡、受教育程度、性別、職業目標、家庭因素、種族、學生學習狀況、關鍵職業決策點、學術成績、控制點、家庭成員組成、距離職業選擇的時間等多種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對青年人的職業成熟度產生影響;而我國對此所做的實證性研究還很少。本文在參考克瑞斯(Crites,JohnO.)的《職業成熟度量表》(1995年版)、薩伯(Super,D.E.)的《職業發展量表》及訪談與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所需要的量表,并對職業進入前青年人職業成熟度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研究對象和工具
本研究對山東和廣東兩地的職業進入前青年人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中專生均為職業學校三年級學生,大專生為大三學生,本科生為大四學生。共發放問卷512份,回收有效問卷479份,詳細資料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Crites,JohnO.的《職業成熟度量表》,并在參考Super.D.E的《職業發展量表》和訪談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修訂。修訂后的量表由2個分量表組成:態度量表和勝任特質量表,每個分量表均有25個題目。另外,請3位心理學專家從語意和內容效度兩個方面對每個條目進行評價,并對條目進行語意修改;同時在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在態度量表上增加了7個條目,共同組成了《職業成熟度問卷》預試問卷。該量表采用5點等級法(1.完全同意;2.比較同意;3.不知道;4.比較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調查被試對每個項目的同意程度。經過預試及正式修訂后,職業成熟度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7295,同質性信度為0.8107。
《職業成熟度問卷》由2個分問卷構成:態度問卷結構效度方差累計解釋量為58.083%,包括職業選擇投入性和獨立性、職業選擇取向性、職業選擇確定性、職業選擇妥協性四個因子;勝任特質問卷結構效度方差累計解釋量56.688%,包括職業規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獲取職業信息能力、自我評估能力三個因子。問卷調查結束后,將所有數據錄入電腦,采用SPSS(10.0版本)統計軟件進行常規的統計處理。
研究結果分析
(一)年齡差異
本研究把被試的年齡分為三個年齡段:16-19歲、20-22歲、23-25歲。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年齡與職業成熟度問卷及兩問卷上得分進行差異性檢驗。統計結果顯示:隨著年齡段的增加,各個問卷的平均得分在升高。采用LSD法的均值多重比較的結果顯示:16-19歲組與23-25歲組在各問卷上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可以看出,年齡對職業成熟度具有一定的影響,這與國外的很多研究相同。使用Crites的《職業成熟度量表》的分量表《態度量表》,Healy,Oshea和Crook(1985)研究發現,態度問卷與年齡成正相關,職業成熟度是隨著個體年齡逐漸成熟的,反過來,職業選擇態度的成熟又影響個體職業選擇能力與學術成績的獲得。而本文研究發現:年齡在兩分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職業成熟度受年齡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年齡愈大的青年人對有關職業的事件了解較多,對職業的認識也愈全面深入,獨立思考和處理事件的能力較強,因此,其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就高。
(二)性別差異
對被試進行性別差異檢驗,統計結果顯示:除了在勝任特質問卷上男性得分稍高于女性外,在態度問卷和總問卷上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但性別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目前,男性和女性一般都能接受同樣的高等教育。在大學,很多女性在學習成績、為人處事等方面還超過男性,在獲取職業信息方面也不比男性差。但應指出,男女平等是相對的,在有些工作領域,用人單位還是優先考慮男性。與男性相比,女性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會面臨更多的職業障礙,因此女性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會更現實、更慎重,她們會主動地獲取各種職業信息,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對就業做各方面的準備。同時,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職業障礙和挫折,能更好地鍛練她們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因此,女性的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會比男性稍高,但在本研究中,這種差異并不顯著。
(三)教育程度差異
對不同學歷的學生在兩份問卷及職業成熟度總問卷上的得分進行差異檢驗,統計結果表明:學歷愈高,職業成熟度平均得分愈高,但他們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年級水平是與年齡相關的,那么為什么年齡在職業成熟度平均得分上具有顯著差異,而與學歷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國外的大部分研究認為,年級水平是職業發展過程中一個很好的預測因子。但本研究卻沒有發現學歷對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具有顯著影響。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即將進入職業的青年人,他們都面臨著做出職業決策的關鍵時刻,由于所面臨的這種緊迫感,他們會主動尋求對職業更多的了解,尋找各種就業途徑,同時,也會學著處理職業選擇過程中興趣、專業、環境、地理位置等存在的矛盾,相應地,他們的職業選擇能力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因此學歷之間的差異就縮小了,這就有可能使學歷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我國,中專教育主要是職業教育,他們一般不受高考分數的限制,中專生一般都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而大專和本科目前在我國還是在高考指揮棒下操作,很多時候,讀什么專業并不是由自己決定,而是取決于分數的高低。國外大量有關職業成熟度的研究也表明,已有一種明確職業目標的個體比沒有明確職業目標的個體的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要高。Fisher和Griggs(1995)認為,目標選擇傾向與自信是個體職業發展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這可能是中專生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高于大專生的一個原因,但他們在本研究中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四)地區差異
本文通過對山東、廣東被試進行獨立性t檢驗,統計結果顯示:廣東學生在各問卷的得分均高于山東的學生,并且兩地區學生在各問卷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省份,經濟發展水平總體比山東要好,社會開放程度高,人們要求更多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由于經濟發展較好,社會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就更多,青年人會有較多就業機會,面臨更多的職業選擇,同時,信息的開放性和流通性較好,處在這種環境的青年人能了解更多的就業信息。并且也有較多機會與不同職業類型的人打交道,自然會鍛練他們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這也許是廣東地區青年人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高于山東地區被試的原因之一。
同時,由于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本文所選擇的廣東地區被試對象主要是廣州和東莞的青年學生,這兩個城市所反映的是廣東省中上等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山東地區被試主要是聊城和濰坊兩地的青年學生,這兩個城市在山東來說,只能代表中等發展水平,因此,被試的地區差異就拉大了。
(五)家庭經濟收入水平差異
對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被試在職業成熟度問卷上的得分進行差異性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采用LSD法的均值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被試的家庭經濟收入水平愈高,其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愈低,并且家庭經濟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被試與其他被試在職業成熟度問卷和態度問卷上的平均得分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這正好與國外的很多研究相反。Luzzo(1995)的研究指出,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水平受父母職業狀況、職業類型的影響,同時,經濟狀況較好的個體比差的個體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要高。為什么在我國卻出現了相反的結果呢?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我國不同,他們較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只是給孩子提供參考意見,而很少替孩子做決定。經濟狀況愈好的家庭,父母就更注重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家庭狀況較好的孩子,他們獨立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會更強,同時,父母也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所以家庭狀況較好的學生的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也更高。
而在我國,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尋找適合的職業,他們更可能意識到選擇職業是自己的事,而不能依靠別人。因此,他們會主動尋找各種職業信息、就業途徑,對就業做各方面的準備。當認識到自己的理想職業在目前狀況下不能實現時,他們也更容易在現實與理想職業面前做出一定的妥協,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他們職業選擇的各方面能力也得以較快地發展,如能對自己做出正確評估,為未來職業做好規劃等。而家庭經濟水平較好的孩子,他們更可能對自己做出過高評估,同時,也更易通過親朋好友找到工作,因此,他們自己解決職業選擇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鍛煉,有可能比經濟狀況差的個體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要低。
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地區、家庭經濟收入水平對個體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具有顯著影響,性別和教育程度對個體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不具有顯著影響。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做職業指導與職業咨詢時應考慮這些因素,特別要關注那些來自較不發達地區、家庭經濟狀態較差的青年人的職業指導問題,給予其更多的指導與幫助。雖然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僅僅是個體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起點,但它對個體以后的職業發展、職業適應及職業成功卻具有關鍵性作用。在新的21世紀,激勵青年學生對以后的職業進入做好準備,已成為學校、家庭及青年人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遠,凌文輇.國外青年職業成熟度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6(5)
2.Crites,JohnO,Savickas,MarkL.Re-visionoftheCareerMaturityInventory.JournalofCareerAssessment,1996(4)
3.Luzzo,D.Genderdifferencesincol-legestudents''''careermaturityandperceivedbarriersincareerdevelopment[J].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19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