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研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的路徑是文本語言的多媒體化,即把規范的教材語言,轉換成各種媒體語言來表達,通過媒體語言來激活教材語言。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錨點主要表現為理論的透視、情境的創設、氛圍的營造、行為的示范和實踐的虛擬等五個方面。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實踐模式有三種:課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課件作為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課件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從課程特性和教師的特點來看,用PowerPoint(PPT)來制作多媒體課件,是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技術支撐。關鍵詞:文本語言多媒體化路徑錨點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研制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1]要切實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要實現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2]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探索和深化,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借助計算機,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并把它作為實施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借助計算機交互地綜合運用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所表達的思想政治理論信息內容,使學生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信息內容的認知和行動。目前,如何研制、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視角,來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研制的思路與構想。一、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路徑選擇研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的路徑選擇是文本語言的多媒體化,即把“一綱一本”規范的教材語言,轉換成各種媒體語言來表達,通過媒體語言來激活教材語言,來表達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錨點主要表現為理論的透視、情境的創設、氛圍的營造、行為的示范和實踐的虛擬等五個方面。(一)理論的透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和邏輯命題。我們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識記、理解這些概念和命題,從而掌握和應用理論。理論的透視主要體現在抽象概念的具體化;邏輯命題的情景化;理論闡述的形象化三個方面。1.抽象概念的具體化,即通過具體化的方式表現抽象的概念有一些比較復雜的概念,內涵豐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通過印刷類、電子類、戶外類等媒介,把抽象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可感官的圖表、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可以讓學生熟悉和理解這些抽象概念。舉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七章為新中國而奮斗”,教師講到“新中國的國體”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和畫家董希文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把國體的概念具體化為國旗、國徽和油畫,使學生加深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3]的內涵。科學的理性認識只有借助于概念才能進行,而用頭腦去掌握概念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用感官去接觸概念就會變得非常直觀。學生在很多情況下不理解概念是因為不知道概念本來的樣子,只是看到了概念的表現。多媒體教學在概念與形象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它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2.邏輯命題的情景化,即將邏輯命題轉化為具體情景邏輯命題產生不能離開當時的歷史背景,它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對現實、未來的影響。邏輯命題的情景化可以再現邏輯命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發生、發展的脈絡。舉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緒論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中,教師講到“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這一命題時,可以通過大量地歷史圖片、影像資料等媒介,重現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等歷史情景,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的需求等,揭示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4]3.理論闡述的形象化,即將理論闡述轉化為形象語言通過超文本傳送,實現理論的可鏈接;通過視頻和音頻,理論成為可視聽的內容;通過人機對話、課堂內外觀點互動(網上BBS),實現理論的可互動。舉例:理論成為可視聽的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緒論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教師講到“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錄音,設計步驟如下:第一,畫外音: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3月17日,恩格斯在倫敦海格特馬克思墓前發表了講話。第二,采用控件工具,選擇WindowsMediaPlayer,屬性,自定義,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MP3:“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第三,教師評述。(二)情境的創設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產生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把教材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基本知識放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多媒體課件是創設情境的最佳工具之一。舉例:《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第十二章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講到“愛國主義”時,可以通過課堂上現場播放一場足球比賽的片段和一組圖片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2006年6月16日德國世界杯C組第二輪比賽,阿根廷6比0完勝塞黑,創造了至今最大、最懸殊比分。塞黑隊在世界杯預賽中10場球保持不敗,只丟了一個球,是世界杯出線隊中最出色的球隊。而現在一場比賽就丟了6個球,怎么回事?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在得知黑山獨立的消息之后,球隊失去了凝聚力,球員沒有歸屬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球員在比賽結束后說:“沒有人在自己的祖國剛剛分裂開的時候,還能興高采烈去享受足球的樂趣……足球遠遠不是全部。”通過這段足球比賽的情境創設,使學生理解:“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民族意識和民族覺悟的集中反映。”[5](三)氛圍的營造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感染學生,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舉例:《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第十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講到“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通過電影《任長霞》片尾“停靈期間,登封市20多萬民眾自發前來吊唁,4月17日,登封市14萬人在少林大道上痛別任長霞”營造課堂氛圍,進一步說明,“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才能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四)行為的示范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發揮行為示范作用。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舉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講到“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學生鐘鳴的圖片和播放鐘鳴的視頻鏡頭,“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學生鐘鳴,出生時因事故導致腦癱瘓,醫生曾斷言他只能躺著度過一生。可是鐘鳴并沒有屈服于命運,他不僅站起來了,而且一步一個腳印地攀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從一名腦癱病兒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更難能可貴的是,鐘鳴雖然身體殘疾,家境貧寒,但他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逆境中自立自強。”使學生明白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意義。
(五)實踐的虛擬“虛擬”—詞是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興起而逐步用起來的,虛擬是指不以實體的形式存在,而以本質的形式存在,或可以解釋為“近似”。在課堂通過多媒體虛擬現實。舉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和“第七章增強法制意識弘揚法治精神”,講到“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電視劇《東方大律師》中片段,讓學生了解網絡婚姻的危害及法庭審判的程序和步驟。文本語言的多媒體化可以把單一的文字語言轉變成多種媒體語言;靜態的文本轉變成動態的圖象;平面的視角轉變成立體的界面;無聲的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單一畫面轉化為多頻畫面,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清晰、生動、形象,具有現場感和立體感,從而使教學內容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二、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實踐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中,課件是介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中介之一,課件是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工具,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實踐模式有三種:課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課件作為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課件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一)課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課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來制作,有兩種方式。一是把教材章、節、目及主要敘述語言通過PowerPoint(PPT)軟件做成多頻畫面,可以使教材體系、框架更加直觀、清晰,重點更加突出,便于學生掌握教材內容的脈絡和邏輯關系。主要敘述語言加上若干圖片等,可以圖文并茂,可以吸引學生眼球。二是教師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課件中的相關資料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拓展,起到加深理解教材內容的目的。在講到某個抽象概念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媒介把抽象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可感官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幫助學生熟悉和理解抽象概念。舉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講到“商品”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作如下設計:版式,圖文版,左右分割型構圖。標題:商品在哪兒?左:文字海灘邊上的沙建筑商店里賣的沙農民吃的口糧──小麥農民向地主交的地租──小麥為了生活他把自己的腎賣了他買了一張電影票右:沙、小麥等圖片課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輔助來制作,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引起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課件作為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課件作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傳播媒介,同時也要遵循媒介傳播的規律。傳播媒介一旦進入教學過程,就有它自身的內在規律和特性,能對教學活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多媒體教學課件中包含著各種媒介,如文本、圖形、圖片、音頻、視頻等等。這些媒介的特性和功能不同,即每一種媒介都有其可能性和局限性。也就是說,媒介的特性和功能的發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影響學生接收和接受教學內容的效果。這就要求課件制作中,教師把課件作為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有機組成部分。舉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講述中華民族精神“自強不息”時,我在多媒體教學課件里,用我所在的上海大學校訓“自強不息”(照片),用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網頁)、用“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同濟精神(文本)、用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圖文),再加上2006年4月21日(美國時間)在耶魯大學發表現場演講(視頻),他有一段演講辭是:“中華文明歷來注重自強不息,不斷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國的一句千年傳世格言。”結尾是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視頻),“從那時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所有這些照片、網頁、圖文和視頻等資料,我有意識地編輯成為一組有機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們深刻理解自強不息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它具體體現為:堅貞剛毅品質、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精神。“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體現了中華民族勇于進取的精神境界,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發憤進取、不懈奮斗。”[6]如果課件不作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來制作,只憑傳統的講授,教學的效果就沒有這么生動、形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課件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傳播媒介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響源。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由傳播媒介本身所形成的文化,有時能超越傳播內容本身去影響受學生。通過課件演繹教學內容,同時課件承載教學內容,兩者交互整合,相得益彰。舉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下篇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綜述輝煌的歷史征程”中,講到“‘從小米加步槍’到逐步實現國防現代化”時,以郭永懷為焦點人物,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照片、油畫、錄音、電影、視頻資料,描述“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一批獻身國防事業的軍人、科技工作者,堅決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發揚愛國奉獻精神和堅持自力更生精神、自主創新的能力,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志向與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感人事跡。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寫就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壯麗史詩。這是一種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技術,吃透教材精神,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熟悉學生的接受方式和接受語言,集策劃、組織、實施、指導等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三、文本語言多媒體化的技術支撐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一定的軟件工具支撐,常用的軟件工具有Authorware、Flash、Web、PowerPoint(PPT)、方正奧思等。這些常用的軟件工具中,Authorware能把多媒體的特點和功能比較好的發揮出來,教學效果比較理想,Authorware被稱為“課件之王”。但Authorware學起來難,做起來比較難,改起來更不容易。從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特性和教師的特點來看,用PowerPoint(PPT)來做多媒體課件,比較合適。一是制作容易;二是操作簡單;三是修改方便;四是便于更新。這適用于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更新快(內容本身、案例有實效性)的特點和教師對技術掌握的要求。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對我們思政課教師來說,用PowerPointPPT制作多媒體課件,技術要求不是很高,而且短期內可以學會。當然制作成本低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我們只是用PowerPoint(PPT)的一些基本功能來制作多媒體課件,發揮多媒體的特點和功能的效果相對來說要差一些。在這些常用的軟件工具中,PowerPoint(PPT)的多媒體展現能力是較弱的。我們僅僅是用PowerPoint(PPT)的一些基本功能制作教學用的多媒體課件,它起到的作用只是代替了板書,即使加上幾張圖片、播放幾段電影資料,多媒體的特點和功能還是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實際上,PowerPoint(PPT)有很強交互功能的動作,如;“插入對象”,“控件工具箱”、“宏”和“VBA”等。我國申辦2008奧運會時所用的“多媒體申辦報告”就是用PPT做的,效果很好。教師能全面掌握PowerPoint(PPT)的功能,就可以制作出教學效果較理想的多媒體課件。同時,我們可以把PPT作為一個平臺和界面,借助一些圖片、圖像、音頻和視頻軟件工具,如Flash、GIF、Web、Photostory等,通過“插入對象”,“控件工具箱”、“宏”等功能,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特點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種多樣,教學手段和工具也各種各樣,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現文本語言的多媒體化進行教學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教學手段和工具。它有很多優勢,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體課件所能傳遞的信息主要限于視覺和聽覺信息,而其它感覺如觸覺、嗅覺和味覺等信息傳遞功能目前尚未開發出來。因此,它無法取代很多的直觀教具,更不可能替代教師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在教學手段上的無所作為是不合適的,但多媒體技術的喧賓奪主也是錯誤的。所以,只有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教學內容,通過相適應的傳播媒介和教學方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多媒體教學課件真正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務。注釋:[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編寫組.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