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部門利益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積極貫徹落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一個最大的瓶頸就是部門利益問題,它給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不利于我國政府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職能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首先對部門利益的性質以及社會危害進行了簡要介紹,并對產生部門利益的原因展開了論述,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意見,希望對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部門利益;原因;措施
近年來,我國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發現部門利益是影響相關政府職能實現有效轉變的重要阻礙性因素。我國政府部門在運行過程中,為了實現一定利益,存在同公共性宗旨相偏離的現象,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不利于我國在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高效的實施全局性改革。鑒于此,本文積極加強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部門利益”問題研究,希望在對部門利益產生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有效采取措施對其進行預防和治理。
一、部門利益相關概述
(一)部門利益性質
首先,同正當的公共利益相比,部門利益以個人和團體利益為出發點,因此是對正當利益的偏離。在對部門利益展開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個人和團體利益、公共利益兩個概念來實現。政府部門在運行過程中,應將公共價值的創造作為重要的職責,這一過程中,公共利益同公務員個體和小團體之間產生了某種聯系,這是部門利益產生的基礎。說到底,部門利益以公共利益為號召,實現小團體以及私人的利益。其次,對公共權力的行使是部門利益實現的基礎。這也是部門利益區別于私人利益的關鍵,同時也是部門利益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原因?,F階段,我國已經步入了法治社會,人們在獲取私人利益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采取相應的正當手段,當個人利益侵犯到他人利益時,可以及時應用法律制度來解決糾紛[1]。然而政府部門運行過程中,更容易掌握大量的公共資源以及行政權力,在監督能力較弱的背景下,很容易同公共利益產生背離。
(二)部門利益的社會危害
首先,阻礙政府轉變職能,影響行政體制改革。部門利益的存在,促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部分工作人員及部門不愿意主動放棄原有的權利,甚至大力的將自身部門的管理權利進行擴充。例如,針對經濟管理職能來講,在嚴重的破壞整體利益的基礎上,還導致社會經濟主體在運行中無法實現公平和自由的競爭,這種市場壁壘是人為造成的,無法促使政府職能向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服務方面進行轉變。其次,提升經濟運行成本的同時,降低了行政工作效率。部門利益在政府日常運行中的出現,會對政府的政治資源進行大量的應用,從而導致有益于社會公共利益的政策無法制定并落實,例如我國的反壟斷法和燃油稅改革等政策都一度受到了相關部門的嚴重阻礙,由此可見,部門利益嚴重降低了我國的行政效率[2]。同時,部門利益在實現過程中,重要的手段是管理和執法工作,造成社會經濟主體運行過程中不僅要繳納固定的稅額,還需要承擔各種罰款和不合理收費狀況,這樣一來導致企業的發展需要耗費大量的經濟成本[3]。
二、部門利益產生的原因
(一)不清晰的部門職責劃分
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當中,行政管理體制以條塊分割的方式存在,在我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條條管理的方式,導致我國各個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形成了高度的獨立性,我國國家機關的整體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而各個部門日常工作中擁有明顯的中心主義特點,導致行業壟斷現象嚴重[3]。而在經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貫徹落實,我國社會運行開始出現多元化的利益主體,部分部門在工作中抓住時機,及時的進行職權的擴充。我國行政法理論明確規定,行政部門作為一個行政主體,擁有獨立性,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可以自主的程度義務并行使權力,鑒于此,我國部分行政部門運行中以本部門利益為出發點展開執法工作,卻嚴重忽視了相關管理以及執法的實施,本質上應當是建立在政府名義的基礎上。
(二)不徹底的政府職能轉變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深入貫徹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很多行業當中的主管部門撤銷、政府管理中公共治理取代了微觀領域的管理等都是重要的成就。然而,現階段我國仍然沒有徹底認識到全能型政府這一特點,在微觀經濟事物當中,很多地方還是可以看見政府的介入現象,例如,政資分開仍需要進一步落實、政府擁有對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包括審批、企業領導任職等?,F階段,我國的《企業國有資產法》在實施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對政府權力形式的范圍進行了規定,然而在部門利益的影響下,無法徹底的清理原有的法規。同時,嚴重的滯后性存在于事業單位改革當中,主管部門幾乎存在于全部事業單位當中,這些主管部門工作中復雜提供經費,同時也擁有任命人員的權利。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現階段擁有不徹底的政府職能轉變現狀[4]。
三、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治理部門利益的措施
(一)應用公共行政取代部門行政
從本質上來看,部門利益產生的根本是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中的負面作用;而我國在定位政府職能的過程中,仍然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微觀經濟會受到政府的干預。此時,如果將成本收益分析應用于大部門體制改革當中,構成其成本的各項尋租行為以及特權將被消除,部分部門將面對消失的命運,這就意味著部分工作人員將失去工作崗位。然而,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將會創造出兩種收益,一方面,獎勵對改革具有貢獻的人,然而這只是針對少數人地方領導和部門的獎勵;另一方面,在社會運行中創造的總體收益中獲得自身贏得的一部分[5]。二者相比較而言,具有明顯的得不償失特點,因此現階段必須及時對部門利益進行治理,并將行政體制改革同時啟動,才能夠提升制度建設力度和效率,也才能夠徹底實現公共行政對部門行政的取代。
(二)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
政府職能的轉變,促使微觀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再受到政府部門的不正當干預和直接影響,促使政府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無法獲得私利,因此在積極進行部門利益治理的過程中,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至關重要。在對政府職能進行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對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界定,應用有限政府替代以往的全能政府,促使其運行過程中的管理、審批以及干預工作有效的減少,促使政府在充分發揮職能為經濟建設和人們服務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提升社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應積極對服務型政府進行構建,深入、快速落實政事分開、政資分開以及市場中介組織同政府的分離。行政機關運行過程中,不可以參與法人以及公民等能夠自主解決的事件,市場競爭機制運行中可以調節的各個事項也不可以受到行政機關的影響等[6]。在對經濟調節進行改善的過程中,相關管理以及調控措施應當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的特點,促使科學性以及預見性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特征,從而有效抑制部門利益的產生。
四、結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并謀求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發現影響政府職能有效轉變的一個關鍵性阻礙因素就是部門利益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首先對部門利益的性質以及給社會的發展帶來的危害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針對部門利益產生的原因展開了敘述,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治理部門利益的措施,希望對我國實現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哲.行政體制改革中的管理問題與政治問題———基于組織變革和流程再造視角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3,09:20-24.
[2]田蘭,高翔.從部門利益到公共利益: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理念轉變與重塑[J].行政與法,2015,10:19-21.
[3]徐昱東,邱愛蓮,柳玉青.新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分析———基于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互動的視角[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51-159.
[4]王印紅,王琪.海洋強國背景下海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與重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05:102-111.
[5]施雪華,曹麗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特征、問題與改革[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3,06:5-13.
[6]賈義猛.大部門體制改革:從探索實行到堅定推進———以鐵路和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4,11:25-29.
作者:李思逸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