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管理體系革新選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
1.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標。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管理本質的概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同時要求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從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上來,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轉向主要依靠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上來,從對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過多的管制轉向為他們的服務上來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的政府就是一個能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提供優質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服務型政府政府只有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與價值。而且,服務型政府不僅僅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各種服務職能,更為重要的是,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標模式,是對政府管理的本質概括。
2.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已經基本取代行政計劃手段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建設服務型政府,正是要使政府職能從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轉向為市場服務和為各種所有制企業和投資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服務上來。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的公共事業,如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發展相對經濟發展呈現滯后現象。
3.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政府推進自身建設和改革的重要舉措。政府的基本職能是服務。通過改革,政府在自身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BrAn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科學民主決策,推行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等等。然而,政府自身建設也還面臨著不少問題。隨著廣大群眾法制意識,參政意識,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公民對政府的期望也越來越高,迫切要求政府加強自身建設和不斷深化改革,為公民和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二、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基本適應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要求。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但是,這與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如政府管了不少不該管的事,有些該由政府管卻沒有管,或沒管好的事。以審代管、直接干預經濟活動、代替招商引資的事情依然存在;有法不依、多頭執法、執法擾民的現象依然存存在;社會管理體系不健全;公共服務職能薄弱,部門權力和利益掛鉤,權責脫節等問題尚未解決。這些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必須通過進~步轉變政府職能加以解決。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將由政府管的事真正管好,管到位,將不該管的依法交給市場、法人,社會組織,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領域的干擾。解決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加強對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的監管,形成定位準確,關系順暢、責權對稱的完善政府職能體系,建設服務型政府。
三、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其他重要環節的改革
1.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政府機構是政府職能的載體,是行政管理體制的基礎。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六大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主動改革政府機構,協調推進政府職能與機構的配套改革,注重政府組織體制和制度創新,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取得了顯著成效。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緊緊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和理順職責關系,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運行機制。
2.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則。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監督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
第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設。首先,規范行政決策行為,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其次,加強政府的立法工作。政府立法工作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礎。要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立法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對涉及人民利益生活的重大社會事項加強立法工作。
第二,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首先,推行政府績效管理需要政府“一要切實將績效評估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二要科學制定各地各部門的考核內容和考核重點,形成正確的導向,同時完善考核機制和方式,形成開放透明的考核體系。三是應建立強有力的專職考核工作機構,配備事業心強、素質高的工作隊伍,不斷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客觀性;四是一定要結果兌現,強化考評結果的運用,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將考評與干部選拔任用結合、與財政預算改革結合、與公務員獎懲結合、與日常管理制度結合、與行政問責結合。”其次,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度。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第三,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機制。一是政府要完善行政權力內部監督體系,充分發揮行政監察、審計監察等監督。二是完善行政權力外部監督,完善執政黨、人民政協、各派、社會團體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行政的監督。同時注重新聞輿論、公共輿論等監督,“要保障輿論監督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強調輿論機構的相對獨立性與黨對輿論機構的領導并不相悖。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維護穩定的前提下,要保證新聞媒體對重大腐敗案件有采訪、調查、報道、評論的權利.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干擾,新聞單位對輿論監督的報道實行獨立負責制。
總之,在新形勢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重要目標,既要加快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任務,同時又要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其它重要環節的改革。政府只有全面、協調、配套地進行改革,才能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