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完善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就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的各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現狀研究,了解當代大學生對創業服務體系的實際需求,并進一步深入探討其需求特征。基于大學生創業者對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提出優化和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需求調查
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是由多種社會資源和外部政策環境組成的一個系統,整個服務體系以創業大學生為中心和對象而形成的,其目的是為大學生創業企業在創立前和創立初期提供創業指導和創業支持服務,從而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研究和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在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培育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即使大學生不自己創業,也可在工作中受益,并為所在單位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通過該服務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廣義就業觀念、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并對大學生素質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1大學生創業者對服務體系的需求調查
1.1調查樣本概況
為了掌握大學生創業者對服務需求的第一手資料,項目組對大學生(包括研究生)創業者和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資金不足、市場開拓難、公共關系和團隊關系處理不好等不少困難,他們對創業服務體系寄予厚望,希望隨著創業服務體系的改善,創業困難能夠逐步減少。
問卷調查大致涉及6個方面:創業者的個人基本信息(個人年齡、性別、身份)、創業基本情況(創業類型、時間、形式等)、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創業者對于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了解與認識、風險投資情況的了解與認識和創業者的經營狀況、創業者對于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議和意見。
在被調查人員基本構成方面,男性創業者占創業者的大比例已成為長期的狀態,此次調查對象中67.6%為男性、32.4%為女性,這與實際情況基本一致。同時,女性占32.4%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這說明女性創業者在不斷增加。本次調查的年齡層次在20~25歲之間的占64%,在25~30歲之間占22%,在30~35歲之間的占14%。另外,在學歷和身份上,在校大學生占54%,在校研究生占16%,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占16%,已經畢業的研究生占11%,其他占3%。
1.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問卷設計的五個大類問題,對調查結果匯總和分析如下:
1.2.1服務類注冊公司居多、多人合伙創業為主
從事的創業項目屬于專利產品生產經營為18.9%,非專利產品生產經營為10.8%,產品或銷售為16.2%,服務類為40.6%,其他13.5%。大學生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類型上以服務類行業居多。由于服務類行業的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更重要的可能是服務類行業較低的進入門檻,無疑成了大多數的大學生創業者的首選。
被調查對象中的創業項目主要是以注冊成立公司形式經營的,占總問卷數的70.3%,相比其他的,比如個體工商戶(13.5%),掛靠別的單位(10.8%),自由職業者(5.4%)而言,注冊成立公司已成為了主流。
有一點不能忽視,在大學生創業者這個群體中,大部分創業起步都以多人合伙共同創業。一人獨立創業僅占總人數2.7%,而兩個合作伙伴共同創業占27%,三個合作伙伴共同創業占27%,三個以上合作伙伴共同創業占37.9%,不是主要創業者,只是協助和參與占5.4%,其中個人獨立創業的情況屈指可數。不難解釋,創業是一項有風險的經濟活動,多人合伙創業可以共同承擔這一風險。
1.2.2資金不足、市場開拓難
從問卷調查的反饋來看,被調查對象的創業項目的實施基本在“起步”狀態,即使已經實施,也基本在一年時間內。問卷顯示:正在籌劃,還未正式實施的占51.4%、剛開始實施的占18.9%、實施一年左右的占24.3%、實施兩年左右的占5.4%,由此可以推測:大學生創業初期存在相當大的困難和阻礙,每一項目的實施都顯得非常困難,即使勉強實施,更多的困難和阻礙又接踵而來,巨大地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腳步。
隨即對大學生創業的發展問題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當問及“創業之前最大的問題”時,有81.1%的創業者認為是“資金不足”,21.6%的創業者認為是“合作伙伴難找”,27%的創業者認為是“不了解政策法規”,10.8%的人認為是“創業與學業沖突”、40.6%的人認為“不知能否接到足夠的業務”,8.1%的人擔心內部管理搞不好,2.7%的人認為有其他因素。
創業進行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62.2%的人認為是“資金不足”,67.6%的人認為是“市場開拓難”,27%認為是“人員招聘難”,10.8%認為是“創業與學業沖突”,27%認為“經營虧損”,8.1%認為是“內部不團結”,2.7%認為是其他因素。
創業項目如果要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48.6%的人認為是“資金不足”,21.6%認為是“人才不足”,56.8%認為是“市場開拓難”,27%認為是“產品或業務沒有競爭力”,18.9%認為是“管理沒有理順”,10.8%認為是“股權結構有問題”,2.7%認為是其他因素。
綜合上述幾個問題的反饋情況,可以發現,無論在創業之前還是創業過程,甚至是創業之后的持續穩定發展,都遇到“資金不足”的窘困;還有則是在“市場開拓”上的種種困難。
1.2.3風險投資最重要,但做得最不好
問卷的內容逐步聯系到了“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這一命題。在對“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包括的幾項內容中,哪個最重要?”的答案中,70.3%的大學生創業者認為是風險投資,54.1%的創業者認為是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等),27%的創業者認為是創業教育,5.4%的創業者認是為教師支持、2.7%的創業者認為是創業大賽,8.1%的創業者選擇其他。
在回答“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幾項內容中,所在的大學哪項做得最好?”時,54.1%的創業者認為是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等),35.1%的選擇創業教育,32.4%的表示教師支持,24.3%的選擇創業大賽,僅僅只有5.4%風險投資,余下2.7%選擇其他。
在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幾項內容中,所在的大學哪一項最薄弱?51.4%的創業者對“風險投資”相當失望,27%選擇創業教育,16.2%選擇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等),8.1%則選擇教師支持,8.1%選擇創業大賽,10.8%選擇其他。
顯而易見,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創業服務體系有一定了解和認識,也急切地需要服務體系對于他們在創業活動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幫助。其中,對于“風險投資”的關注程度相當高,這一點也印證了創業者普遍遇到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不足”上,“風險投資”勢必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但是,事與愿違,“風險投資”卻是目前高校中最薄弱的一項,令多數的創業者對此表示出失望的態度。
1.2.4與風險投資脫節,創業效益不景氣
這部分問題的反饋情況不盡如人意,創業過程中,引入風險投資的情況如此——“已經引入了風險投資”占10.8%,“已有風險投資家對我的項目感興趣,正在洽談”占13.5%,而“尚未接觸風險投資,有這方面計劃”的情況要占62.2%,“對風險投資尚無多少了解”都要占13.5%,而就與風險投資家(或機構)的接觸的感覺——“他們對我的項目非常感興趣”占24.3%,“他們對我的項目表現出興趣一般”占27%,“他們對我的項目沒什么興趣”占18.9%,其他占29.8%。
當問及風險投資家(或機構)對大學生創業有什么感覺?回答情況中“一般,沒有什么特別的傾向性”占72.2%,“非常贊成或支持”占16.7%,“不太支持,或略有反對”占11.1%,“非常反對大學生創業”為0。
由此可見,風險投資的確是目前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甚至風險投資家(或機構)對于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都缺乏很大興趣,表現出一般的態度。如此的狀況對于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發展相當不利。
之后的問題反饋情況也在情理之中。69.4%的創業者對于創業項目實施進展表示“基本滿意”的態度,還有近27.8%的創業者表示“不滿意”,沒有一位表示“很滿意”,“很不滿意”的比率達到了2.8%。
創業項目經濟效益方面,“效益一般”占31.3%,“盈虧持平”占25%,“有些虧損”竟有31.3%,“效益很好”只有6.2%,“虧損較大”也有6.2%。
1.3問卷調查小結
在本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并結合其它研究者的調查成果,項目組將大學生對創業服務體系的需求特征概括如下:
1.3.1大學生創業者需要資金或融資工具的支持
大學生創業者資金積累不足,有些可以得到家庭的支持,但多數家庭經濟實力也并不強,所以,連籌集啟動資金也比較困難,更何況發展資金了。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落后,風險投資處于起步階段,融資就相當困難。大學生們由于缺乏資金,許多優秀的創業計劃難以付諸于實踐。
1.3.2大學生創業者需要更加靈活的教學管理體系
中國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閉型的,實行的是不完全學分制,大部分學生不能提前或推遲學習,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知識創新意識不足,普遍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加上太過注重學習的過程與形式,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因而,能夠走出校園譜寫創業史的大學生數量并不多。
1.3.3大學生創業者不善于銷售和開拓市場
在創業階段的企業,可以說“銷售決定成敗”,但是,一方面銷售本來就是一項挑戰性極大、技巧性很強的工作,大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積累和鍛煉,一般不善于銷售,也不善于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在中國做生意,關系占了很大的成分,大學生也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善于很快建立關系,這對創業項目的市場開拓形成了很大的制約。
1.3.4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服務體系寄予很高的期望
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已經逐步認識到創業服務體系是進一步推動創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由于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很低,通過服務體系的改進和完善,可以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由此可以發現,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創業服務體系的需求是非常強烈和迫切的。同時,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創業服務體系的認識和理解還有一些褊狹,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對于政府和高等學校扶持其創業寄予很高的期望,也表明了他們急于了解國家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1.3.5以教師支持為主,基金體制需普及
當問到創業過程中從學校方面得到過哪些支持時,大部分的受訪者人說有教師的支持,另外兩人得到過資金方面的支持,還有一些支持包括創業培訓、創業大賽等。在問到創業過程中,從社會上(包括政府部門)得到過哪些支持,所有人都提到了資金支持,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提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孵化器等,同時,還希望能得到一些信息和人脈上的支持。在最后問受訪者對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有何意見或建議時,許多人表示需要擴大大學生創業基金的支持面,讓更多有志于創業的青年擁有一定的啟動資金;也有人說應增加大學生與社會的交流、與風險投資家的交流,并且支持要注重實際,還要多開展一些講座,介紹新出臺的政策法規。
2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議
2.1改革創業教育體系
首先,要明確使命,改革教學內容。創業教育的使命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同時,讓學生獲得創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政策。大學生創業必然要與其它同類企業參與競爭,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競爭者不會因為是學生創業公司就手下留情。所以,創業教育課程必須立足市場、以實踐導向、讓學生懂得市場競爭的各類規則與潛規則。其次,要培養充足、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創業教育的師資培養要在專業化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創業教育,配備專業的創業課程教師,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制定激勵措施,鼓勵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另一方面,可以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授課,或擔任兼職教師,從事創業方面輔導與研究工作,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2.2打通要素之間的鴻溝,突破校內和校外的壁壘
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中的各要素實際上都已經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但各要素之間存在溝通不暢、配合不好的問題,校內、校外資源也存在著無形的壁壘。所以,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中,必須把零散分布的支持和服務要素聯系起來,打通要素之間的鴻溝,突破校內和校外的壁壘,尤其是要把校內的創業服務體系和社會化創業服務體系嫁接起來。
具體來說,可以考慮通過以下幾種:創業教育課程與創業大賽、創業服務中心、創業園區的交流與融合;創業大賽與技術成果轉化、風險投資的交流與融合;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與勞動局的開業指導中心的交流與融合;大學的創業服務機構與市場化服務組織的交流與融合。
總之,各高校應該在研究現有問題和實際需求基礎上,整合內外資源,疏通服務要素,建設有針對性的、結構健全、特色鮮明、高效運作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
2.3以大學為主體,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
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領域包括科技成果轉化、知識服務、創意策劃、填補某些細分市場的空白等方面。但是,由于各大學的專業特長和生源背景不同,具體創業領域并不相同,對服務體系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以大學為主體,根據本校學生創業的特點,建設有針對性的創業服務體系。這也就是說,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必須結合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校內的特色資源,進行目的明確的創業教育,爭取建立以某種特色為基礎的創業園區,彌補市場細分中的空白點,找到創業領域中,適合自己大學的定位。
2.4為大學生創業項目爭取風險投資開展服務
大學生創業者認為風險投資是目前整個創業服務體系中最不容易接近的一個環節。由于我國風險投資起步晚,同時,大學生創業也不成熟,讓一個不成熟的風險投資體系支持不成熟的大學生創業,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但是,風險投資體系對所有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普遍的支持作用,所以政府更應該積極促進風險投資的培育與成長。
為大學生創業項目爭取風險投資,需要從三個方面推進:一是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風險投資的培訓,讓大學生創業者了解爭取風險的技巧,也讓大學生創業都知道爭取風險投資的渠道。二是提高項目本身的市場適應性,讓項目更具成長潛力和盈利潛力。三是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與風險投資接觸的機會,協助大學生創業者向風險投資推薦項目。
2.5落實和完善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要大力加強對創業人物及其創業事跡的宣傳,發揮媒體的作用,在全社會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營造創業氛圍,倡導創業精神。激勵大學生在創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創業。同時,加快速度構建創業平臺,改善創業環境。提高對創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增加對創業企業的政府服務型組織,改善研究開發轉移的條件,將是政府創業政策考慮的重點,也是對大學生創業的有力支持。政府要大力構建大學生創業平臺,規范市場游戲規則,降低公司注冊資金準入標準,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
2.6注重實效,避免形象工程
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一有三無”的實際特征,即有知識,無資金,無經驗,無關系。創業政策的制定與調整,必須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這種實際特征,不要僅僅做表面工作,更要落實到實際。
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中,不能不計成本地投入,更不能以“爭面子、樹形象”為目標,而要講究實際效益和效率,建立相應的效益和效率評價機制。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進行,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以更高的效率獲取更滿意的效益,而實現“雙效”的關鍵就是通過創業服務體系對相關創業主體進行有效的、切合實際的激勵。服務支持體系的建設不能好高騖遠,應結合當前實際,從微觀層面入手,通過活動課程和創業實踐,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曹瑩.大學生創業標本[J].科技創業,2005(6)
2張公武,陳科華.對當代大學生創業需求情況調查的分析研究[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3(6)
3孫繼偉.企業管理視野中的風險投資[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4袁先海.大學生創業政策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