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執法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提出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認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就必須切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因此,本文針對依法行政方面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保證嚴格依法行政,實施依法治國,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原理、行政機關機關與公民法人的關系,行政機關在實施依法治國中擔負的責任、推動整個社會化進程的需要四個方面闡明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這一重要論點;然后針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從行政執法體制上進行了系統分析,闡明了健全法制,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最后,著重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行政執法依法行政依法治國
緒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于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1依法行政是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體系,健全民主監督,嚴格依法辦事,增強法制觀念等諸多內容。其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1.1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來看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在國家權力中,行政權是最活躍、最具主動性的部分。(1)與立法權相比,行政權最活躍,在我國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絕大部分要由行政機關來執行。行政機關在我國國家機關序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擁有的部門的最多,人數最眾,涉及面最廣,因此,在紙上的法律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法律,主要在于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2)與司法權相比,行政權最具主動性。司法權的運用奉行“不訴不理”原則,不是給予當事人和主管機關請求,司法機關不得徑自審判,因而司法權具有被動性;而行政權的運行則具有主動性,它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積極主動地滿足人民群眾各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沒有行政權的積極主動運行,依法治國就失去了主要產支柱。
1.2從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的關系來看
1.2.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不同,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公民與公民、公民與法人、法人與法人這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之間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是不平等的
1.2.2這種不平等主要表現在
(1)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和公民、法人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而非平等協商關系
(2)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決定具有單方面性,即在多數情況下,行政機關的決定并不需要征得公民、法人的同意
(3)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的決定具在先進性,即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決定不同意,雖然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這并不影響決定的執行。由此可見,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二者在事實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機關處于“強者的地位,公民、法人處于“弱者”地位,這容易出現“強者”侵犯“弱者”的情況。因此,要維護公民、法人和合法權益,保障行政權的正當行使,就必須把行政管理活動納入法制軌道,做到依法行政。
1.3從推動整個社會法治化進程的需要來看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即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從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依照法律來進行。這就要求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極大提高,要求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要求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以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社會氛圍。
(2)行政機關是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機關,通過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整個社會生活規范化的、文明的依法管理,不僅能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實施,同時也能在全社會起到很好的尊重法律、執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公民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有助于樹立起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制化進程。
2目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鍵在于把國家的行政活動納入法制軌道,即法律的規范性、民主性、科學性來約束行政行為的隨意性、集權性、主觀性,建立依法行政的執法體制。
2.1國家行政機關與人大的權限范圍劃分不清。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機關過多地行使應當屬于人大的立法權。例如全國人大常常通過授權決定將某些立法權授予國務院,而實際上國務院也常常行使屬于全國人大的立法權。二是人大的重大事項決定權和行政機關的經濟管理的權限劃分不清。按照憲法規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項,應當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但實際上許多重大事項常常是由行政機關決定的。
2.2機關職能轉變
行政機關的職能、管理機構和從事制度還沒有完全轉變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當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而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管理模式還在探索中。各級政府建立了龐大的經濟管理部門,形成了政企不分的體制。其次,是政府部門龐大,工作人員眾多,辦事效率較低,各部門的權力責任時常難以界定,從而導致辦事程序過多,部門之間相互扯皮、執法機關權限重復交叉等。
3嚴格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對策
依法行政就是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國家事務。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和人民對該活動進行評價的標準。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時所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是現代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實現由人治向法治轉變,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樹立依法行政的正確觀念和意識,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建立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切實推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
3.1要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意識
由于“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來,我們也沒有自覺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方面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建國后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與之相應的高度集權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長官意志辦事的方式根深蒂固。因此,依法行政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觀念更新。嚴格依法行政,要求我們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下列觀念和意識:
3.1.1權力觀念
權力是法律規定并保護公民本身所具有的權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把保護公民的權利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黨的十五大報告要求“一切行政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這就說明,保障公民權利是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權利和義務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沒有列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在權利和義務這一統一體中,權利總是基本的,占主導地位。因此,在行政管理中,如要公民履行義務,首先要滿足公民的權利要求,這并不是行政機關的恩賜,面是行政機關不可推卸的責任。
3.1.2程序觀念
程序是按照一定的時限和順序構成的行為過程。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采取的方法、措施,應當有時間上的限制,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如果超過了法定的時限,違反了先后順序,則構成程序違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的一切行為都要納入法制程序的軌道,即用行政法律程序來約束行政,“無程序行政”,這是大多數國家認同的原則。
3.1.3監督觀念
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專斷和濫用,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是人類歷史上早已證明的真理。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指出:“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整個報告中有五處提到“民主監督”,這決不是偶然的。民主監督是克服權力腐敗的天敵,這也是人類歷史早已證明了的真理。因此,嚴格依法行政,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樹立監督觀念,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3.1.4服務意識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和國家一貫的宗旨。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更應增強服務意識,現代法治國家,已經由“行政統治”演進為“行政服務”。西方早期資本主義時代宣揚“最好政府,最少管理”的原則,適應當時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要求。現代資本主義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和緩和階級矛盾,轉而主張“最好政府,最多服務”,要求政府在某些社會領域進行積極干預,以增進人民的福利,因而提倡“服務行政”,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國過去在行政觀念上較多地存在把行政管理當成是“管老百姓”的,而較少當作服務,往往點到“主仆”關系,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應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3.1.5責任意識
有權力就要履行義務,同樣,有權力就要承擔責任。行政機關同公民、法人一樣,也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嚴格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樹立責任意識,使行政管理做到權責相統一。由于我國封建社會歷史漫長,封建傳統在現實生活中并未徹底根除,在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中,應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觀念還未成為普遍的意識,結果造成了行政管理活動中有權力無責任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責任意識。
3.2要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
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的關鍵。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執法將成為政府機關的主要工作任務。嚴格依法行政,要求機關必須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3.2.1強化執法監督,健全執法監督體制
執法監督是嚴格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有效的執法監督,就難以保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辦事,就難以保證國家行政管理的目標,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必須加強對執法監督的檢查指導,建立執法檢查責任制,完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果。①完善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制度。②加強司法監督。一方面,司法監督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政訴訟法。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中國加入WTO的需要,建立司法審查制度,這就不僅要對具體的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也要允許對抽象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以于違犯憲法和法律規定,損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抽象行政行為,公民、法人也有權力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③進一步完善國家賠償制度,即在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損害公民財產權和人身權時,公民有權請求賠償。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監督的力度,使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3.2.2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熱潮人員素質
行政執法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是改善行政執法狀況的重要環節,必須建立一支忠于人民、熟悉法律、有高尚道德和敬業精神的行政執法隊伍。①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和崗位培訓制度,不斷提高他們的執法水平。②實行執法機關領導干部定期交流和重要崗位輪換制度。③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嚴格實行錯案追究制度,對不適應執法崗位的堅決清除。
3.3要建立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
保證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有效,切實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決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行政決策的正確與否,關系著國家行政管理的成功與失敗。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及有關規定,建立依法決策和重大行政決策的聽證制度,克服違法決策現象,避免決策失誤,保證決策合法、科學與民主。切實推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結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于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