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空調業何時突破產業圍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過去那種以一個產品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注重產品開發,不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什么營銷手段都不能解決中國空調企業的根本問題。中國目前各行各業的知名品牌只要真正解決好產品問題,就能夠從目前的窘境中解脫出來。”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說。
在經歷2003年口水概念戰,價格戰,原材料價格上漲,健康節能標準即將出臺,國內眾多大型家電企業揮戈空調產業,國外資本與最新技術紛紛涌入,一些小規模的民營資本又紛紛退出的背景下,今年的空調產業將何去何從?中國空調業從2002年以來就實行了優勝劣汰,在200多家大大小小的空調品牌中,2003年已經有30%左右的空調品牌陷入停產或破產的境地,預計2004年還將有50%以上的品牌被淘汰出局。
■口水戰重新打起
最近,格力、奧克斯紛紛怒斥國內健康空調純屬“概念炒作”,推出光波空調的格蘭仕又從另一個角度加入戰團,對格力與奧克斯抨擊“假健康”的說法進行了“亞健康”的修正,并對媒體宣稱國內健康空調還只是剛起步,大多達不到國際標準,對健康的作用不大,只能稱為亞健康,國家應提高健康空調的標準,讓“亞健康”空調原形畢露。此舉得到了海爾與美的等空調巨頭的響應,再一次引起健康空調的“真亞之爭”,五大空調品牌紛紛呼吁政府一定要提高健康空調的標準,抬高技術門檻,不能讓那些沒有多少健康作用的空調產品愚弄消費者。這五大“反亞派”的態度引起了業內的強烈關注。
什么是亞健康?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認為業內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能效比COP值達不到最基本的2.6以上的空調,另一種是殺滅細菌或過濾空氣的功能很低,基本上不能改善空氣的質量,這兩種“亞健康”空調的突出表現就是“低價低量”,即主要集中在那些價格特別低、年銷量在20萬臺以下的近百家空調品牌。
也許是為了和其對壘,國際空調巨頭東洋TOYO日前宣布再投入3億元改造空調生產線,全面停產傳統低效空調,所有產品全部采用健康氧素或高效節能兩大日本主流技術,而且增加健康功能與高效配置的空調均有不同幅度的價格上調,最高漲幅達30%。與此同時,以TOYO、三洋、松下、三菱電機、海信、新科、大金、LG、三星等為首的國內外空調品牌又紛紛推出自己的“健康空調”產品,他們大多認為既然國家沒有健康標準,所有的健康空調就不一定是“亞健康”,可以自稱“真健康”,關于“真亞健康”之爭還難以定論,一切要等國標出臺。
這一場前所未有的關于健康空調的“真亞之爭”成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俞堯昌告訴記者,在健康家電國標制定的過程中,衛生部、國家標準委提出,要將健康空調國標從計劃中的健康家電國標中獨立出來,單列出一項《健康空調國家標準》,此標準也正在加緊制定當中。
科龍集團副總裁嚴友松指出,不管是“真健康”,還是“亞健康”,其實質是在空調制冷、制熱的功能基礎上增加一些健康的因素,如果此舉能夠引發空調業從“單純改變溫度”到“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第二次飛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打口水戰的目的其實質還是市場爭奪戰。
■技術戰激戰正酣
在對健康空調爭論的同時,格蘭仕投入20億元,在中山組建3000畝的光波空調制造中心,產能可達1200萬臺,是全球最大的高端光波空調基地,其產能與國外高端光波空調巨頭的生產總量相當。
有關人士認為,中國空調業迅速形成了兩大高端技術流派,一是以海爾、海信等為首的代表真健康的變頻派,緊隨其后的還有不少代表“亞健康”的“亞變頻”品牌;二是以大金、格蘭仕、LG等為首的光波派,他們的產品中都有專用光波管,采用了最專業的光波技術專利,緊隨其后的是那些單純以“殺菌光”、“紫外線”或“超聲波”等為健康手段的“亞光波”品牌。據空調專家山田先生稱:現在日本空調90%以上都使用了光波和變頻等高端技術,由于光波殺菌技術與變頻節能技術可以兼容,所以現在90%以上的日本空調都是變頻光波空調,傳統的低價空調基本上被淘汰出局。光波空調預計會在三年內占據全球高端空調的60%以上的市場份額。
與這些廠商不同,科龍又重新祭起了“能效比”的大旗。科龍空調公司副總裁嚴友松日前對外透露,科龍正在加緊研制一款堪稱“頂級”節能的空調,能效比將達6.5。這款空調計劃在今年年底以前制成樣機,明年初可形成批量生產。科龍的這款“頂級”節能空調一旦研制成功,中國空調最高節能水平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空調節能技術的領頭羊。
澳柯瑪集團空調事業部部長劉家新卻另有看法。他指出,空調既不是越便宜越好,也不是技術越強和功能越多越好。其實,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所需要的空調是簡約實用、質量可靠、價格合理。不顧質量而過度降低成本,會給消費者在使用中帶來數不清的煩惱;但過多添加新技術和很少用及的新功能,既增加消費者的購買費用和使用成本,也常常會因功能過于復雜而帶來品質的不穩定,使空調患上“技術肥胖癥”。
對于這些技術戰,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俞堯昌認為,相對來講,目前國內空調生產企業都不具備空調壓縮機生產這一核心技術,中國的空調生產企業即使有“技術革新”,也大多是在功能、渠道、售后服務上有所改進,但終極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高新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研發努力,盡快走出“拼裝業”的窠臼。
■價格戰面臨質疑
“價格戰一直是中國家電企業所慣用的手段,中國空調產業也未能幸免。即使在空調業進入微利的時期,部分廠商尤其是中小廠商為了清理庫存,或者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常常動用價格戰的常規手段。但是,越來越多的有責任心的廠商,在反思價格戰的負面影響。”科龍集團副總裁嚴友松說。
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俞堯昌、科龍集團副總裁嚴友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時下的空調價格戰,不可能有真正的贏家。降價不等于降質量,而有些空調在降價的同時卻把質量也降了,這是消費者所不希望看到的。一些品牌在市場瘋狂兜售“特價機”、“促銷機”,甚至某些一線品牌也領先價格跳水,以此來進行行業“洗牌”。不符合市場和消費規律的所謂低價空調,要么是囤積的大量庫存,要么就是偷工減料,這個消費者心里最清楚。
“東洋將以前在中國區所進行的價格戰認為是‘過度本土化’,就像伊萊克斯曾經在中國所走過的彎路一樣,必須得到及時糾正,所以東洋近期進行了一系列的高層調整,以實現國際策略的回歸。”東洋新聞發言人曹德勝對記者稱。繼中國燃氣具、洗衣機漲價及長虹空調率先發起彩電漲價之后,日本東洋TOYO空調隨即向上調整價格,其中兩匹單冷型掛機KF—50GMB從每套2500元上漲到3250元,其它增加健康高效功能的新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最高漲幅達30%。東洋還聲稱此次漲價并沒有一步到位,還會有更大的漲價動作,由于這些漲價機型全部增加了高效技術或健康功能,除技術成本與人工成本外,僅原材料成本就增長了30%,綜合成本增加50%以上。
“作為價格戰一直打得最為激烈的空調行業,在壓縮機不斷漲價的壓力下,漲價是一個大趨勢,不漲價的話,中國幾年后可能就沒有空調這個產業了。但是,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大家都不敢直接上調某一款在售產品的價格,因為如果競爭對手不跟進會很被動,只能通過產品更新推出價格適當的新產品來漲價,如果再打價格戰,那肯定是死路一條。”科龍集團副總裁嚴友松說。嚴友松還表示,經營困難的品牌全是一味打價格戰的品牌,基本上不具備競爭力,而像TOYO、科龍、LG、格力、海爾等國內外空調品牌,由于性價比高,技術革新實力與服務水平都能得到保證,反而在低價品牌的圍剿中脫穎而出,成為2004年的強勢洗牌者。曹德勝也表示了類似的看法。
■提高服務質量勢在必行
記者日前從小天鵝空調獲悉,從2月28日起,小天鵝空調將聯合北京大中電器、江蘇蘇寧電器、五星電器推出菜單式“自選服務”,提出“自選服務”概念和全面服務流程,提倡“個性化”服務和“明明白白明碼標價”服務,切實依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力求真正做到“有‘求’必應”。“小天鵝空調與其他廠家將產品一起搭售的‘強買強賣’的‘免費服務’有本質不同,是一種‘明明白白明碼標價’的‘陽光服務’。”小天鵝集團副總裁、家電公司總經理蓋力進向記者表示。據蓋力進介紹,小天鵝菜單式“自選服務”包括免費服務項目、有償服務項目、額外服務項目三個部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與其不同,澳柯瑪空調今年又推出了提高服務質量的一系列免費舉措。本著“創造舒適空間,維護環境健康”的目的,在室外機設計上引入合理排水設計,引導水流方向,同時在安裝時,采用先進的無塵、降噪安裝方式,利用專門的吸塵、降噪設備,利用專用罩蓋降低電錘打孔時產生的噪音,使原有的噪聲降低了1/3,并將打孔時造成的塵土全部吸取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中國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調查發現:隨著我國空調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成熟,消費者在購買空調時對產品的價格和售后服務的關注程度最高,有67%的消費者認為空調服務質量一般。由此可見,目前的空調業服務仍存在很大弊病,提高服務質量勢在必行。
“空調產業不能在各式各樣的戰斗中迷失方向。相對來講,不管是價格戰、技術戰還是口水戰、服務戰,都只是競爭的手段,不是目的。空調產業要想實現跳躍式發展,要有充足的發展后勁,關鍵在于要逐步擁有或接近核心技術的研發,在此基礎上深刻了解各個細分市場消費者的消費特征,及時推出‘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策略,才能在產能明顯過剩的空調市場為自己尋找生存發展空間,才能真正走出圍城。”科龍集團副總裁嚴友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