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成立鄉鎮安監所和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鄭州,河南省省會,河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鞏義、登封、新密、滎陽、新鄭、中牟、金水、二七、中原、管城、上街、惠濟12個縣(市)、區,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總人口697.7萬人。2001年10月,鄭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立。幾年來,我們把安監機構建設作為頭等工作來抓,截止2004年底,12個縣(市)區全都成立了獨立的正科級安監局,177個鄉、鎮(辦事處)全都成立了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下稱安全辦),2144個行政村、居委會設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或明確了安全生產專干(工業生產企業多的村,設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村民小組設有安全生產協管員,高危企業按規定設立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此外,我們還在社會各界聘請了36000名安全生產監督員,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已經形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局面已經打開。
實踐給我們的啟示
工作中我們發現,雖說鄉、鎮(辦事處)都設有安全辦,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安全辦隸屬鄉、鎮(辦事處),在履行安全管理職能工作中存在兩大問題。其一,沒有安全生產監管的行政執法權。工作中往往碰到這樣的問題:檢查發現問題很多,解決的不多,給企業提出整改要求,有些企業不予理睬。下發處罰通知書,一些企業不予執行,個別企業公開抵觸,使安全辦處于非常尷尬的地步。其二,安全辦隸屬鄉、鎮政府,沒有安全生產的行政執法權,不但安全執法工作出現“缺位”,而且基層安監機構也出現“空位”,使安全行政許可等業務工作出現“空檔”。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深刻思考。安全生產監管的工作重心在基層,重點在企業,難點在執法,要實現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逐步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就必須著力解決基層安監機構問題——在鄉鎮設立派出機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以下簡稱安監所)。帶著設立鄉鎮安監所的想法,我們同滎陽、登封、新鄭、新密、惠濟等幾位安監局長到山東諸城等地考察學習。在考察中,同行們有共同的感觸和認識。安監所不設立,安監工作難以到位,在鄉鎮設立安監所勢在必行。
選準試點,大膽探索
認識的正確性并不意味著一說就成,并不意味著能被大家很快接受。成立安監所并非小事,涉及到編制、經費、辦公地點等一系列問題。但是認準了的事,就要大膽實踐,認真探索。成立安監所得到了市政府主管市長的贊同和大力支持。我們就首先選擇了領導重視,認識一致,積極性較高的滎陽市作試點。該市16個鄉、鎮(辦事處),我們從編制、經費與安全生產監管任務相兼顧的原則出發,建議該市設立4個跨行政區域的安監所,由縣政府確定每所的管轄范圍。滎陽市政府編委下文后,4個安監所掛牌工作。兩個多月的時間,安監所得到了鄉鎮政府的贊同和社會的認可,工作成效顯著,都認為這是一個新生事物,是解決基層安監機構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有效措施。鄭州市在鄉鎮設立安監所的做法得到了國家局有關領導的肯定,河南省政府主管省長史濟春要求省安監局對鄭州市設立安監所的情況進行調研。《中國安全生產報》刊登了題為《安監有了“派出所”,基層執法少犯難》的文章,對滎陽設立安監所的實踐進行了報導。
以點帶面,強力推進
新生事物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但也要不斷培育和完善。滎陽安監所掛牌,在全市安監系統產生了很大影響。為了不斷完善安監所的建設,市安監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該縣調查研究,聽取鄉鎮黨委、政府、安全辦對設立安監所的看法,幫助指導工作,使安監所在制度建設、業務建設等方面有了很多改進。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滎陽召開了全市安監所建設現場會。縣(市)、區安監部門的領導到滎陽市高村、城關兩個安監所進行實地參觀,城關鎮黨委書記在現場會上發言,站在鄉鎮黨委、政府的角度,肯定了安監所的作用。滎陽安監局介紹了他們成立安監所的做法,河南省安監局副局長王登喜到會講話,闡明了成立安監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肯定了鄭州市的做法,與會同志受到很大啟發。此項工作很快在全市鋪開。登封市政府高度重視,在17個鄉、鎮(辦事處)都設立了安監所。我們找到鞏義市委、政府,很快得到了結果,3天之內該市編委就下文成立安監所。我們到上街區一說就成,上街區編委很快下文成立安監所。經過兩次與惠濟區政府主要領導交換意見,惠濟區編委也下文成立安監所。截止目前,全市12個縣(市)區,已掛牌的1個,編委下文正在公開招錄人員的4個,已經做通工作待編委下文的3個。要不了多長時間,安監所就會象雨后春筍遍布鄭州大地,為鄭州地區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發揮應有的作用。
做法與成效
鄭州市縣(市)區設立安監所都是經過當地編制部門批準,其做法是:
1.分片跨區域設置。縣(市)區大都是設立跨鄉(鎮)行政區域的中心所,確定所的管轄范圍。根據各鄉、鎮(辦事處)的地理位置、企業數量及類別、安全監管業務量大小,對鄉(鎮)安監所管轄范圍進行劃分。這樣設所,我們認為較為妥當,既考慮到安全監管工作,又考慮到人員編制和財政支出壓力。同時跨鄉鎮行政區域設立,充分體現了安監所的監管職能,體現了安監所是縣(市)區的派出機構。但也有1個縣是每個鄉(鎮)都分別設立了安監所。
2.明確鄉(鎮)安監所職責和執法權限。對鄉鎮安監所職責和執法權限,鄭州市安監局作了規定,提出了統一的明確要求。鄉鎮安監所的主要職責是:①貫徹執行上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綜合監督管理鄉鎮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工作。②依法監督檢查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條件,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情況及有關設備、材料及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管理情況。③監督檢查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的監控,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工作和一般違法行為現場查處工作。④負責統計、上報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和傷亡事故信息,參加配合傷亡事故的調查。⑤負責安監局交辦的其他工作。賦予鄉、鎮(辦事處)的執法權限是:①對本轄區內各類企業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有檢查權和現場處罰權。②對非死亡性輕傷事故,有調查取證和提出初步處理意見權。③對重大傷亡事故,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提出立案和市局批復后協助調查處理權。
3.所長的選拔和人員配備。安監所作為安監局的基層機構,工作好壞影響非小,所以縣(市)區安監局非常重視安監所長的選拔和人員配備。所長主要是從局骨干分子或公開選錄的人員中產生。工作人員大都是根據專業需要,采取向社會公開招錄的辦法選人,每所一般在3—8人。
4.硬件設施配備必須滿足工作需要。鄉鎮安監所必須有固定辦公地點、電腦、電話、交通車輛等辦公設施和必需的生活條件。
在鄉鎮設立安監所時間不長,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滎陽安監所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復查驗收安全隱患整改100余條,下達整改指令100多份,責令停產整頓企業14家。該縣6月份以前在鄭州地區曾是事故多發區,成立安監所以來,7—10月份四個月,杜絕了生產經營性事故,有效遏制了事故的發生。
通過設立鄉鎮安監所,我們深刻體會到:
一是設立鄉鎮安監所解決了基層安監執法權和安監工作一系列體制性矛盾,是一項有益的探索。目前,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同時也是事故高發時期。但《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只提到縣(市)級安監機構的建設,實際上目前安監機構形成了“倒三角”,上大下小,鄉鎮安全辦只有管理責任,沒有行政執法權,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處罰,工作處于無奈狀態。這是新時期基層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中國安全生產報》從今年6月1日起,開展了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權能否延伸到鄉鎮一級的討論。山東東平縣、浙江溫州市、湖北鄂州市、山東聊城市等地安監局長都發表文章提出委托鄉鎮執法等建議,但根據我國執法層級設立慣例,鄉鎮沒有執法權這一難題在近期內不可能解決,而我們在鄉鎮設立安監所這個大膽探索,巧妙解決了這一問題。安監所是縣級安監局的派出機構,具備執法資格,縣安監局委托其一定的執法權限(不是全部),這樣就很好解決了基層安監機構執法權問題。
二是設立鄉鎮安監所實現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搞好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在企業,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執法,就必須實行關口前移,重心下移。設立鄉鎮安監所,充實一線執法力量,就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達到了這個目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是設立安監所是實現安全生產工作“五個轉變”,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由于當前安全生產存在的生產力發展不均衡矛盾、結構性矛盾、管理體制矛盾三大矛盾和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發展中安全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時代要求監管體制和機制、監管方式和手段等不斷創新。設立鄉鎮安監所是安全生產監督體制和監管方式的創新,是實現國家局提出的“五個轉變”,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途徑。安監所的宣傳、執法、服務等工作在基層推進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從人治向法制的轉變,推動了安全生產工作從被動防范向基層源頭化管理轉變,推動了安全生產工作由集中整治向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轉變,推進了安全生產工作由事后查處向強化基層基礎工作轉變,推進了安全生產工作從控制傷亡事故為主向全面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