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所謂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運營中因為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存在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外匯風險是商業銀行經常遇到的風險之一,在匯率不斷變化以及銀行外匯業務規模不斷拓展的背景下,外匯風險已成為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穩定最主要的風險之一。本文在對商業銀行外匯管理風險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就我國商業銀行外匯管理存在的風險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外匯管理;風險;對策
在新經濟形勢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重新進行了安排,新的機制充分考慮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浮動匯率。一旦匯率的波動幅度上升,如果商業銀行持有大量外匯敞口頭寸的話,其面臨的風險就會更加頻繁,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中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外匯風險,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規避這些風險。
一、商業銀行外匯管理風險概述
(一)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定義和類型。外匯風險主要有交易、折算和經濟風險三種類型構成。從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來看,交易風險指的是銀行在實施外匯交易的過程中,因為匯率出現變動,在經濟上出現損失的可能性。折算風險就是在外匯匯率浮動的影響下,銀行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中的外匯資金出現損失的可能性。所謂經濟風險,指的是因為無法預知的匯率變動,造成商業銀行現金流量出現不利于自身發展的情況的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來源。1.資產負債。資產負債是我國商業銀行出現外匯風險的首要原因。銀行持有的資產負債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比較嚴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各種因素都會對其產生較大的影響,會給其帶來不同的結果,在銀行持有的外匯匯率上會集中體現,因此銀行外匯管理會出現無法預知的風險。2.外匯中間業務。結售匯業務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中間業務之一。隨著我國金融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很多個人和企業都要與外國進行金融往來,這就需要交易與結算大量的外匯,銀行每天的外匯頭寸都可能出現波動,從而導致較大外匯敞口開始出現,一旦這些匯率變動損害了銀行的利益,銀行就會現外匯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外匯風險綜合管控水平較低。對外匯風險進行準確的計量和監測,是有效管理和控制外匯風險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的外匯市場起步較晚,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其成熟度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外匯風險監測和計量手段比較落后,對外匯風險無法做到準確的預測,這嚴重干擾了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缺乏外匯風險管理意識。當前部分商業銀行高層領導對于外匯風險的重要性還沒有清醒認識,無論是銀行領導層還是普通工作人員在風險管理方面都缺乏應有的重視,沒有認識到人民幣匯率機制在運行中可能產生的外匯業務風險,這些風險會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
(三)外匯交易存在信用風險。目前國內外匯市場中實施的是詢價交易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制約能力有限,造成違約行為時有出現,如果商業銀行只運用場外交易市場來進行外匯交易業務,銀行的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就會出現較大的下降。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過程中,如果沒有正確的評估交易對方的信用狀況,發生外匯風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三、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外匯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目前,外匯管理模式不科學在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而且職責分工不夠清晰,因而面對外匯風險,沒有在計量、限額、報告等方面形成完備的管理機制。我國商業銀行很多引進了外國Kendor+Panaroma等先進的風險計量系統,但在實際運用中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另外,我國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信息和風險管理系統并不完善,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長期以來,我國一般是由分行和支行匯總外匯敞口后上報總行,由總行實施統一拋補。這嚴重的傷害了支行外匯風險管控的積極性,同時風險管控難度也因此而上升。在這樣的體制下,我國商業銀行勢必對前期外匯風險很難做出準確的預測,而且風險并沒有實現統一管理,風險的分散管理很難受到嚴格的監督,造成外匯風險防范制度不能有效落實。所以事后監督就成了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主要方式,事前和事中的監督形同虛設。
(二)外匯風險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有待完善。國外商業銀外匯風險管理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針對各種不同的貨幣,產品交易清單都可以清楚的羅列出來,針對那些特殊的外匯產品,對交易的證券種類還做出了明確的設定。國內商業銀行在這方面與國外先進銀行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外匯風險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性方面依然有待進一步完善,政策程序沒有對各項產品和業務實施全覆蓋,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原則性較強而靈活性較差。
(三)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不夠合理。國際匯率市場始終處于風云變幻之中,如果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負債的頭寸配比及幣種搭配不合理,一旦外匯風險出現,僅憑銀行自身很難抵御。我國中央銀行明確規定銀行存貸比必須低于85%,超出這個標準就會出現外匯資產負債不匹配的現象。但是一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長期居高不下,外匯貸款的期限結構也有待進一步的調整,造成外匯資產和負債不匹配的現象非常嚴重,這造成了商業銀行存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
(四)外匯風險的計量和管理工具有待改進。我國很多銀行至今都無法計算自己外幣的敞口頭寸和,機關從國際上引入了Kendor+Panaroma風險計量軟件,但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運用的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在運用外匯衍生工具方面,我國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的對沖主要采用遠期外匯交易來進行。國內的銀行不能研制出先進的衍生產品,其產品針對性較差,大多使用的是國外已經開發出來的工具,因此,風險管理工具性能的缺失也對外匯風險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四、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①商業銀行信用體系依然有待全面的構建。②外部監督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商業銀行業信息披露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外部監管措施必須進一步的細化。③我國的外匯交易市場還沒有全面地成長起來,央行經常干預外匯市場的運行,造成人民幣匯率經常出現不合理的波動,而且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也不能有效落實。④同業競爭依然有待進一步的規范,同業工會缺乏有效制約,銀行在利益的驅動下,出現了違規辦理結售匯的現象,甚至出現了擅自開立外匯賬戶的情況,這樣會加大外匯管理風險。
(二)內部原因。①對風險管理有所忽視,認為風險管理影響了銀行的日常業務,不利于銀行的抵御外匯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管理一旦放開,就會出現混亂的現象,管理機制依然有待建立和強化。②理念方面存在問題。風險管理理念沒有形成并發揮作用,一旦外匯出現風險變化,缺乏應對的指導理論。③沒有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不能對外匯風險進行量化分析,風險無法精確識別。④沒有構建風險管理體制,外界干擾給風險管理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其獨立性沒有體現出來,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也迫使政府動用大量資源來填補這方面的空缺。⑤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一直沒有全面的建立起來,造成無法獲得應有的業務信息,缺乏自己的資產組合管理模型,風險敞口統計計算缺乏準確性,不能用于風險管理決策之中,這都造成了銀行面對風險處于束手無策的境地。
五、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在外匯風險管理方面。首先提高商業銀行各層對外匯風險管理的認識,注重加強這方面的技術學習與培訓,把中低層職員的外匯風險管理水平提升上去,加強對風險的管控力度。與此同時,實施基層員工激勵機制,吸引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并從國外引進一流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其次,提高外匯風險計量技術水平。外匯敞口分析法是我國主要的外匯風險識別與計量方法,遠不及國外先進的內部模型精準。不同的商業銀行業務特點與條件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要各自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恰當的風險識別和計量方法。最后,外匯的內部審計要進一步強化。為保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能夠準確的落實到位,審計必須做到及時全面,并針對自己在風險控制方面的差距,對自己的審計機制加以改進,并且把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建立起來,對風險的計量、檢驗和測試要進一步加強。
(二)在外匯資金管理方面。一方面,對外幣資本金投資組合進行優化。商業銀行外幣資本的投資途徑要進一步拓展,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金融投資工具要實現多元化的運用,以一攬子投資產品對外匯風險進行分散和化解,并對外匯資本投資組合進行優化,把資金運用效率充分提高上去。另一方面,風險對沖。金融衍生工具提高了風險對沖的可能,對于外匯資本金匯率風險可以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是商業銀行良好的規避外匯風險的工具。但金融衍生工具因為存在較大的高杠桿性,因此在使用方面必須嚴謹細致,避免更大的外匯風險損失,這同時也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結語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想要確保運行、發展的穩定性,就要對外匯風險管理問題給予足夠重視,針對外匯風險管理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為切入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汪洪源,孫靜.淺談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0(06):68.
[2]徐林剛.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經濟,2014(12):59-60.
[3]姚曉緯.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研究[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09(05):54-55.
[4]王靜,盧熙.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分析[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2(07):54.
作者:王思潔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