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余額高、占比大、增長快。銀行不良資產主要是由于政府對國有企業發放的帶有隱性財政補貼性質的貸款造成的。對于借款人因市場化經營失利而造成的不良資產,應建立和發展規范的不良資產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不良資產運營中的作用。對于政策性指令貸款而形成的不良資產。在政策上應放寬這類貸款的核銷條件。對于人為造成的不良資產,必須堅決地啟動司法程序,將其繩之以法,追繳所侵吞的銀行資金。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市場機制;貸款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111-02
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不僅是金融企業和國家的損失,而且是全體國民的資產損失,銀行不良資產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健康平穩增長的嚴重隱患,對經濟運行造成威脅。因此,防范和減少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已成為處理銀行業不良資產問題的關鍵。
一、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中存在著大量的不良資產,截至2008年末,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上萬億元,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數千億元,這些不良資產絕大多數集中于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的高負債仍是普遍特征,且負債經營面還在繼續加大之中。各銀行為稀釋不良資產率,增加了大量超額貸款,其中房地產類又占相當高比重。這些為不良資產率下降投放的房地產貸款,隱藏著極大的泡沫危險,造成新的不良資產。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具有余額高、占比大、增長快等特點。其原因有:(1)政策因素,如原有投資體制的弊端,各地方政府對銀行的行政干預等;(2)銀行因素,即銀行自身的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不善,如忽視科學決策,片面追求市場份額、規模效益,信貸管理上的內控機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風險約束機制等,導致信用風險、道德風險和投資失誤;(3)企業因素,企業的投資決策失誤造成的大面積虧損、企業改制過程中銀行債務的懸空和逃廢等。
銀行不良資產主要是由于政府對國有企業發放的帶有隱性財政補貼性質的貸款造成的。隨著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化,國有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在企業高負債和軟預算約束的制度環境下,企業的大量虧損額便直接轉化為銀行的不良資產。而在90年代后期由于國內需求明顯不足,國有企業的經營陷入了困境,產生大量不良資產。
雖然經過近十年的集中清理和處置以及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情況已有所改觀,但產生不良資產的體制機制因素并沒有完全從根本上觸動,不良資產產生的體制因素正阻礙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進程并繼續積累較大的金融風險,危及經濟及金融安全。因此,必須研究采取措施,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進程,切實解決體制機制問題,否則將繼續增加未來時期的不良資產處置成本。
二、關于不良資產的幾個問題分析
(一)不良資產的價值
不良資產對金融企業和作為債權人的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它是風險較高的資產、呆壞賬、不良資產;而相對于那些的債務人來說,這些不良資產是部分潛在優質資產;我們有必要對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全面準確的再盤點,充分地認清它的價值。
(二)不良資產打包拍賣
為解決不良貸款問題不良資產的一次次打包“大拍賣”,而且拍賣資產成交價之低,似乎包袱甩得越快越好。由于我們對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缺乏足夠的清醒認識,其后果就是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賤賣和國有資產的更嚴重流失。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將決定著以后是否能有效地遏制不良資產的再次大量出現。
(三)不良資產的劃分
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嚴格劃分,不僅直接決定著不良資產處置的成效,而且將有助于發現并著手解決危及金融安全的缺陷及漏洞。只有本著務實的態度,才能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而簡單的大甩賣,流失的就不僅僅是國有資產。只有通過對不良資產的嚴格細分,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對確因經營不善而形成的不良資產,應多想辦法持有運營它;對確因不法手段而導致的不良資產,應采取司法介入的措施挽回它。
(四)不良資產經營理念
銀行不良資產是風險較高或很高的資產,但它仍是資產。我國不良資產市場已經形成且市場規模驚人,我國不應缺乏經營的理念,而應更加注重對它的運作;不應僅抱著處置的態度,而應更明確地樹立經營的思想,應鼓勵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積極投身不良資產市場并有所作為。它不僅蘊含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各階段的巨量的信息,而且對它運營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三、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及對策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障礙。隨著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現有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已經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我們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益目標,而應高度關注不良資產的成因,從根本上尋求解決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的治本之策。
(一)借款人因市場化經營失利而造成的不良資產
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金融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的欠缺是造成此類不良資產的重要原因。國有商業銀行中的不良資產占有較高的比重。此類不良資產運作的難點有:
(1)對借款人為大型國企的不良資產,由于借款人多為地方稅源大戶、財政支柱,因此,地方政府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給此類借款人以庇護。這些企業的還款能力、還款意愿都存在著問題,這就給銀行增加了風險,形成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銀行在與債務人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往往只有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保全和清收,而此時地方政府會采取多種形式對法院施加影響力。由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銀行缺乏債務重組的自主權,這使得資產重組、債轉股等處置手段無法派上用場。
(2)對借款人為中、小型國企的不良資產,運作的難點在于:由于國家對國企改革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出現了這部分借款人通過改制、分立、破產、兼并和出售等方式逃廢銀行債權,直接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大量產生;有的地方政府特別授意或直接組織這部分企業批量實施逃廢銀行債權的行動,不僅危及金融安全,而且嚴重地破壞了社會信用環境,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
(3)對借款人為私企、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的不良資產,難以清收之處在于:要么轉移掏空資產,使借款人成為應付銀行的“空殼",要么隱匿資產和信息,跟作為債權人的銀行玩失蹤,要么動用其社會關系,給債權人施加壓力,花樣繁多。
建立和發展規范的不良資產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不良資產運營中的作用,將是不良資產運營的發展方向。針對此類不良資產應采取以下對策:
(1)要對不良資產的相關問題進行立法,建立和規范依靠市場來運作不良資產的機制,為不良資產的運作提供法律保障;
(2)要大力發展地方政府性質的和民間性質的不良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引進競爭機制,建立一個市場化的不良資產經營管理行業;
(3)要采取項目運作公司化的方式,吸引有興趣的海外投資者對不良資產的市場資源參與整合;
(4)要清除國內外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法律、法規障礙,積極擴大通過并購的方式吸收外資;
(5)要加大對社會信用環境的治理,建設有利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商業文化氛圍;
(6)要充分考慮到社會安定的因素,從有利于生產的角度出發,著重加強對債務人進行債務重組、資產重組、產權資本營運和企業并購等;
(7)要建立并強化對不良資產運作的激勵、監督、約束機制,提高不良資產的運作效率,并嚴防各環節道德風險的發生。
(二)政策性指令貸款而形成的不良資產。
這類不良資產主要包括:扶貧貸款、移民建鎮貸款、技改貸款等。其特征為:政策主導,貸款的發放與否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所能決策的;手續簡便,沒有嚴格按商業性貸款要求操作;“板結度”高,貸款收回難度大。此類不良資產的化解方式為兩種:一是向當地政府或債務人折價出售;二是積極爭取政策予以核銷。但通常這類貸款又難以滿足核銷的要求,因此,政策上應放寬這類貸款的核銷條件。
(三)人為造成的不良資產。
此類不良資產的主要特點有:(1)借款人常常為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也有部分各項制度不健全的國有企業,便于暗箱操作貸款;(2)債務人社會關系復雜,其保護傘勢力大,惡意逃廢銀行債權的意識較強;(3)發放貸款的有權決定人并未因貸款的損失而受任何懲處;(4)借款手續貌似合規、合法,但有的也嚴重違背常理;(5)借款金額的大小與借款人的活動能量相關,有的高達億元;(6)債務人資產已轉移、掏空。此類不良資產的危害性非常大,它不僅嚴重地破壞了社會信用環境,造成了賴債的負面效應,而且也吞噬了國有資產,危及著金融安全,踐踏了國家法律。造成此類不良資產的當事人無異于犯罪。治理此類不良資產必須堅決地啟動司法程序,將其繩之以法,追繳所侵吞的銀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