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銀行金融服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全球的加速發展,網絡銀行下的個人金融業務在我國金融改革下的發展迅速。因此本文在簡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網絡銀行下開展個人金融服務的特點下,重點分析了我國網絡銀行實現個人金融服務的制約因素。
關鍵詞:個人金融服務網絡銀行,制約因素
一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概述
入世以來,金融業與國際接軌使得國內銀行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內外的銀行競爭不僅局限于傳統領域,而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網絡銀行這一業務領域上。網絡銀行又稱在線銀行,是網絡經濟下傳統商業銀行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模式,現有傳統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銀行。它是以商業銀行的計算機為主體,以銀行自建的通信網絡或公共網絡為傳播媒介,以單位或個人計算機為操作終端的“三位一體”的新興銀行。
隨著國民個人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個人對理財的需求不斷深入,形式趨向多元化。個人金融服務就是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按客戶劃分市場,對居民和個人家庭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總稱。網絡銀行提供個人金融服務主要是網絡支付服務和網上增值服務。網絡支付服務是網絡銀行基于BtoC商務模式下提供給個人支付網上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方式。這一業務構成BtoC電子商務的核心服務項目。網上增值服務主要是提供給個人的賬戶信息查詢、投資咨詢、股票分析、開戶、理財、轉賬、貸款、保險以及通過經濟人購買各種金融產品等服務。
二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的特點分析
1.便利性的多元服務分析
個人或家庭從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下進入了網絡世界的金融服務,便利性是網絡銀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一大關鍵點。首先,個人用戶可以不再受銀行營業時間和營業網點的限制,24小時實現網上個人賬戶的查詢、掛失,改密碼、消費貸款、理財等多種業務。其次實現了任意時間下在線支付網上購物、訂票、繳費和證券買賣等業務。如招商銀行提供的個人銀行大眾版本中就提供了一卡通理財、存折理財、信用卡理財、網上支付卡的申請和理財、一卡通繳費、存折繳費、國債投資和消費者貸款等業務;中國工商銀行提供的個人金融服務則包含了個人儲蓄業務、個人消費和住房貸款業務、個人外匯業務、個人中間業務、個人電子銀行以及個人理財等。這些多元服務的提供可以使客戶足不出戶完成所需的個人金融服務。
2.引導性的客戶定位分析
近兩年,我國的國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銀行利率的連續調整,股市的火爆,商品房價的政策控制等多方面都加深了個人或家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在詳細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群的偏好、行為模式下結合自己網站的主題,實現清晰的網頁和內容引導。改變過去同一化、大眾化的服務方式,達到高層次化、專門化的金融服務水平。傳統的一些商業銀行對客戶進行分層,主要是根據持有可投資性資產的數額進行分類。而網絡銀行則主要是根據個人客戶所需的理財功能的多少對個人客戶進行分層。進入招商銀行的主頁下可以清晰的看到個人網上銀行業務內容的鏈接,進入個人銀行業務網頁后,客戶層次分類清晰的顯現。個人銀行專業版、個人銀行大眾版、銀證通/銀基通、財富財戶專業版。個人客戶可以根據每一種網上銀行服務的系統介紹、功能介紹、功能演示、申請指南、操作指導、常見問題解答來了解和確定自己所需網絡的個人銀行業務。
3.資訊性的內容認知分析
我國正處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過程中,新舊體制的交替,充滿著種種的不確定性。網上個人金融服務是金融行業發展出現不久的衍生品,目前我國個人客戶對其相關知識的認知和普及率還是十分低下。銀行在網絡上實行個人金融服務就特別注重內容認知這個環節。內容認知主要包含了各種個人金融業務的認知、操作步驟的認知、安全認知等。在招商銀行的網上個人銀行的主頁上,可以看到一網通、移動數字證書、專業版轉賬匯款等各種業務的內容介紹;也可以看到各種業務之間區別的內容介紹;同時可以點擊安全說明,了解實現網絡個人銀行業務所面臨的一些安全性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功能介紹、演示,能夠是個人很快掌握相關的個人網上金融業務的實現和運作。
三發展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的制約因素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分析,截至2007年1月我國上網用戶總數達到13700萬,其中15%的網民平時會在網上購物;透過網上進行股票或基金買賣的比例有14%;而其它理財等服務為5.8%,還不超過6%。這一系列數據可以看出網絡銀行發展個人金融服務形式還比較單一,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因此需要大力發展網絡銀行中個人金融服務。但是在發展的同時,必須面對以下所分析的制約因素。
1.個人的文化觀念相對落后
首先從中國國民分析來看,大部分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財富的認識還主要是積累現金和儲蓄,投資理財的概念還沒有轉變。其次能夠實現網上的個人金融業務的個人,基本要求就是必須配備電腦和文化素質較高。對于家中沒有電腦和文化素質較低的個人則現目前無法實現個人的網上金融業務,但是這一部分家庭在整個國民家庭中卻占有絕大多數。進一步分析,即便是家中配備電腦,文化素質較高,能很快熟悉網絡個人金融服務的家庭很多也不愿意參與網上的個人金融服務。因為他們還存有顧慮,交易是否安全,帳號、密碼是否容易被泄露,有多大的風險等等一系列安全和法律問題。
2.商業銀行的宣傳意識相對落后
一方面當前我國的銀行主要是從完善功能和技術領先的角度投入了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對于個人金融服務這個潛在的市場的需求了解甚少,而且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個人需求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個人金融業務的開展與信用體系的完善密不可分,我國目前的信用體系發展緩慢,個人征信體系尚未建立,因此網上按揭等業務的開展也無從談起;另外銀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開展個人金融服務業務投入大,成本高,業務規模小,總體看得不償失。這一系列的問題最終使得銀行不愿意過多的投資開展網絡開展個人金融服務業務,更不愿意冒風險對此業務進行大量的宣傳和推廣。只是為了保持該銀行的核心競爭優勢,搭建了這一平臺。
3.網絡市場環境不完善,信用機制不健全
個人信用聯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國家已有150年的歷史,而我國才進行試點。我國的信用體系發育程度低,許多客戶不愿意采用信用結算交易方式,而是以現金交易、匯款等方式進行。網絡具有充分開放、管理松散和不設防護等特點,因此交易的真實性不容易考察和驗證,對社會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國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以支持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盡快健康的開展。其次,在網絡經濟中,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對信息的優化配置將成為銀行信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商業銀行網上支付系統各自為政,個人客戶資信零散不全,有關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其整體優勢沒有顯現出來。第三,稅務等與電子支付相關部門的網絡化水平未能與銀行網絡化配套,制約了網絡銀行的個人業務的開展。
4.政府法律、法規制定落后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帶來了網絡銀行下的金融法律、法規建全的新課題。網上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開展誘發新的網絡犯罪,個人與銀行之間的各種風險加大,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管理,保障個人與銀行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現階段我國網絡銀行執行的是在200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這一辦法的實施,對規范和引導我國網上銀行業務健康發展,有效防范銀行業務的經營風險和保護個人客戶的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許多細節與技術問題上仍無明確規定。目前網絡銀行多采用協議形勢,與個人客戶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出現問題通過仲裁解決。然而一旦問題出現,又涉及責任認定、仲裁結果的執行等。由于缺乏相關法律,使得問題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決。
5.具備網絡技術和金融知識的人才缺乏
網絡銀行是金融業與高科技行業完美結合的產物,因此網絡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是否能夠快速提高是決定網絡銀行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必須具有一批既掌握網絡高科技知識,又精通金融業務知識的復合型的專業人才。通過他們實現網上銀行系統與傳統的后臺業務系統之間的無縫連接,從而提高我國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的整體應用水平。但是我國現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是在各自領域下的專業人才,同時具備計算機技術和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幾乎是空白。更進一步的是我國面臨外資銀行激烈的人才競爭。
四、我國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的前景
與國外銀行比較,國內銀行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個人金融業務方面,主要停留在作為消費節余的存取款范圍,理財、支付、信貸等個人金融服務市場占有率極低,而對方在理財、支付、信貸和信用資料積累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進駐我國后,勢必會搶去這一業務大量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國銀行必須轉變觀念和經營模式,樹立以個人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下,鎖定更多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同時根據客戶的需求確定自己的業務方向不斷完善和發展個人網上金融服務,在面對國外銀行的競爭和自身發展的環境中,獨占鰲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和麗.個人金融服務:銀行的熱點[J].經濟問題探索,2002,9:21-23.
[2]馬思萍.網絡銀行的發展及其法律對策[J].法學與實踐,2006,3:56-58.
[3]王友文.網絡銀行發展的五大瓶頸[J].西部論壇,2004,11:99-101.
[4]蔣小萍.試分析網絡銀行的利弊[J].消費導刊,2006,3:55-57.
[5]孔淑紅.我國網絡銀行模式選擇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開發研究,2004,3:84-86.
[6]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7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