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效率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商業銀行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還要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講究效率。本文通過國內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效率的分析,提出我國商業銀行提高效率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效率
2006年12月11日,我國開始對外國銀行實行國民待遇。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面提升其競爭力是擺在各商業銀行面前的緊迫任務。而商業銀行效率是其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所以,提高商業銀行的效率是推動我國商業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商業銀行效率的含義
商業銀行效率主要指商業銀行在保證贏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同時,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推動社會經濟資源的流動,是其市場競爭力、投入產出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總稱。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于各國商業銀行競爭加劇,各商業銀行都把提高競爭力放在首位。理論界對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分析其管理和資源配置,特別是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商業銀行的規模經濟是指隨著商業銀行業務規模、人員數量、機構網點的擴大而發生的單位營運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現象,它反映了商業銀行經營規模與運行成本、經營收益變動的關系。規模效率是規模經濟的一種量化指標,若規模效率等于1,表明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降低已達到最小值,也就是商業銀行規模已處于最佳狀態。如果規模小于該點,繼續擴大規模有利;反之,則縮減規模有利。技術效率是在生產技術不變、市場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按照既定要素投入比例,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實際生產成本的百分比。它是從等產量曲線的概念出發來度量技術效率。假設某企業利用X1、X2兩種生產要素生產Y產品,如果邊界生產函數Y=f(X1,X2),且有固定規模報酬,則生產邊界可由生產要素的投入與產出關系改為要素投入與要素投入的關系,因為此時1=f(X1/Y,X2/Y)。根據該理論,商業銀行應加大科技投入,利用IT手段提高生產效率,盡量使其等產量曲線交于技術效率點,處于效率最優狀態。資源配置效率指采用成本最低的資源配置方法來生產所需要的產品,資源配置的核心在于企業應根據市場變化適當調整產出和投入。一般來講,配置效率為1,即商業銀行在最小成本預算線上生產時配置有效,否則,配置無效。
本文選用非參數前沿方法中的數據包絡分析法來分析國內商業銀行效率,前沿效率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就是用待測度的商業銀行與效率前沿商業銀行的偏離程度來衡量其效率水平。該方法將效率最高的商業銀行的效率定為1,其它商業銀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間。本文以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為研究樣本,沒有選擇國有商業銀行,是因為其剛完成股份制改造、財務重組和上市工作,數據可比性下降,而其它商業銀行由于數據連續性等問題,故沒作考慮。時間跨度為2006年到2007年,主要數據來源于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信息公告。在考慮我國商業銀行業的經營狀況、數據的可得性及計算過程的復雜程度等因素后,將投入指標定為機構數、員工人數、實收資本、營業費用和IT投入五項;產出指標定為貸款數量、凈利息收入、凈利潤和中間業務收入四項。
從對各商業銀行效率值的分析可看出,2006年和2007年,招商銀行的效率最高,民生銀行次之,而深圳發展銀行的效率值最低。在公司治理情況相近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貸款余額、實收資本及機構數量等規模越大,越會產生規模效率。而且在經營過程中,IT投入增幅越大,投入產出比就越高,效率值也越大。所以,商業銀行效率的競爭,勢必會發展成科技的競爭,特別是科技人才的競爭。根據資料,目前國內發展速度較快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是效益較好、效率較高的商業銀行。另外,國際活躍銀行,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據國外學者測算,它們的效率值都在0.8以上,雖然在測算時使用的投入產出口徑可能有所區別,但國內商業銀行與這些活躍銀行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卻是事實。
二、提高商業銀行效率的對策
(一)進行多元化競爭。一是競爭范圍多元化。銀行業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同業競爭、國內競爭,而是擴大到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網上金融與一般金融、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的多元化競爭,這迫使商業銀行創新風險控制與管理手段,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效率。二是競爭策略多元化。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業務優勢,采取不同的競爭策略。競爭策略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銀行經營重心的轉移,給其經營帶來一系列影響,必將大幅提升商業銀行的效率。三是競爭手段和競爭方式的多元化。方便、快捷、靈活的服務方式和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手段必然帶來效率的提高。
(二)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網絡具有強大的支撐、滲透和帶動效應。它可以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創造力提供一個平臺,使整個社會能實現財富的迅速聚集和飛躍發展。對商業銀行來說,一些業務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撐,如支付服務、業務及目前所興起的對金融工具和服務的咨詢服務等。以支付業務為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支付服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方面:第一,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支付工具的存在形式。第二,傳統支付方式中的信息傳遞主要是通過銀行間的電匯或普匯來完成,信息傳遞速度慢,效率低。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支付信息以電信號的方式在網絡中傳遞,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支付效率。第三,網絡技術的發展降低了對分支機構網絡的依賴:當支付工具主要由各種卡及電腦中的電磁信號形式存在時,對現金支付工具的需求會下降,支付服務中更多的時間只涉及信息的傳遞。而網絡的擴張可使信息傳遞到每一臺接入網絡的電腦甚至無線上網設備。這時,對分支機構的依賴程度會下降。第四,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對支付服務發展提出新需求的同時也提供了技術支撐。如,金融衍生工具是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與金融理論相結合的產物。在這一技術的應用中,不僅需要掌握現代金融理論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必須借助于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持,如,數學建模、數值計算、網絡圖解、仿真模型等等。因此,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金融業中的廣泛應用,是開展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必要條件。
在我國,隨著IT技術的發展和因特網的普及,加之網上銀行快速、便捷的特點,強烈吸引著客戶,尤其是高層次、成長型、高價值的年輕客戶的注意力。所以,國內商業銀行應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促使其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會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加速創新步伐。創新是推動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創新通常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技術、工具創新,如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網絡銀行等。二是業務、產品創新。包括各種形式的業務等。三是制度創新,既包括微觀層面的創新,如內部法人治理結構、股權激勵制度等,也包括宏觀層面的創新,如監管體制改革等。四是服務創新。近年來,個人業務開展的好壞甚至決定了股份制銀行的前途,而財富的相對集中導致對較為富裕的核心客戶的爭奪將是未來中、外資銀行發展的重點。只有依靠創新,商業銀行才能不斷提高和改善其服務水平,并贏得客戶的信賴和認同。
(四)走專業化經營道路。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加劇、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以及國際衍生金融工具的劇增等原因,使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加大。各國商業銀行為求得生存和發展,紛紛通過合并和兼并的方式,擴大規模,以快速增強競爭實力,提高抗御風險、抵御金融動蕩的能力。而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銀行業的生力軍具有長足的成長空間,為獲得與其經營能力相匹配的經營規模,這些銀行具有通過并購迅速擴大規模的強烈沖動。但合并后,應走專業化經營道路,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分工與協作制度,促進其知識能力積累,這對中國商業銀行進入全球市場競爭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和促進分工制度建設:首先,根據商業銀行戰略進行分工,可進行業務單元或業務層次的分工。根據商業銀行戰略的分工使其資源能力的積累不至出現重大方向偏差。其次,根據能力積累狀況進行分工。應根據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資源能力積累狀況進一步完善分工制度,以促進資源能力的積累。再次,根據交易費用、交易效率與管理成本的比較進行分工。對交易效率高的業務應進一步深化分工與協作,對交易效率低的業務應進行整合。但隨著分工的進一步深化與擴大,交易費用會增加,因此必須作好權衡,即應使交易費用的增加與管理成本的下降好處相當。
(五)儲備核心人才。商業銀行不僅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還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行業。特別是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多寡已是決定一個銀行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從外資銀行在華分支機構招聘高校人員來看,外資銀行由于其優厚的待遇和靈活的管理,其人力資源遠遠優于中資銀行,員工結構的優化無疑有利于銀行的長遠發展。所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鼓勵員工進修,建立核心的百人工程、千人工程;另一方面,逐步提高新員工準入門檻,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努力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工作氛圍。
競爭是提高效率的動因,創新和科技投入是提高效率的手段,人才和專業化發展是提高效率的保證,這就好比國內商業銀行在前進道路上的三架馬車,只有三位一體,才能保持商業銀行的高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