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下崗職工再就業影響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技術的進步,經濟結構調整,職工下崗已成為當今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一種特有現象和必然趨勢。如何促使下崗職工再就業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下崗職工;再就業;影響;調控對策
失業問題是當代世界性難題。聯合國把保障失業者獲得保護和再就業的權利作為全球努力的目標,發達國家也紛紛將失業治理上升為各自的頭等大事來抓。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失業問題十分嚴峻。首先如國有單位和城鎮集體單位出現轉軌經濟國家特有的“轉軌失業”,即失業率突然上升,城市貧困人口迅速增加。其次.城鎮勞動力市場已經具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高失業率特征,不同之處在于并不是由于失業保障福利水平過高,而是勞動力供給能力太大.實際失業保障覆蓋率相當低下,且福利水平還十分低下。再有,在農村地區具有眾多發展中國家共有的、嚴重就業不足的過高比例農業剩余勞動力,也就是說,無論是城鎮實際失業人數,還是農村就業不足人數,其規模都很大,而且還在迅速上升。失業問題已成為我國21世紀初期經濟發展的最大挑戰。
一失業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
失業具有極大的社會負效應,失業人口的存在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其一,失業的存在造成了社會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從宏觀角度看,過剩人口是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勞動力不能投入到生產過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創造價值的道路,阻礙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其二,失業人口的存在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良好的社會治安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建立在穩定的和相對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礎之上的。但失業一般發生在相對穩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這些人既沒有事做,也沒有收入,并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的巨大壓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嚴重失衡,往往成為諸多社會治安問題的高危人群,誘發社會危機,產生社會動蕩。
其三,失業人口的存在加劇了城鄉貧困。大力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是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緩解就業壓力、解決當前突出矛盾的當務之急。顯然,研究解決下崗失業與再就業問題,既是一項經濟任務,又是一項政治任務。而且,解決失業問題,政府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二下崗再就業的調控對策
1轉變就業觀念。這是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的先導工程。當前,一些下崗職工還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缺乏自強自主的精神,社會上出現的“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工在就業上的舊觀念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變化。因此,各部門和各單位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破除就業由國家統包統配,從一而終的舊觀念。使下崗職工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要實現就業,再就業,主要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樹立再就業靠市場競爭的意識。要打破那種為只有到國有經濟單位,到正規部門從事穩定的工作。有充分的福利和保障,才算就業的觀念,把再就業的領域擴展到非公有制經濟,使廣大職工認識到隨著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完善,私營、個體、混合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將會進一步發展,到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就業將是大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出路所在。同時,還要大力宣傳再就業中的先進典型,增強下崗職工自強自立,
2、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這是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條件。要逐步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建立職業介紹信息網絡,實行用人單位空崗報告、招聘廣告審批和用人登記制度,定期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規范勞動力市場運行。加強勞動力市場的管理、監督和檢查,取締非法勞務中介,制止亂收費,打擊欺詐行為,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為實現再就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3、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
(1)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
在調查中發覺,在建立失業的保障機制很不完善,醫療與其它社會保障機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業者的承受力較小。失業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業者失業時間偏長必然會影響失業者的心態社會的穩定,建立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業的社會承受力,必須盡快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會保險體系,依法擴大社會保險實施范圍,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覆蓋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下崗人員到個體、私營經濟單位實現再就業解決后顧之憂,對搞好再就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失業監測預警機制
失業預警是在高失業率出現前,預先報警的一種系統,其應用領域為就業和勞動力市場。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我們應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測、監控。政府要及時統計轄區內的失業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關部門都建立起職工失業狀況監測統計的指標體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轄地區的社會失業率。盡可能全面的掌握失業者的失業時間、失業者的基本生活、社會保障狀況、失業者的經濟、心理承受能力等。通過建立失業狀況監測指標體系,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及社會保障能力,科學地研究確定失業控制線和警戒線。當失業狀況超過失業控制線,接近或達到失業警戒線時,及時向政府和社會有關部門發出預警信號,以便各級政府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社會動蕩。同時,建立失業預測、預警機制也可以幫助政府做好失業保險工作。
4、加強勞動力市場的制度建設
政府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的統籌規劃和法制建設,完善國家政策指導下的市場就業制度,要加強就業管理,特別注意規范用人單位招聘和經濟性裁員和辭退行為。要繼續整頓勢動力市場秩序,取締非法勞務市場。為了減少就業周期造成的動蕩,政府的相關部門必須注意強化城鎮就業的統籌管理。
(1)加強監管非法用工
大量的非法用工是影響再就業的主要因素。我國雖然頒布了《勞動法》及相關的法律規章,但健全的勞動監察機制尚有待完善。法律法規的頒發與真正落實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各種所有制的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使用更廉價的勞動力,不執行有關政策法規,非法大量招聘農民工。因農民工工資低、勞動時間長、沒有節假日、沒有加班費、不給上“三險”,甚至克扣本來就少的工資。農民工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但他們是最弱勢的就業群體,他們要求得到就業務工機會的愿望大于一切,所以.農民工接受務工條件的底線比下崗失業人員低,他們的競崗能力卻比下崗失業人員高。大量的崗位被農民工所占領,下崗失業人員顯得很無奈。政府取消了對農民工的限制,實行資格準入和為農民工上保險的措施,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也提升了下崗失業人員的競爭能力。但企業的私招亂雇現象受利益的驅動屢禁不止,為農民工上“三險”雷聲大雨點小。據了解,有的企業為極少數的農民工辦了保險用來應付勢動監察。下崗失業人員仍沒能和農民工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仍處于劣勢。因此,政府為農民工制訂相關險保險措施的同時,也要加大對企業合法用工的監管。
(2)幫助弱勢失業人口就業應該說,目前我國失業下崗人口中因無技術、患病、大齡等客觀原因無法實現就業的群體占相當的比重,所示,對于這部分人政府不能舍棄不管不顧。因為他們不僅影響城市的經濟發展,還影響到城市的穩定局面。因此,政府應該針對這些人的自身特點進行幫扶,讓他們在政府的幫助下盡可能實現一定的就業。這樣的幫扶辦法遠比單純的救濟更能滿足人們就業的心理需求。
適當縮短勞動者工作時間.在同一工作崗位上實現勞動力的輪換使用,是一種可行的辦法,也是一種新的勞動就業調節方式,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勞動力供大干求的實際情況,對縮短弱勢失業者的勞動時間問題做出若干政策規定,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管理這一工作,以規范企業縮短勞動者在職工作年限的做法。
失業現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經濟周期波動中,它涉及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一定時期內失業問題是否存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于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經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小除了取決于經濟發展規模外,還取決于經濟發展方式,以及與此有關的其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