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效果評估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謀求效果是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結點也在于謀求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黨的一大政治優勢,又是一種有別于其它任何物質活動的特殊形式的精神勞動。思想政治工作主體作用于客體的過程,是一種綜合性、奉獻性的高層次復雜的腦力勞動,具有獨特的勞動特點。其勞動的效果表現于直接創造精神產品和間接創造物質產品。它以人為客體,通過主體對客體施加可控性影響,產生第一次“轉化”,形成精神效果和精神力量。而在第一次“轉化”的基礎上,通過客體的行為為中介,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轉化為物質成果,贏得社會承認和肯定,從而實現第二次“轉化”。兩次“轉化”體現了物質和精神的辯證統一。而基于思想政治工作主體作用于客體的特點和兩次“轉化”過程某一變化周期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體現于直接和間接效果、近期效果和長遠效果、外在效果和潛在效果、受制性效果與擴展性效果、權威效果與感召效果、順向效果于逆向效果,其精神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效果可以說是客觀的、辯證統一的。對此,準確把握思想政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治工作效果的辯證統一,切實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客觀、準確、合理、科學的評估,對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謀求效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結點。作為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有別于其它任何物質活動的特殊形式的精神勞動。它以人為客體,致力于啟發人的覺悟,解放人的思想、塑造人的靈魂、提高人的素質、改造人的認識能力、開掘人的潛能,激發人的創造熱情,是一種綜合性、奉獻性的高層次復雜的腦力勞動,具有獨特的勞動特點。其勞動的效果表現于直接創造精神產品和間接創造物質產品。思想政治工作主體通過對客體施加可控性影響,實現第一次“轉化”,首先產生一種精神效果,這是一種精神力量。但這種精神力量不是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終結,它還要把這種精神力量通過客體的行為為中介,經過實踐活動,轉化為物質成果。這是贏得社會承認和肯定的一種精神勞動。兩次“轉化”過程,體現了物質和精神的辯證統一。第一次“轉化”是第二次“轉化”的基礎,第二次“轉化”是第一次“轉化”的結果。可以說,在兩次“轉化”的某一變化周期中,精神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效果是客觀的、辯證統一的。
一、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的統一
列寧在《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中,吸取和改造了黑格爾關于一切都是直接性和間接性的統一的思想,提出了一切都經過中介連成一體的普遍聯系的思想。而就思想政治工作介入精神成果的創造和“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有效性來說,它的效果是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的統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精神產業,它首先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產生精神成果,這種直接成果是無形的。不像做學問和搞文藝、繪畫、書法那樣通過一本書、一篇文章、一臺戲、一幅畫或一部影片表現出來,更不像雕塑家具有高超的雕刻技藝所形成的作品那樣,令觀賞者為之贊嘆所折服。而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主體的行為為中介,通過人或事表現出來,引發人們的戰斗精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神;激發起對工作的熱情;調動起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對此,往往能夠奇跡般地獲得人們預想不到的直接效果。然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又不限于精神方面或精神狀態,它以自己的精神成果保證和服務于物質成果的創造,進而“轉化”為有形的物質成果,這是它的間接效果。因此,評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既要考察其直接效果,必須把二者有機的統一起來,更多的需要注意把握間接效果。
二、近期效果與長遠效果的統一
任何工作效果的顯現,是多層次、多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作用于人的思想產生的效果也是多層次、多重性的。從物質和精神的辯證轉化看,精神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的轉化是往復不斷的。近期效果在變化周期中往往以快速、明顯的形式呈現。如當前形勢教育、會戰前的生產動員、現場的宣傳鼓動和個別教育等,使干部和群眾在一時一事中提高思想覺悟,在具體業務工作中解決思想矛盾,從而推動工作的發展。它反映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收到的效果。但是人的轉變、人的素質的提高不僅反映在近期效果上,在很大程度上更能發揮長遠效果。例如,三十年前開展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從近期效果上看是否定了“兩個凡是”,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而遠至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前提的形成,則在思想路線上和政治路線完成了兩個撥亂反正;在思想上和體制上打破了兩個嚴重壁壘;在中國國情上和社會主義實踐中實現了兩個重新認識。由此,在今天細細想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無不借助子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巨大的精神動力,而且在發展社會主義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市場經濟、建設小康社會、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今天乃至今后還將繼續釋放出能量。這種效果在客觀上是無法測度和精確描繪的,所取得的社會效果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因此,近期效果是長遠效果的基礎,長期效果是近期效果的積累,長遠效果對近期效果起強化作用。我們說,近期效果和長遠效果相互作用、互相轉化而又互相貫通。
三、外在效果與潛在效果的統一
在精神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的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時具有可知向外在效果轉化,并且效果往往是潛在的。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常有的感覺是,在一些工作開展之后,見不到效果。例如,對青年一代進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雖然不斷灌輸,反復進行,但其外在的效果總是不明顯外露。然而一旦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各種各樣的考驗臨頭,無數青年能夠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和集體主義精神為維護人民的利益,義無返顧地投身于火熱的斗爭之中,仿佛一朝一夕之間人才輩出,英模遍地。如在“5.12”四川汶川規模空前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戰斗群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與捐助者,他們在面臨血與淚、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舍小家顧大家,臨危不懼、大愛無疆、守望相助,奮力搶救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的財產安全。他們以“就是死,也要朝著汶川的方向,絕不調頭”的英勇氣概,用自己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英雄贊歌,贏得了黨、祖國和人民的信賴和尊重。這說明,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過程中,其效果具有可控性影響的特點,似乎平常不見效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實則潛移默化,一旦外化出來,就能創造出巨大的精神和社會財富。所以,作為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難以做出確切的判斷,到了“關鍵時刻”經得起考驗或發揮出拼搏的精神,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們具有過硬的思想覺悟和勇于獻身的思想準備。這種思想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主體“鐵杵磨針”、“滴水穿石”、點滴施教和潤物無聲的結果,有它的必然性。
四、受制性效果與擴展性效果的統一
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一般地說,經濟、技術工作的效果,在時間、空間上都有明確的規定性。即勞動成果量與投入的有效勞動量成正比例,并在直接的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上相對固定地表現出來。但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則不同。主要由于人們在社會生活、思想、道德、觀念形態、價值取向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影響,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受到社會各種條件的制約,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但是,另一種情形是,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出色,往往突破原來預想的時空范圍,不僅在本單位內部表現出來,而且還會超越時空,影響到社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得到擴展。如六、七十年代在大慶精神哺育下成長起來一批先進職工,不僅使大慶本身一茬茬新人受到影響,而且當他們分赴支援各大油田后,又帶出了一批批骨干,同時在全國各地、各企業的千百萬職工中都受到影響。因此,在大體相同的內外條件下,一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受制約性越小,擴展性越大,其社會效果越好。因此,它體現于二者的統一。
五、權威效果與感召效果的統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參與和介入精神成果和“轉化”為物質成果的過程,一定的權威性會產生特定的效果。因為權威是使人們信從的力量和威望,它是各級組織實施有效領導或某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思想政治工作的權威在地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內容上,弘揚真理,具有嚴肅的政治導向性;在作用上,揚善懲惡,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權威是理性權威,樹立權威并不是讓人們服從某種權力,更不是以勢壓人。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人們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辦事,按法律、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求每個黨員、干部廉潔從業,不謀私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這些教育要求是正常的、合理的,要求人們必須這樣做,而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否則離開這種權威性,思想政治工作就會被動,甚至難以擺脫“一手軟”的局面。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僅僅依靠權威是絕對不夠的,在一定情況下,主體的感召力也會產生特定的效果,甚至遠遠超過權威效果。主體感召力來自人的學識、品德、能力、威信、忘我犧牲精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神和率先垂范的榜樣示范作用,也來自主體對客體的關心、理解,尊重與信任,用真理贏得信任贏得威望。就此,我們說,權威效果是感召效果的基礎,離開理性權威,感召力就會背離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同時,沒有一定的感召力,不努力塑造好自身形象,其權威效果也不會很好地發揮出來。因此,權威效果和感召效果互相制約、互為條件而又互相補充,二者是辯證的統一體。超級秘書網
六、順向效果與逆向效果的統一
思想政治工作參與介入精神成果和“轉化”為物質成果的創造過程,從施教主體的愿望出發,總希望獲得順向效果。當然,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決定了順向效果是主流,它帶有必然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卻事與愿違,產生一種與目標相反的結果,即逆向效果。從主體方面看,或真理不在手中,或者方式方法不妥,或者對客體缺乏感召力等,因而不僅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還會出現逆向效果。從客體方面看,或者由于與主體的利益不一致而導致心理失衡,或者客體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缺乏忍耐性等,在這種非正常情況下,客體接受和服從的心理性表現為次要地位,表達反映個人或群體的意志占了主導地位。這種逆向效果是一種逆反心理作用的產物,在社會生活中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一種檢驗和信息反饋。因此,需要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中加強自我調控和理論研究,不斷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改進工作方法,增強說理性,使參與介入的內容更生動,更豐富,以不斷滿足人們的新需要,避免出現逆向效果。
總之,思想政治工作主體作用于客體所產生的兩次“轉化”,實現由精神成果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效果既是客觀的,也是辯證統一的。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實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踐活動的結果與實踐活動的目標相比較所要達到的有效程度如何,最終都只有通過對其工作效果的客觀、準確、合理、科學的評估,才能綜合地檢驗出來。對此,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評估的辯證統一,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