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農問題新思路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0.引言
在網絡已經普及的當今中國,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說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每時每刻都有數不勝數的數據產生。而這些不可計量的數據,通常稱為大數據,也叫做巨量資料。隨著社交網絡在全世界范圍內撒網式布局的開展,海量的數據,包括視頻、音頻、圖像、文本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其背后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同樣也不可估量。從業界的觀點看,大數據具有四個V的特點,分別為:第一,數據之海量(Volume),從TB級別直接躍升至PB級別;第二,數據種類之繁多(Variety),各種各樣的數據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大數據;第三,處理速度之快(Velocity),通過對一些新興技術的運用,諸如云計算、物聯網、抑或是車聯網,能夠快速有效地處理大數據;第四,價值密度之低(Value),大數據技術要從海量的數據中汲取一小部分有價值的信息,其價值密度之低可想而知。此外,大數據還具有查詢分析復雜的特點。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直接引發和催生了大數據技術和對大數據的研究。同樣地,各行各業對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也因此應運而生。在目前這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已經成功地應用于工業、商業等實際利潤較高的行業,而一些公共服務的開展也因為有了大數據,而變得更加高效。比較成功的案例主要有:洛杉磯警察局和加州大學合作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預測犯罪的發生;梅西百貨公司根據實際的商品需求和庫存量制定了實時調價機制,依據對大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使用基于SAS的系統對七千多萬種商品進行實時調價,并以此來提高銷售量和利潤率。眾所周知,“三農”問題是現今中國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及真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而將大數據應用于“三農”問題上來,對于真正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國新辦公布的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201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8332億元,同比增長4.1%;農業生產就整體而言,形勢良好;城市化率為54.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89元。將大數據應用于農民生活、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對于全社會真正地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大數據在“三農”問題上的應用
在我國廣闊的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利、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居民們的生活。倘若對農村地區生產生活每一天的數據進行時效性分析,并及時反饋給農民,對于改善農村地區生活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率和保障農民切實利益來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而言,將大數據應用于預測天氣狀況、反映農產品市場供需變化、實時監控農田溫度與空氣濕度變化、觀測農作物生理指標等,都將為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當前,就“三農”問題而言,大數據的應用領域可分為:農業氣象預測與分析、農民生產生活APP開發、基于物聯網的農作物生理指標與生長環境監測、新農村建設、農產品流通與貿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精準農業等。“三農”問題應用大數據的方面應包括但不局限于:
(1)農業氣象預測與分析。
通過建立農業氣象系統,對經過集成的氣象大數據進行分析,實時監控氣候變化,預測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并從氣象學的角度分析因自然因素發生病蟲害的幾率,對于提高農業氣象預測的準確性和延長農業氣象預測的有效時間具有相當大的幫助。
(2)農民生產生活APP開發。
依靠建設比較成熟、人群基數較大的移動互聯網,開發基于大數據的實時反映農民以及其他農村地區居民生產生活的應用程序,以緩解農村地區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相關實例包括日本為緩解老齡化加速和經驗豐富的農民日漸減少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開發的農用APP,以此幫助監控農作物生長和控制農業生產的成本,并促使農民提高經濟效益。
(3)基于物聯網的農作物生理指標與生長環境監測。
通過結合物聯網技術,在農作物生長的環境中和一定概率的農作物上布設各種適宜類型的傳感器,獲取農作物生理指標和生長環境的實時數據,并利用大數據技術集成和分析,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對于提高農業生產率、增加農作物產量以及促進農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4)新農村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定少不了新農村建設。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5)農產品流通與貿易。
利用大數據對農產品的流通與貿易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對農產品價格走勢、農產品流通方式以及農產品市場供需關系提供一份可靠的數據參考。
(6)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是依靠信息技術,根據空間的轉換和變異,定時、定位、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和管理的系統,是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方位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其中包含十個子系統,分別為全球定位系統、農田信息采集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業專家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系統集成、網絡化管理系統和培訓系統。其核心是建立一個功能完備的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將大數據應用于精準農業中,有利于完善農業生產各個重要的技術環節,包括農田病蟲害精確定位防治、農田土壤肥力管理、農田邊界圖管理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大數據應用于“三農”問題的不斷深化,可以預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都將大幅提高;農民將與城市居民享受同樣的福利;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的普及,生產率將大大提高。
2、大數據時代“三農”問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會擁有接近40ZB的數據。據麥肯錫預測,未來中國的大數據產品市場潛在規模有望達到1.57萬億元。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讓人類社會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同樣地,大數據時代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需要做的是抓住機遇,冷靜應對挑戰,積極努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將大數據應用于“三農”問題,通過對與“三農”問題有關的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并分析,毫無疑問會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促進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朝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大數據應用于“三農”所帶來的新問題同樣也不容忽視,其中主要包括技術欠成熟、相關法律法規欠健全以及有關隱私保護和決策失誤的風險。
(1)技術欠成熟。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數量級是海量的,相關技術急需發展,能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相關人才缺乏。應用于“三農”問題,一個小環節的失誤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此,加強我國在大數據方向的技術發展和農業類院校對相關人才的培養顯得迫在眉睫。
(2)相關法律法規欠健全。
由于大數據時代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而到來的,與大數據有關的法律法規還未頒布。此時將大數據應用于“三農”問題中,可能會導致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竊取數據,據為己有,并為自己牟利。與大數據相近的電子商務,同樣也是近幾年步入人們視線的新興事物,但由于電子商務法遲遲沒有頒布,導致網上購物沒有法律的保障,其安全性存在很大的疑點。
(3)有關隱私保護和決策失誤的風險。
對大數據的分析首先是要獲得海量的數據,由此引發不少隱私倡導者對大數據可能泄露和危害個人隱私的擔憂。而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的專業人員可能因為巨大的數據集而產生虛假的自信心,由此導致決策的重大失誤,甚至會對全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引發新的安全問題。
3.針對大數據在“三農”問題中的應用所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彌補
(1)加強相關部門對大數據技術應用于“三農”問題的扶持。
由于我國“三農”問題的特殊性,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大數據技術了解和熟悉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為了更為高效地發展應用于“三農”問題的大數據技術,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應用技術的實施。此外,政府部門還需建立專門的“三農”大數據網絡平臺,通過互聯網來幫助解決和處理有關“三農”問題的大數據應用事務。
(2)加強農業信息化和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由于我國農業信息化起步較晚,應用于農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地區尚屬于稀缺資源。而要發展農業信息化,就必須加強我國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著力穩固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三農”問題上的應用。另外,加強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樣在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鼓勵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創業,開辦對“三農”大數據進行分析的企業,以此鞏固大數據產業在農業上的應用。
(3)加快大數據技術及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在大數據應用于“三農”問題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車聯網以及云計算等與大數據相關的新興技術在不斷發展,而與之相適應的大數據技術也應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就大數據技術應用于“三農”問題而言,能夠有所發展的領域,包括農業氣象預報、全球定位系統的大數據應用、水資源環境監測、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應用、農民生產生活APP以及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對于未來,我們可以放眼眺望,中國在“三農”問題上的大數據應用將會遍地開花,農村地區經濟騰飛、農民經濟效益和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以及農業生產逐漸向高效化、高端化發展。
作者:尹驍 王明宇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