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工荒產生原因各種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春節過后,珠三角地區再爆“民工荒”。據筆者近日對中山市部分鎮和企業的調研情況看,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趨暖回升,勞動力的結構性缺口不同程度上存在。
從調研情況看:一是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招工要好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相對低,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缺工現象比較突出。二是大中型企業的招工要好于小企業。因為前者用工比較規范。三是技工比普工要好招。因為技工隊伍相對較為穩定。以前農民工是見廠就進,現在則選擇更加審慎,有的是待業觀望、“待價而沽”,這就造成職業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大,職業的穩定性也進一步降低。
一、“民工荒”說明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過去珠三角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將比較優勢建立在以農民工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低端制造業上。農民工的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經常加班加點,為了與家人團聚卻只能利用春節往返于城鄉之間,職業薪酬微薄且沒有保障,等等。這是過去一代農民工的生存圖景,也正是這一代農民工的汗水,換來了珠三角經濟的騰飛,換來了“世界工廠”的地位。過去,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接受這樣的條件,離不開兩個前提:在城鄉和區域分割體制下,一是生活所迫,當農民沒有出路,只有往外走;二是即使打工收入微薄,但相對于農民種地來說,打工收入仍較可觀。
但是現在,這兩個前提都發生了變化。一是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惠農支農政策的逐步實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境遇,有些地方甚至當農民比當市民好,出現了“非轉農”;二是非沿海地區發展起來,當地就業機會增多,與沿海地區的收入差距正逐步縮小。況且珠三角消費水平相比內地高,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吸引力就削弱了。
所以,“民工荒”的出現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因為原先支撐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由低工資帶來的低成本、低利潤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從全球范圍看,一旦越南等地的加工企業比國內更具優勢,訂單外流就是跨國企業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必須要轉變發展思路,從原來以農民工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中盡快走出來。
在這個意義上講,“民工荒”其實是一件好事。
二、出路在于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工產業工人化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農民工為基礎的傳統產業,曾是珠三角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條捷徑。但現在,長三角和周邊省份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快速發展對珠三角傳統產業產生擠出效應,而絕大多數企業依然面臨貼牌加工、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差等諸多困境,內憂和外患在本次金融危機及“民工荒”中表現尤其明顯。“民工荒”和金融危機都是市場出現的倒逼機制,利用這樣的機制形成新的發展方式,至關重要。如果經濟繁榮時,認為轉型升級不用推進也不愿意推進;經濟蕭條時,沒有能力推進或無法支付推進的成本。那么落后的發展模式和產能將積重難返,我們將始終被動,一次又一次地在“民工荒”甚至“荒”面前驚慌失措,最終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
實現農民工產業工人化。考慮將農民工尤其是有一技之長的熟練工人產業工人化,這是轉型升級的基礎。在珠三角,制造業仍然占據產業結構的大頭。這么龐大的制造業,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產業工人群體,轉型升級就無從談起。而要實現產業工人化,就離不開農民工的市民化,要使他們在城市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如果無法一步到位,能否考慮從一些基礎環節入手,讓他們安心而有尊嚴地在城市停留下來?可以預見,一個穩定數量的農民工尤其是技工群體,不僅會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還將為技術的研發創新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近年來,中山市推行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辦法,按照流動務工人員的學歷、年齡、工作年限、納稅程度等進行累計積分,根據積分情況使其享受入戶和子女入學等相應待遇,這種辦法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