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對美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目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課題。本文在簡要介紹美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以和諧管理理論框架為基礎的,有中國特色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主要建議。
目前,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但比較典型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主要是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
一、美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與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相適應,美國的人才市場也非常發達和完備,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人力資源配置、運作等方面都體現出高度的市場化特征,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完全可以通過人才市場得到滿足。同時美國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體現出高度的制度化、規范化特征,對個人素質和技術要求、工作職責、個人分工、權利以及發生問題的處理等都有具體的規章制度。在美國,人才服務必須嚴格按照聯邦和各州的法律運作。美國涉及人才流動和職業介紹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如《憲法》、《勞工法》、《雇員工作法》、《安全法》、《反種族歧視法》、《失業保護法》、《稅法》等等。凡從事職業介紹及人才流動,都必須依法進行。美國企業將員工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美國企業視人才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決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視員工培訓。一般只要員工在工作中有成績、對公司有所貢獻,美國企業都會鼓勵和幫助雇員進行各個層次的培訓和教育。
雖然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很多的優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主要表現為:過分強調能力主義、強調競爭,在某種程度上會強化員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影響員工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支持,使企業內部很難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由于采用短期雇傭制,容易使員工產生短期行為。員工流動性大,企業職工隊伍穩定性相對較差,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較低,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利。強調人力資源管理的剛性,忽視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等。
二、建設和諧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的主要對策建議——基于和諧管理理論的思考
由國外典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建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必須依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社會文化背景來進行,這與和諧管理理論的管理思路是十分吻合的。根據和諧管理理論的框架,建設和諧人力資源模式主要應當從制度和文化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設,增強人力資源的歸屬感與自我發展的信念。
1.和諧管理理論的基本框架
和諧理論的研究對象是有可持續發展特性的組織,理論基礎是任何系統之間及系統內部的各要素都是相關的,且存在一種系統目的意義下的和諧機制。根據前面所敘述的和諧管理理論的理論框架可以看出和諧管理理論實際上是注重創造組織內外的和諧環境,以取得最佳管理效益的理論。
和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問題導向的“優化設計”與“人的能動作用”雙規則互動耦合機制。這個機制就是管理哲學中“建構”與“演化”兩類傾向的實現機理。并從人們對復雜管理問題的求解方法和管理哲學的“建構”與“演化”兩個角度分析了雙規則機制的可行性,因而提出了和諧主題、和則、諧則等核心概念。和諧管理采用了“問題導向”的分析思路,引入了“和諧主題”概念,其定義是:“組織在特定的發展時期和情境下,為實現組織長期目標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務?!焙椭C管理理論將“優化設計”對應于“諧”,而將“人的能動作用”對應于“和”。其中“諧則”定義為有關“優化設計”的機理、規律或者主張;“和則”定義為有關“人的能動作用”的機理、規律或者主張。“優化設計”與“人的能動作用”對應的工具和方法分別稱為“諧則工具庫”與“和則工具庫”。和諧耦合定義為和則、諧則圍繞和諧主題在不同層次間的關聯互動,和諧耦合是在和諧主題下對和則、諧則關系的調解。
和諧理論的理論框架如果作用于人力資源,就是要做到“以法治人”與“以德治人”相結合,建立法律法規、市場機制與文化管理相結合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2.建設和諧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的路徑分析
(1)更新理念,正確對待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應當將人力資源上升到戰略高度,將人力資源的管理納入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去,真正將人力資源作為資源來使用。樹立人才主權理念,實施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種新興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是對現代人力資源科學管理模式的一大超越。文化管理是指從影響人內心狀態出發最大程度地開發人的潛能,具有以人為本的特點,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對人的影響深刻而持久,是一種高激勵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等特點。人才主權理念就是人才不是被動地適應工作或崗位的需求,應當使人才具有更多的就業選擇權與工作的自主決定權。同時,要樹立“人人是人才”的觀念。人力資源有著區別于自然資源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在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中不可能建立完全量化的指標去衡量人力資源的效益。所以在制度與環境的共同作用下,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作為政府部門和管理者,不能簡單地將人力資源分為無用、有用、適用,而是應當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將每一個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2)創造和諧文化環境,實現人力資源與環境的和諧
人力資源管理的因素不僅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還包括環境因素,或者說人力資源管理要充分考慮具體環境和環境變化因素的影響。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環境與文化環境。與制度環境相比,文化環境是一種軟環境,建立起來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受歷史因素的制約。文化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作用的關鍵環節。我國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應該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傳統文化因素制約人力資源作用發揮的障礙,建設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文化。文化環境建設的取向是,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以發展市場經濟為導向,采取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方式,倡導和培養全體人民規則意識、誠信意識、開放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形成求發展、與時俱進的社會風氣,建設促進人力資源培養和作用發揮的新文化。
(3)堅持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相結合,使不同層次人力資源和諧共容
我國人口眾多,從人力資源發展的現狀來看,其基本特點是總量相對充裕,但質量不高,利用效率低下。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人力發展戰略從總體上顯然應當遵循一種以有效利用為重點、堅持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并舉的發展思路,無論偏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人力資源的持續發展。
所謂有效利用是指通過深化人事制度等人力資源體制改革,制定相關政策,促使現有的人力資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改變目前人力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所謂合理開發是指要通過教育、合理流動、科學配置等途徑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二者并舉則是指從近期看,要提高現有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從長期看,要充分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經濟發展的動態合理開發人力資源,實現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消除城鄉人力資源利用鴻溝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必須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要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目前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控制農村人口數量,二是要提高農村人口質量。在控制農村人口數量方面,主要是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控制農村人口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中重要的是提高人口質量。首先,要加強農村醫療保健與教育的投資,為提高農村人口質量打好基礎。其次,要改革和完善農村的教育體制,建立大農村教育體系。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應當是建立農村大教育體系,將普通教育與技能教育結合起來,使其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