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獨立學院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獨立學院生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結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加強實踐教學,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詳細闡述了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培養實施步驟等。
關鍵字:獨立學院;技能型;培養模式
一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體現出該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指導著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過程的實施。高校按照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與既定目標相符的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反之,人才培養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的效果。獨立學院的前身是二級學院,從2003年開始由二級學院逐漸轉變成獨立學院。它是由舉辦方和投資方共同組建完成的,是不使用國家各級財政投入而獨立運行的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的獨立學院有266所。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現有的一些民辦高校就是由原來的獨立學院轉設形成的。
一、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獨立學院制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相似性”現象較為明顯,經常顯示出兩個特點:第一是培養層次單一。在這個方面的原因是受舉辦方——母體學校的辦學思想影響,使獨立學院傾向于培養具有理論型或者研究型的人才模式,近而在實踐型、技能型的應用人才培養方面缺少配套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是培養學生的類型單一。在專業數量、專業類型、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方面與母體院校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忽視獨立學院的自身特點以及與母體院校的差異性。在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經濟增速緩慢的情況下,這種“相似性”現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母體院校的學生在同時競聘工作時,沒有自身的優勢,這種狀況反映出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之間相脫節。隨著高考生源的降低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獨立學院的生源受到很大的沖擊,爭搶生源的情況勢必發生。從考生和家長的角度考慮,就業好的院校一定是首選。因此獨立學院在考慮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情況下,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技能型人才上,有利于獨立學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前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對獨立學院的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施起到鋪墊作用,有利于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二、國家對教育領域的改革
1.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的舉措在各個領域不斷推出。最近教育部提出高考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把考生分成學術性和技能型。現在我國的本科院校側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高專側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獨立學院將發揮生源優勢,學制優勢,人才培養方案優勢協助政府有效解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瓶頸”問題。因此,獨立學院根據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優勢,主要進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這完全符合國家的政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利于學生們的能力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符合國家、社會、個人、學校多方面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空前的狀態。從2014年開始,舉行了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各校的學生紛紛響應,各專業學生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結合實際問題或社會現象,申請了創新型、創業型等多種類型的項目,增加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發揮了學生的專業優勢。2015年隨著大眾創業互聯網的興起,國家和省級分別舉行了“互聯網+”大賽。各級各類高校積極參與,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獲得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三、解決策略
在生源競爭日益嚴重、高校改革日益深入、實踐教學日益突顯的情況下,獨立學院怎樣修改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是每個獨立學院的管理者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歷,提出“分流分方向+實踐教學體系”的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1.分流分方向。
獨立學院有些學生在高考時因某種原因沒有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不得已進入獨立學院,他們想通過考取碩士研究生來摘掉自己“三本”的帽子。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進行分流,讓學生們自己在考研和就業兩個側重點上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在三年級的課程設置上安排一些與研究生入學考試相關的課程。
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不管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是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都離不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離不開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堅持育人為本,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圍繞“厚基礎、精專業、強實踐、重應用”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借鑒和吸取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和先進經驗,來制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培養模式中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教學分為:專業實踐、職業實踐、社會實踐,在課內和課外多方面加強各種實踐教學。專業實踐,即專業技能實踐,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和訓練,日漸形成的與本專業相關的操作技巧和思維活動能力。專業技能的實現要注重專業理論和技能。夯實專業理論根基,要在厚基礎寬口徑的方針下系統地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加強專業相關的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實踐鍛煉對專業技能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實驗室場地、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考核導向等方面發揮學校的主導功能,在熟練掌握、全面練習、手腦并用、合理安排時間等方面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職業實踐,也就是平時強調的職業技能,指培養對象在培養期結束后從事某項工作時所體現出來的職業技術和職業能力。培養對象具備職業技能的水平決定著其就業與否。職業技能教育在學校內完成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對緩減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實踐,即社會技能,它是個人影響和操作他人的行為模式。社會技能通常被稱為社會交往能力,是培養對象進入工作環境之后,對社會關系的適應性能力、發展性能力、協調性能力和處置性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培養對象個體能夠影響或者操縱其它社會個體的一種本領。
四、實施步驟
1.修訂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執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第一,明確培養目標,確定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要做到明確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合理確定專業定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一定要體現出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層次、類型和主要服務領域、行業。制定專業培養標準,細化人才培養規格,做到可描述、可測定、可區分、可評價,確保能實施。第二,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專業特色。課程體系必須支持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現專業特色。壓縮課內理論課學時,力求精講,保證夠用,增加實驗課程、實踐環節,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第三,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能力培養。突出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努力培養出具備實踐性創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丟棄實踐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的體制機制,構建獨立設置、特點突出、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緊密度,做到各學年的實踐環節不斷線,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增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調查、綜合技能實驗訓練和課程綜合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加快建立和完善專業實踐能力標準、實踐課程(環節)標準和實踐項目標準。第四,適應個性發展,鼓勵分類培養。以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平臺為基礎,構建多元化培養路徑,以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才的需求。鼓勵針對學生不同需求,設置個性化培養方案和彈性課程結構。推行專業內分方向培養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增加通識選修、專業選修課程,努力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較高人文素養和專長的人才。
2.在執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要制定適合本專業實施的專業技能訓練方案。
在遵循本科教育教學規律,樹立高技能型人才觀,面向職業領域和職業崗位,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內核,將“技能訓練”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能體系,制定操作性強的專業技能訓練方案及實施計劃,構建專業技能訓練與課程教學相協調、課內課外相統一、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第一,導向性原則。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根本,以企事業單位的用人標準或崗位技能要求為導向,結合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與規格,深入分析專業就業的不同方向和特色,設計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專業技能訓練方案及實施計劃。第二,整體性原則。專業技能訓練方案要發揮整體功能,處理好專業技能訓練與課內課程、課外實踐環節的關系,做到科學性、系統性,項目安排一環扣一環、由低層向高層循序漸進,避免重復和缺漏,達到學以致用,使每一項專業技能訓練與同時期的理論知識相聯系。第三,特色性原則。特色是學生就業的源動力,專業技能訓練應體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色,要突出專業,突出重點,使學生在專業技能上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敏.獨立學院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2]劉英,高廣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1).
[3]鄭月鋒.淺談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4]張士獻,李永平.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綜述[J].高教論壇,2010(10).
[5]武雪玲,牛瑞卿,,喻鑫,陳濤.面向"卓越計劃"的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5(01).
作者:鄭月鋒 呂英杰 宋立新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