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提要]人才培養質量是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構建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進行探討,構建“五個對接”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監督機制和評價機制等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
關鍵詞: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監督機制;評價機制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但調查顯示,高職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存在嚴重脫節。究其原因,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是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一直是高職教育的核心任務。在當前高職教育“質量是生命線”的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質量尤為重要。鑒于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對人才質量具有的導向作用,因此研究并制定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切實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生、企業和社會經濟共贏是目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一般都是以“素質”和“能力”兩個角度來確定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素質和能力的確定比較抽象、單一和片面,操作性不強,因而確定的人才培養質量不夠客觀、公正,缺乏針對性和社會適應性。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明確提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既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綱要提出高職院校要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大力推進職業課程和職業標準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綜上所述,要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結合綱要精神,需要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
二、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探討
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人才培養既要兼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要兼顧個體自我成長發展的需要,完美詮釋了社會和個人的有機統一;綱要也明確提出,高職教育要積極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相統一的“雙證書”制度,將職業課程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針對職業崗位需求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為縮短崗位適應期,需要將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相銜接;為培養特定職業規格的人才,需要通過職業標準進行衡量;為了滿足學生的長遠發展,還必須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發展能力。為實現上述目的,需要建立“五個對接”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目標的總體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縮短學生的就業適應期,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根據會計專業特點,建立基于“五個對接”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發揮高職教育推動學生發展、企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的“助力器”的作用。
三、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構建
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除了決定人才培養規格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還應該包括相應的質量標準的評價機制和監督保障機制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動態監控調整。
(一)“五個對接”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1、與職業崗位對接的專業標準。
高職會計專業標準的設置要在對行業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基礎上,密切結合行業需求,主動服務于地方經濟。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對小微企業的大力扶持,未來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將蓬勃發展,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的主力軍。而高職院校會計人才的培養定位就是勝任中小型企業的會計、出納、審計等職業崗位,因此專業標準的制定應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接,在對職業崗位需求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專業標準。專業標準一般包括專業教學標準和專業教學管理標準。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主要是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體現出來的,這就要求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充分關注專業標準和職業崗位的銜接。如為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而增設的實踐課程及實踐課時比例的提高。
2、與職業標準對接的課程標準。
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要充分考慮會計職業需求,把勝任會計職業崗位作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從事課程開發的人員應有一半以上來自企業的資深會計專家,為了實現與職業標準的對接,需要打破常規,重設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設置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強調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第二,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課程標準的制訂必須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課程標準的內容包括: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成績評定等內容。課程標準要結合職業標準進行相應的調整、修訂和完善。
3、與工作過程對接的能力標準。
高職教育要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能力是在不斷鍛煉和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得到提升的。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訓課程、實習課程進行實戰演練、仿真模擬以及在實習過程中進行技能操作,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通過反復重復練習,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操作能力。要對本專業學生所涉及的專業能力進行系統分析,對能力的培養標準進行明確界定。由于不同能力培養需要不同的培養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4、與職業資格對接的學歷標準。
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有機結合,相互銜接,推行“雙證融通”教育是目前高職教育的一貫做法,也將會持續推行。它有利于高職院校以職業資格導向培養人才,既大大縮短了學生獲取職業資格的時間,又有利于學生直接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增加就業機會。將職業資格考證課程融入所學課程,還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針對學生的文化素質現狀,可以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證課程、初級、中級會計職稱考證課程融入所學課程。
5、與終身學習對接的文化標準。
知識經濟在給人類帶來工作機遇的同時,與此對應的是勞動崗位的頻繁流動和職業變換頻繁的挑戰。因此,要跟上時展,不被時代淘汰,學習終身化成為必然趨勢。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當前職業教育乃至整個現代教育的重要責任。既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掌握、研究和創造知識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還要讓學生“會學”。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這就要求對職業教育的內容有所調整,在關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非職業技能,如創業能力、社會公關交際能力、管理能力等。
(二)監督機制。
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應該成立教學實施機構和管理監督機構,對人才培養實施過程進行動態監督檢查和管理。教學實施機構由各院系組成,負責本部門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參與制訂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指導具體實施,對實施情況的檢查、監控、反饋等。管理監督機構由學校領導和企業專家組成,負責制定人才培養質量監督標準,并對人才培養實施前和實施過程中的監控管理。人才培養實施前的監督管理主要是對各種教學準備工作的監督,主要體現在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實施方案、教師配置方面的監督檢查;人才實施過程中的監控管理主要體現在課程開設、教學安排情況、課程考核、教學實施以及教學效果情況。通過監督和檢查,發現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并針對影響因素制定相應標準和實施方案,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進行整改,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
(三)評價機制。
建立由行業、企業、學校、社會機構和家長組成的開放的教學評價機構,制定人才培養評價標準,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全面的評價,使教學質量監控在時空上進一步延伸。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應該包括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價、對畢業生質量評價以及家長滿意度評價四個方面。具體內容包括:(1)要逐步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全面客觀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2)完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摒棄傳統的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方法,突出過程考核的重要性。考核內容多樣化,包括學習成績、課堂表現、實習成績、考級考證、社會實踐以及能力考核等;(3)畢業生質量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體現。要制定全方面的畢業生質量評價標準,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內容包括: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求,是否適銷對路,畢業生就業率是否達標,畢業生收入情況如何,用人單位評價如何,畢業生社會地位如何;(4)家長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滿意度如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反饋的評價信息,可以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制定,使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更具有針對性、更完善,以達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一個完整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需要有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監督機制和全員參與的全方位的、開放的人才培養評價機制,三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左家哺,張翔.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目標提升途徑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2012.21.3.
[2]趙威,陸建軍.高職模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研究探討[J].職業技術,2013.1.6.
[3]王勇,劉暢.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與考核評價方法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3.6.
作者:趙俊童 單位: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