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翻譯產業人才培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國家對地區政府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小城市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各種特色產業以及本地化行業紛紛發展壯大,翻譯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隨之日益增大,應用型翻譯人才缺口也越來越大,中小城市的翻譯產業職業化進程面臨重要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淮安市逐漸躍升成為蘇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并將繼蘇錫常、寧鎮揚以及徐州之后成為江蘇第四大經濟圈,隨著大交通、大產業、大流通等五大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各類資源優勢也得以不斷擴大,現代工業體系已然初具規模;“里運河文化長廊”即將成為“中國•淮揚菜美食文化節”之后的另一城市文化品牌;清口樞紐、雙金閘等地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節點被新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濟社會效益的提高和經貿交流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帶動并推進了當地翻譯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給旅游翻譯、科技翻譯等市場導向性強的實用文體翻譯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淮安市只有瑞華翻譯服務中心、天博翻譯服務有限公司等4家正式注冊在營的翻譯公司或機構,其所消化的翻譯服務和本地化業務往往大多依賴到高校或其他全國連鎖翻譯服務機構尋求幫助,需求增強和供給不足之間形成極大反差,提升翻譯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已然成為中小城市推廣外向型經濟文化、提升形象的發展訴求和瓶頸所在,中小城市的翻譯產業和翻譯職業化發展迎來廣闊前景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二適應翻譯產業本地化,完善地方高校翻譯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的不斷推進,中小城市本地化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本地化翻譯人才極度短缺的狀況日趨明顯。地方高校作為中小城市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盡管大多尚不具備MTI培養院校資格,甚至沒有翻譯相關的專業或方向,仍然應該積極借鑒國內外翻譯專業人才職業化培養的成功經驗,探索有益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實現其服務社會的主要功能和重要辦學目標,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大量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翻譯人才。
1.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明確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目標
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和沿海開發戰略所帶來的疊加效應在加快蘇南轉型、提升蘇中經濟的同時,給蘇北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無論是翻譯內容和模式,還是翻譯行業內涵都發生了諸多變化。張春柏(2011)、謝天振(2012)等學者都曾指出,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文學翻譯已經逐漸邊緣化,相對而言,外宣材料翻譯、科技文獻翻譯等應用型翻譯已逐漸成為翻譯實踐的主流。淮安市已經初步形成包含鹽化工、特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現代工業體系以及“中國•淮揚菜美食文化節”“里運河文化長廊”兩大城市文化品牌,需要大量精通化工產業、淮揚菜飲食文化、旅游文化等專業知識并熟練掌握英語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地方高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中心,以產業要求為導向,以行業發展為依托,著力培養雙語功底扎實,翻譯基礎理論豐富,應用翻譯能力和知識技術兼備,能從事經貿、外宣、旅游等行業口筆譯工作的應用型翻譯人才。
2.充分利用內外環境,實現高校和社會雙向培養模式
目前,淮安市共有本專科學校6所,其中淮陰師范學院2014年首次增設翻譯專業,其他學校都是在英語專業中開設翻譯相關課程,已開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已基本自成體系且有一定規范性,但是仍然存在課時分配嚴重不足且缺乏延續性、專業師資隊伍匱乏、專業化程度不夠、側重點仍然為語言技能的學習而非翻譯技能的訓練等諸多問題。相對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而言,地方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以彌補自身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和社會機構通力協作,充分接軌翻譯市場,構建系統化的翻譯人才培養體系。
(1)結合地方特色,優化高校培養機制
艾塞林克曾指出,本地化行業發展需要具備語言能力、計算機知識、機輔翻譯工具使用經驗、專業知識等多種能力的本地化語言(翻譯)人才。(Esselink,2000)據筆者了解目前淮安幾所高校基本沿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大多局限于譯文對比及翻譯賞析,翻譯實踐也大多局限于文本形式,已有課時往往分配不均,如淮陰工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包括翻譯理論與實踐(必修課,2學時)和影視欣賞與翻譯、文化與翻譯等翻譯模塊選修課程(38學時),且大多數課程仍停留在語言教學層面。相對MTI培養院校而言,地方高校應該以“地方型”“應用型”為辦學宗旨,同時結合其自身辦學特色及地方行業特色,找準其翻譯教學定位,優化培養機制。首先,地方高校可以革新培養體系,推廣以基礎英語教學為輔,以專門用途英語(ESP)為主的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在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的同時,提高其專業外語能力,使得翻譯人才的專業領域更加明確。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更應該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強勢學科及地方資源優勢,開設相關專業翻譯課程或雙語課程,重點培養掌握鹽化工、特鋼、食品、旅游等淮安特色行業專業技術的應用型口筆譯翻譯人才,力保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針對性,符合產業或市場期待。其次,隨著云計算和語料庫技術的迅猛發展,本地化翻譯要求譯者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翻譯水平以外,還要能掌握如何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術語管理工具以及其他翻譯軟件或平臺。因此,地方高校應該拓展課程設置,除了相關語言教學課程以外,還要培養學生本地化翻譯流程相關工具的實際操作技能,將翻譯專業教學與本地化教學相結合,更好地滿足本地化行業的人才需求。
(2)接軌翻譯市場,加大職業技能訓練
為了保證不與翻譯市場脫節,地方高校除了開設規范、系統的翻譯相關課程以外,還應該加強翻譯人才的職業技能訓練,同時推行相關翻譯資格認證考試,對翻譯人才培養效果進行監督和檢驗。其一,地方高校要積極與本地翻譯公司合作,尤其要加強與其專業相關的翻譯市場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平臺,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翻譯能力。如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和美食節相關翻譯宣傳合作,淮陰工學院可以推進和化工類和交通類文本的宣傳翻譯合作等,充分實現資源共享,真正接軌翻譯市場。其二,盡管大多數中小城市尚未形成翻譯人才職業化規模,但仍需完善其翻譯人才認證體系,地方高校大可聯合語言服務機構做好職業培訓或職業認證工作,強化學生翻譯技能,保證翻譯人才質量,真正實現翻譯人才職業化。
3.聯合各企事業單位,構建并推進長效合作培養機制
中小城市的翻譯專業建設大多處于起步階段且尚不成熟,為了更好地彌補不足、整合資源,各地方高校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同時聯合各企事業單位,充分整合各種有效資源,構建并不斷推進翻譯人才長效合作培養機制。首先,各地方高校之間要加強校際合作,整合優勢學科等各種資源;還要與當地科研機構、語言服務單位之間加強協作,請經驗豐富的教師、科研人員或翻譯人才走進課堂,充分參與本地化教學,促進共同發展。其次,地方高校可以和當地各企事業單位實現合作培養,結合翻譯產業本地化視角探討翻譯教學,聯合規劃本地化翻譯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開展課題研究、開發翻譯軟件、共建實驗基地及翻譯語料庫等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建立長效合作培養機制,幫助本地化產業挖掘和培養本地化翻譯人才,為地方高校提供有力就業保障的同時,促進了翻譯產業本地化發展。此外,地方政府及翻譯協會等相關部門可以協助地方高校創建人才基地,建立并不斷完善翻譯人才信息庫,側重培養翻譯人才的職業專長,最終實現中小城市翻譯人才的職業化。
三結語
毋容置疑,對于翻譯產業職業化及本地化相對滯后的中小城市而言,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地方高校將仍然是其翻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對于翻譯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地方高校而言,形成系統的翻譯人才培養體系至關重要。相對專業化翻譯人才而言,地方高校應重視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以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預期為導向,充分整合其學科優勢和各種社會資源,實現高校和社會雙向培養,以彌補高校自身培養能力的不足,促進中小城市翻譯產業本地化和翻譯職業化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小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
作者:李梓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