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中小企業發展的差異化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中小企業雖然正處發展的黃金時代,但目前的發展也是十分艱辛。究其一大原因在于中小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千人一面無個性,少活力。從總體上看,長遠來說,實施差異化戰略,無疑是中小企業實現飛躍發展之必然選擇。
夾縫中生存的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現狀簡析
中小企業,這是一個在上有國際跨國企業、國內大型企業,下有多如牛毛的個體工商業者擠壓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群體。中小企業在經濟中獨特的位置決定了它在夾縫中生存、發展的艱難。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其發展的過程也反映出中小企業是一個缺乏個性的群體。中小企業開辦、關停猶如走馬燈,當然,由于大勢所趨,總體發展勢頭尚好,此亦是經濟勢頭良好的一大根源。
從中小企業發展的曲折過程剖析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大部分經營者均認為是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國家在政策、資金上偏重于大型企業,地方政府為解決城鄉大量富余勞動力,則偏重于發展投資更少、見效更快、就業更廣的個體工商業;二是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制約;三是市場疲軟,消費需求不足,導致競爭白熱化,制約了企業擴大再生產。
但是倘若我們作進一步考察將會發現,外部環境制約因素只是對企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不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真正瓶頸還是在于企業內部,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在于競爭發展戰略的普遍趨同。兩個常見表現是:產品開發不夠主動,亦步亦趨鉆進市場成熟產品的圍城得過且過,與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市場不相適應;營銷策略不夠靈活,抱住拉關系找客戶搞回扣的老皇歷不放,與現代企業營銷信息化網絡化步伐不夠合拍。這與我國中小經營者素質多半較低密切相關,該問題且不做論。
中小企業的戰略趨同造成中小企業這個群體內部行業布局、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產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產品供過于求的態勢。經營者眾口一詞的市場疲軟、生意難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質化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最大現狀,而這卻是十分危險的。
呼之欲出的差異化戰略即成普遍的必然之選
差異化戰略,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充分發揮和運用其產品或服務獨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優勢,來支持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有差異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場差異開發是整個運行環節的重中之重。產品內部構成的原料、工藝、功能、形態、品種等等各個方面以及產品外部的價格、營銷等諸多方面,造就了市場差異化可能性的無所不在。這種差異是消費者心理感覺上的差異。就產品本身,可能存在客觀上的差異,也可能不存在這種差異。要找準市場的差異并為我所用,經營者必須具備分析研究市場、開發創造市場的能力,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場空間。
目前,商品生產重合度過高導致商品市場供過于求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異化戰略是中小企業必須的、首要的發展戰略。差異化可以使企業獲得溢價,即使在周期性或季節性經濟蕭條時,也可以吸引大量忠誠的客戶。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一般投入產出規模較小,資本和技術構成一般較低,從而導致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低下。特別是很大一部分企業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簡單的行業,無力實施低成本戰略,因而采用差異化戰略方為明智之舉。
幾種可資借鑒的差異化戰略
創造市場法
所謂的創造市場,就是發現完整的空白市場,或是完整市場中的空白區域。市場由形式多樣、需求各異的消費者群體組成,并且其消費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變化。因此,無論多么完善、多么成熟的市場都不可能長期不變。市場差異始終存在,經營機會隨處可見,即使是在傳統產品市場面前中小企業也大可不必顯得無所適從。
創造市場要求企業經營者猶如一個創業者,要求他們生產新的主意,強調采用新技術,培育新市場,開發新行業和建立新的標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有極大的創新精神。市場細分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市場細分就是依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把某個產品的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消費者群體的行為或過程。實踐證明,只要廣開思路,尋找差異,將差異市場培育成型,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場中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這里必須提請注意的一點是,除非獨特性對顧客有價值,否則就不會帶來真正的差異化。
鑒于市場的細分化趨勢,中小企業必須在整個經營領域和全部產品中,從現在就要在根本上強調專業化而不是大規模或大批量的思想。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須注意下面幾點:不要提供市場不需要的、夸大的差異。市場不需要則無價值,過分夸大可能極大地提高成本;實施過程中企業的各個方面要相互配合、適應,不要因為某一方面的偏廢而誤了大局;創造要持續進行、積累。
借題深入法
如前所述,中小企業受資本規模的制約,一般都處于技術相對較低水平狀態,而正確運用好“借題深入”這一策略,借助技術先進企業對關鍵技術的突破,運用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產品的定律,挖掘其產品的不足之處,填補其缺陷,提升其使用價值,產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能夠達到事半功倍地取得突破技術瓶頸制約的效果,打開企業發展的通途。這就要求企業通過新產品和不斷改進每一個產品,經常地建立新的局部市場優勢,要對每一個新創的或成熟的產品不斷增加價值,以達到或維持真正的差異化。
實施這一戰略首先要確定誰是對手,然后進行競爭分析。應當以肯定的態度而不是否定的態度看待競爭對手們的產品。成功源于創造,模仿的要義在于:借鑒的每一個設想必須經過改進和提高以適應本企業的環境;雖然目標依然是獨創性,但是這種獨創性往往不是來自于一個突破性的設想,而是有成千上萬的小改進積累而成的,這些改進最終會徹底地改造原先的產品并創造了新市場;模仿并不妨礙企業的突破性思維,相反,它提高了發現突破口的可能性,在經營上,這種創造性模仿的過程往往意味著能力。顧客的看法特別值得重視。哈佛商學院的最新調查顯示,在上市的新產品中有57%是由消費者創造的。
拾遺補缺法
經濟發展的規律證明,市場永遠是動態發展的,因此產品永遠會有空缺,今天的中小企業瞄準大企業的弱項,發揮自身優勢,開發大企業無暇顧及的產品,填補市場空缺,或者成為大企業的助手、上游供應鏈的一分子,明天同樣會成長為行業中出類拔萃的企業。
拾遺補缺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細分的戰略。在這種戰略下,企業家盡力與競爭等市場影響力隔絕,而集中于一種具體的目標細分市場。
開發間隙市場,是十分重要的。許多企業由于錯誤的市場定位,或在目標市場的顧客中缺乏可察覺的優勢而失敗。為了減少失敗的可能性,企業可以考慮開發市場間隙的利益,而不只是領先于競爭對手。把企業的力量集中于一個細分市場,關注產品的優越性。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選擇一個專業市場并不是唯一可能的戰略,發現一個可開發利用的潛在市場才是一個大眾戰略,它可以是中小企業在大的競爭對手的間隙中生存。若要與大企業合作,則要求企業有一定的技術實力。現在,貼牌生產和企業的集群效應也很普遍。拾遺補缺戰略對于那些試圖避免與工業巨頭直接競爭而又想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極具吸引力。這種方式在國內外市場都有很好的效果,隨著市場空白的縮小,全球經濟將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企業間分工與合作必將大大加強,在市場中成功的企業必須對市場與變革反應十分敏捷。而這些,中小企業可以做得很好。
參考資料:
1.史忠良等,小企業發展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2.舒馬赫,小就是美[M],立緒出版社,1998
3.鎖箭,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M],中國社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