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契合度,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立足于“應用型”這一培養目標定位,樹立能力本位的培養理念,強化實踐教學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的作用發揮。提升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在調整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實施雙導師制培養、創新實踐育人方式方法以及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模式等來實現。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旅游已成為人民生活的一種方式,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升,旅游業快速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發凸顯。然而,從現實來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有業不就”“遠離本行”“高流失率”的現象卻普遍存在[1],如何有效解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和錯位,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契合度,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就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通過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對于實現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有效對接、切實提升專業人才的就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及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優化調整培養方案,凸顯實踐教學特色
明確培養目標是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的前提,培養方案是組織專業教學與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2018年初頒布的旅游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中明確指出,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具有國際視野、管理能力、服務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與旅游業相關的經營、管理、策劃、規劃、咨詢、培訓以及教育等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國標》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和應用性、實踐性比較強的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專業辦學應該牢牢立足于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這一目標定位,并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以及強化應用導向,來凸顯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優化調整培養方案,凸顯實踐教學特色,應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要堅持應用導向,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突出實踐實操能力培養,特別是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上,要根據旅游產業發展對學生知識和能力需要來進行設置,充分體現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實踐性;二是要構建與理論教學既有機聯系又相對獨立、全程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把課程實踐、模擬實訓、行業調研、創新創業、專業考察及教學實習等實踐教學課程有機統一起來,貫穿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切實實現實踐能力培養的全程化;三是要充分考慮各類實踐課程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統籌做好專業認知實踐、管理技能實踐、服務技能實踐和畢業實習等不同實踐教學的學期安排和課時安排。一年級突出專業認知實踐,深化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理解,二、三年級突出服務調研時間,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四年級突出綜合實踐,主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雙導師制,推動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提升
導師制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被我國引入后,多用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培養,后逐漸應用到本科教育階段[2]。導師制對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實施“學業導師+職業導師”雙導師制培養,可以有效解決專業人才培養中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教學、輕課外實踐,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等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對推動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施雙導師制,推動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提升,要解決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立足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在厘清課程實踐教學、專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選聘具有豐富實踐操作經驗的以及符合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員作為職業導師,要保障所選聘的職業導師有能力且有意愿參與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深度參與到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來。其次要明確專業導師和職業導師職責,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在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理論教學以校內專業教師為主,實踐教學以企事業單位職業導師為主,結合不同培養階段和培養目標需要,在有分工的基礎上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專業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實現校企協同育人目標,切實克服現實中由于職責不清、目標不明造成的相互割裂、彼此孤立的問題。最后要構建起職業導師參與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機制,提升職業導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要通過交流平臺、激勵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的構建,為職業導師參與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制度保障,解決職業導師僅僅只是“形式參與”實踐教學的問題,切實提升職業導師參與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強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提升專業實踐教學實效
強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是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實踐教學前準備階段、實踐教學進行階段和實踐教學后反饋階段。在實踐教學前準備階段,要按照培養方案要求,結合不同年級階段以及不同實踐形式實踐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科學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明確實踐教學目標方向、能力領域和能力層次要求,從實踐教學目標設計、過程安排、組織實施及結果評價等方面做好實踐教學前的各項工作安排和設計,做好實踐教學過程中所需的各項保障工作,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在實踐教學進行過程中,要通過組織問題解決、操作演示以及現場講解等多元化的階段性考核,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通過召開師生座談會、實踐企業走訪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把握實踐教學的開展效果;要構建起由教務部門、教學督導組、旅游院系、旅游管理專業教研室和旅游企業共同組成的“五維一體”實踐教學監控體系[3],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監督,及時發現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及時調整優化實踐教學方案。在實踐教學結束后,要強化實踐教學結果評價,充分發揮結果評價在實踐教學質量提升中的作用,結果評價過程要做到客觀、科學,把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結合起來,把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統一起來,既要看實踐教學取得的實際效果,也要看實踐教學過程中參與成員的努力程度;結果評價結束后,要正確運用好獎懲機制。通過實施獎懲,進一步提升師生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要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和不足反思,為后續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提供經驗指導和借鑒。
四、創新實踐教學載體和方式,構建特色實踐育人模式
提高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強調能力為先的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將實踐教學全方位地貫穿在專業教學過程之中。通過創新實踐教學載體和方式,構建協同育人特色實踐模式,為學生實踐培養提供支撐和保障。首先,要立足于實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及線上與線下等各種資源,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探索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載體,綜合運用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實地調研、專項能力訓、情景模擬和實操實訓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此推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其次,加強同旅游政府管理部門、旅游景區、酒店、規劃公司和旅行社等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和政府等機構的資源優勢,搭建“學、考、賽、用”平臺[4],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以及協同創新等方式,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模式;再次,通過組建學生實踐項目團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通過選題指導、項目策劃、實地調研及報告撰寫等實踐環節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后,要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實驗平臺建設,通過加強與旅游企業合作,建立校外教學科研和實踐基地,積極承擔地方政府和企業委托研究項目,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參考與咨詢服務,通過產業調研、經營策劃和規劃開發等科研服務與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拓展學生專業實踐領域,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旅游大數據實驗室、形體實訓室和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建設,充分發揮實驗室、實訓室在旅游管理實踐教學中的作用。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以旅游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樹立起全過程、全方位和多元化實踐育人的理念,轉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重理論知識教育、輕實習實訓培養”的觀念[5]。通過優化調整培養方案,凸顯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育人特色,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及創新實踐育人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通過加強政府、企業、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協同合作,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育人模式,以此獲得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更好地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
作者:王東峰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河南大學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