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民族體育旅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我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有著豐富的體育資源,它往往與其民族的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蘊含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目前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具有以少數民族體育作為旅游資源的發展潛力,但就目前各個地的民族體育發展情況來看并不樂觀。為此,我們應在國家大力發展民族旅游業的前提下,認真審視民族體育與旅游融合的優勢和不足,以推進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進程。
一、得天獨厚的優勢
1.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項目
我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由于每一各民族所處的環境不同,社會歷史條件各異,基本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性不一樣,各種文化特質也就千差萬別,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體育項目。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數量眾多。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從他們賴以生存的狩獵開始,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賽龍舟、拋繡球、搶花炮、舞龍舞獅等運動項目,另據查閱資料,壯族獨具特色但是開發尚不完善的項目有60多項。少數民族體育內容、規則獨特。內蒙族的搏克比賽,人人都可以參加,不分體重級別,不計時間,一跤定勝負,參賽者都有獎,還有藏族的賽牦牛、維吾爾族的叼羊大賽、回族的木球比賽等等,這些體育項目主要目的在于娛樂,不用花費時間去學習技術,任何人都從同等的起跑線出發,都可以參與。
2.體驗回歸的現代市場需求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中,精神上的長時間緊張和生活環境的污染,讓人們時常會感覺到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疲憊,如有機會便迫切地想找到一個與現在所處環境有反差的地方,緩解壓力,放松身心,旅游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選擇之一。從選擇旅游目的地開始,少數民族自治區就具有優勢。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地廣人稀,擁有“原始”的藍天白云,就好像一想到內蒙古就會浮現綠色的大草原,或策馬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奔馳,一說新疆就會想到邊品嘗香甜的葡萄邊欣賞趣味的叼羊大賽。就參與活動內容來看,旅游者不再局限于“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方式,而是注重身心的放松。體驗感受變得更為重要,而民族體育的最重要特色就是娛樂和參與,所以開發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民族體育旅游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
3.具有傾斜性的優惠政策
國家戰略重點的西移,給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國家將集中財力人力,協調地區矛盾,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外力,共同來開發建設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體育以其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越來越廣泛地被社會承認。我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大多地處邊境,與多個國家接壤,政策開放后,少數民族自治區將成為我國走向世界最便捷的通道,通過入境游,使過去的邊遠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發展跨國旅游的優勢地域。
二、不容忽視的弱勢
1.認識程度不高,沒有長遠規劃
目前體育和旅游相結合的理論體系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這些問題給少數民族自治區民族體育旅游的探索中無形的增加了難度。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民族體育沒有受到政府等職能部門的足夠認識,我國的很多旅游企業追求的是短期的銷售目標,考慮眼前利益,不愿意承擔責任,能省則省,能免則免,甚至不考慮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現代市場的需要去選擇合適的對策,一味追求快投快收,沒有考慮到民族體育與旅游融合的發展,特別是不能挖掘出民族體育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樣只能導致民族體育失去“特色”,走向“平凡”,也連累到少數民族自治區內的其他資源浪費。
2.生態環境亮起紅燈
為了追求經濟增長,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商家的過度開發已成為目前大多數旅游地的通病,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不管開發哪種旅游資源都要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只有在優美恬靜的環境中,我們的少數民族體育才會具有“少數”民族的特色。但是隨著旅游活動的不斷深入發展,旅游地區的環境卻出現了種種問題。體育旅游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比如進入民族體育旅游地區駕駛汽車穿越草原,汽車尾氣污染環境嚴重,植被恢復不過來的就會露出土地;旅游區的賓館、飯店等沒有配套治理三廢設備,生活垃圾到處丟放。體育旅游者環境意識缺乏和旅游道德缺失,如有的游客為拍照留念,對當地植被亂踩亂折,還有的觸犯了當地的禁忌,甚至狩獵打鳥等等。體育旅游景區管理體系不完善,法制建設落后,環境保護工作成效不高,對民族體育旅游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3.基礎建設薄弱,交通不發達
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內陸,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發達,已開發的旅游景點大多層次低。配套設施不完善,綜合接待能力較差。當地的人們迫切想找到致富的窗口,投資商們就會抓住這樣的心理進行低投入高產出的短期效益,結果很大程度上不但沒有使當地的體育旅游業有所好轉,還白白浪費了資源。目前自治區在民族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環節中并沒有花大力氣,尤其在旅游交通設施方面,游客進入目的地的所要消耗的時間相對較長,無形中增加了旅游的成本。
4.宣傳力度不夠,不重視“特色”
民族體育旅游業剛剛起步,大多數旅游者只把它歸類于一種娛樂活動,沒有重視它的民族性和文化內涵。僅有的少數宣傳中“特色”韻味體現不足,民族體育的吸引點往往被忽視,旅游者總把民族體育項目作為觀光旅游的附屬品。體育旅游業是一個新型的產業,而民族體育旅游則更是處于襁褓之中,沒有理論指導,沒有實踐經驗借助,我們根據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歷史文化積淀提出的“特色”,如果沒有在民族體育發展的初期做好鋪墊,沒有把民族體育旅游的品牌這一無形的資產做好宣傳,將直接影響到以民族體育作為資源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旅游經濟和民族體育旅游將來的發展方向。
5.缺乏專業的從人員
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雖然已經開始受到重視,但是由于處在嘗試階段和培養周期的問題,從數量和質量上很難滿足目前的需求。在我國這五個自治區的旅游景區中有關民族體育的工作人員有相當部分為當地農牧民,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有的僅憑經驗向游客去講授一些參加民族體育項目所要注意的安全和規則等,表達不清楚或者介紹不詳盡時,會使游客們對所參與的民族體育項目提不起興趣,沒有安全感,不利于民族體育的發展。在民族體育旅游景區的管理上,還沒形成科學規范的培訓和上崗從業標準,不能實施出科學的管理方法,制約了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和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營銷。
三、結論與建議
1.利用少數民族體育作為旅游資源是具有特色的新型發展道路。
2.加強對少數民族體育各個方面的配套研究,逐步建立起民族體育的科學理論體系,并制訂出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發展體育旅游的近期、中期、遠期發展戰略及實施途徑。
3.各少數民族自治區應搞活政策,有序地對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體育旅游功能區域進行規劃,加強宣傳工作,吸引外資,把政府職能的發揮和市場的調節作用相結合,進行生態體育旅游開發。鼓勵當地的人民加入到其中,發展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布局,通過相應的旅游及體育產品的開發、形象設計及營銷工作來擴大客源、拓展市場。
4.根據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經驗,增加相關的專業培訓及課程,特別是對自治區內的少數民族,要有相應的優待政策,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