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對策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過幾年的發展以及一些團體會員的加入,全市合作社的資產規模、經營效益都有了較快的增長,合作社的經營逐步走上正軌,越來越多的合作社實現了可分配盈余返還,入社社員收益明顯增加。
1存在的困難
1.1優秀人才短缺
合作社的成敗關鍵取決于領辦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新興群體,面上存在著參與者層次不高的問題,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具有開拓精神的領頭人才比較稀缺。同時,不少合作社領頭人不愿承擔道德風險,害怕做大引起風險,因而發展的積極性相對不高。
1.2經營資金不足
近年來,上級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和優惠政策,從財政、稅收、供電、用地、運輸等不同方面給予合作社支持,但從實際情況看,在這方面的優惠政策還無法較好落實到位。另外,由于合作社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自身沒有資金積累,資金不足也成為制約當前合作社發展重要因素。在稅收政策方面,地方稅務部門在會計報表等方面至今沒有銜接,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產品認證費用高,對于剛剛起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也難以承受。
1.3運行機制不健全
由于受合作社成員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制約,部分合作社運行管理不夠民主,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不能充分履行職責,部分合作社沒有形成社員控制的決策機制、民主管理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社員相互約束力不強,承擔市場風險的意識薄弱。特別是財務和會計管理制度不規范等問題依然存在,分配機制不夠完善,二次分配機制沒有建立。
1.4扶持措施不到位
在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實方面,存在著扶強不扶弱的問題,在扶持對象的審批和監管上,明顯存在“兩張皮”現象。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的領域很多,相應的政府職能部門除了業務指導和服務外,在扶持政策落實、信息交流、部門協調等諸多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領導和協調運作體制,多頭管理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部門之間的統計數字差別較大,資源無法共享,致使在推進過程中形不成整體合力,滯緩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2對策和建議
根據合作社建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筆者認為,搞好下步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應突出抓好“四個重點”。
2.1抓引導,促發展
要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制定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社的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強化發展措施,廣泛動員農業龍頭企業、村級經濟組織、種養大戶、產品購銷大戶、產品營銷經紀人等組織和個人,發揮各自優勢,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元主體競相參與的格局。
2.2抓培訓,促規范
要進一步健全輔導培訓機制,開展好合作社輔導員、合作社理事長管理培訓,提高對合作社的指導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開展好有意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村能人、種養大戶、運銷大戶、經紀人的培訓,逐步實現合作社人員培訓常態化、制度化。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為合作社提供咨詢,在市場開拓上幫助合作社分析和策劃,對合作社自我發展機制、利益分配機制、民主管理機制和財務監督機制上進行具體指導,實現合作社良性運作和健康發展。
2.2抓扶持,促推進
針對當前發展狀況,盡快出臺各項配套扶持政策,細化各項扶持措施。在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方面,盡快建立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的稅務登記類型、稅務報表系統和專用發票,明確合作社所得稅減免政策。在產品認證方面,減免合作社“三品一標”認證費用。金融機構要把小額信貸資金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更多地用于合作社的經營項目,為合作社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4抓創新,促提高
要突出抓好組織形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型合作社,以農產品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為依托,聯結產地農戶,建立一批農產品流通型的合作社,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作用,健全銷售網絡,開拓市內外市場。同時,在區域特色產業明顯、產品有一定規模、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地方,引導農民積極發展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合作經濟組織。積極探索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引領合作社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大聯合、大聯盟,提升合作社抵御風險的能力。積極穩妥的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農村資金互助合作、鄉村旅游合作等各類新型合作社發展,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
作者:夏麗萍單位:山東省安丘市石堆鎮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