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繼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終身教育的需要。從總體上看,目前社會培訓機構或中職、高職、技工學校培養的繼續教育人才與旺盛的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與中職、職高類學校及社會培訓機構相比,普通高校擁有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將高校的優勢學科、優勢專業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培養繼續教育人才的作用。高校繼續教育機構是面向社會培養人才的正規化教育機構,這幾年普通高校繼續教育也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較大成績,包括對人才培養目標、培訓手段與內容、培訓方式等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對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與機制的探討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一、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設置了成人(繼續)教育學院(部)專門負責繼續教育方面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模式:(1)一級管理模式,即成人(繼續)教育學院集辦學和管理功能于一身,管理效率較高,便于實施統一的管理。但這種模式不利于調動二級學院(系部)的辦學積極性,在調配學校的教學資源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成人(繼續)教育學院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難以形成監督。(2)二級管理模式,即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處)為管理主體,各二級學院(系部)為辦學主體。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處)作為管理全校繼續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對外聯系、專業設置、統一招生、證書發放、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等。各二級學院(系部)負責具體的辦學任務。這種管理模式在調動二級學院(系部)的辦學積極性上有較大優勢,同時也更有利于調配全校的教育教學資源。但這種管理模式對成人(繼續)教育學院的宏觀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及各二級學院(系部)的全局觀有更高的要求。(3)混合管理模式,即成人(繼續)教育學院既負責辦學、又負責管理二級學院(系部)的繼續教育工作。這種管理模式有利于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與二級學院(系部)的協調,具有較廣泛的適用性。
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化建設滯后
這幾年雖然高校的繼續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管理無效、無序的情況時有發生。在辦學過程中,高校之前對繼續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各項工作的開展很多還處于探索階段,出臺相應的繼續教育政策、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繼續教育缺乏相應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在管理過程中,很多問題往往通過領導的主觀判斷來決定,決策過程中缺乏科學性的指導,給實際管理工作帶來問題。
2.多部門管理,從屬關系模糊
目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對如何協調社會與高校之間、高校內部各學院、部門之間的關系尚未理順,高校內部繼續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協調還不科學。從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的職能來看,實際上它需要承擔起類似于一個獨立學校的辦學任務,包括招生及錄取、教學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畢業等工作,但人事權、財政權高度集中在學校這一層面,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沒有任何的人事、財政方面的權限,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處于片面服從、被動執行的地位。同時由于部分體制不夠順暢,工作拖沓、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較為突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繼續教育辦學與社會市場需求不匹配,現行的管理制度嚴重抑制了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的活力與創新,也不利于高校繼續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3.分配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在目前高校的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受傳統體制因素的影響,分配政策完全由學校控制,分配和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方面是平均主義,部分高校在制定分配政策時,沒有考慮到繼續教育不同崗位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強度的差異,沒有建立起獎懲機制,責權利不一致,影響了管理干部和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在現行的管理模式下,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在舉辦繼續教育時,師資等教育教學資源上需要依托各專業學院、各職能部門辦學,但又缺乏必要的調控手段。很多高校的分配政策不完善,對如何激勵專業學院、職能部門參與到繼續教育事業中來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各學院、各部門的辦學積極性。專業學院雖有部分參與,但舉辦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三、原因分析
要理順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須找出癥結所在,以指導其健康發展。
1.文化傳統的影響
強調等級制度的儒家文化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一直盛行,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的管理體制。在高等教育系統中,政府為大學制訂計劃,大學內部則按照行政體制實施科層制管理。而繼續教育與普通學歷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繼續教育大體是面向市場的,需要順應市場的需求,采取一些遵循市場規律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主導型的管理模式與繼續教育發展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不和諧、不適應。
2.繼續教育在社會和高校中地位不高
近幾年來,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雖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持,但由于目前職業鑒定、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化、崗位準入等制度不夠完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繼續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還不高。舉辦繼續教育是高校的社會責任,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繼續教育總體來看被定位為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一種補充,在學校發展中承擔著經濟創收的角色或可有可無的點綴,這相當程度地忽略了繼續教育的社會教育功能,一旦學校的其他矛盾突出,便把繼續教育當成包袱并限制發展。繼續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長遠計劃,高校領導一般實行任期制,如何突破高校在繼續教育發展過程中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以發展的眼光做好長遠工作是重中之重。
3.高校內部管理模式僵硬,投入不足
我國繼續教育起步較晚,高校在發展繼續教育時,管理模式基本參照普通學歷教育,經費、人事、教學設施等高度集中在學校這一層面,成人(繼續)教育學院作為管理部門處于被動地位。同時由于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絕大部分要用于滿足普通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能利用的資源有限。繼續教育辦學的內容大多是動態的,各類項目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開發、競爭生源和項目。如果學校沒有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繼續教育的發展將難以為繼。
四、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改革管理體制的路徑選擇
1.準確定位繼續教育
目前普通高校的繼續教育在學校辦學體系中處于邊緣地位,在學校發展中更多的是承擔經濟創收的功能,導致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管理不規范,社會評價不高,甚至影響整個學校的辦學聲譽。高校首先要準確定位繼續教育,樹立繼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觀念,把繼續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總體規劃中。要在政策上加大對繼續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既遵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給予成人(繼續)教育學院一定的人事權、財政權,充分調動各系部辦學的積極性。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專業優勢,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急需的專門人才。
2.加強制度建設
確保高校繼續教育規范性的關鍵,重點是要規范繼續教育的管理行為和辦學行為。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學校存在管理制度的建設不完善,管理流程不科學、監督程序落實不到位、獎罰不分明等問題。高校要提高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遵循繼續教育辦學規律,在完善高校內部的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相應規章制度的修訂,完善繼續教育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管理流程,嚴密的監督程序,使繼續教育管理有法可依,避免盲目決策。
3.建立靈活開放的管理運行機制
與其他專業學院、職能部門相比,繼續教育面向的是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權,且相對獨立,這要求高校要將繼續教育與其他職能部門、專業學院區別開來,要根據繼續教育的辦學規律,構建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各高校要根據本校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對學校內部的組織機構進行優化設計。學校應在管理人員聘任、經費使用等方面給予成人(繼續)教育學院一定的自主權。同時,要理順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與專業學院、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避免在辦學過程中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與專業學院、職能部門在專業設置、生源、師資聘用、使用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等方面產生矛盾。
4.進一步完善分配激勵機制
科學的分配激勵機制,能使人有著強烈的工作積極性,并朝著工作目標積極行動,管理制度的激勵性是改革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要根據現代激勵理論,進一步完善分配機制,端掉大鍋飯,按照多勞多得,責、權、利一致的原則,實行新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潛能,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另一方面要健全財務管理辦法,明確各職能部門、各專業學院在發展繼續教育過程中的職責、權限和利益,并將繼續教育工作納入各職能部門、各專業學院的考核過程中,部門、學院之間形成合力以使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更加健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均提出了“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要求。高校發展繼續教育符合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總體要求,對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提供終身學習的基礎意義。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立足之本。不管采取哪種管理模式,關鍵在于創建良好的制度環境和長效機制,推進繼續教育健康發展。
作者:傅昌盛 黃利娟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