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用情景教學注重細節讓幼兒快樂學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托班晨間活動剛開始,文文和媽媽帶來了一個漂亮的盒子———這是個漂亮的月餅盒,蓋子上用剪刀戳了幾個洞,有插扣固定。
我打開盒子一看:呀!蠶寶寶!便故意問文文“這是什么?”文文輕聲地回答“蠶寶寶!”說完,便自個兒跑開,去抱娃娃了。托班幼兒語言表達的特點就是這樣,不問不說。你問了她才可能理你。可不像大一點的孩子,一有新鮮的事物,就獻寶似地想說給大家聽。何況他的興趣也不在這兒,還是等恰當的時機再進行教育吧。
我隨即將盒子放置一旁。事實上,已經有幾個小朋友發現了這個新來的事物,你瞧!他們像小兔似地陸續蹦了過來,圍在了盒子的前面,你一來,我也來了;你摸一摸,我也摸一摸;你摳一摳小洞,我也摳一下。看他們一個個自得其樂的樣子,我正想是否需要和他們一起打開盒子,認識蠶寶寶。真在這時,問題出現了:有一個孩子抱起盒子想打開它!其他孩子也想這樣玩,難免就爭奪起來。我急著趕過去想阻止,只聽“哐當”一聲,盒子掉在了地上了。(托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你怎樣做,我就跟著學,反正就樂著學樣唄!也正因為這一特點,“爭奪盒子”也成為必然的事實,從而破壞了我和他們一起打開盒子,讓孩子們認識蠶寶寶的教學意圖。)
還好,盒子完好無損,蓋子還緊緊的合著。我撿起盒子,輕輕拍了拍孩子們的頭說:“小心點,這么漂亮的盒子里可住著許多小寶寶,你們知道住著誰呀?”這時,早已圍過來的文文說:“里面是蠶寶寶!”這次的聲音比剛才響多了,這下其他孩子也象知道似地跟著一起叫了起來“蠶寶寶”“蠶寶寶”,而文文就說得更響啦。(其實除了文文,其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為何物,現在只是人云亦云罷了。而文文發覺這么多人都在學她的話,還關注它帶來的蠶寶寶,自然更來勁了。)
我會心地笑著說“:對!這個盒子就是蠶寶寶的家,你們想不想河蠶寶寶做朋友呀?”看著孩子們興奮得亂跳,我又說“:蠶寶寶呀特別喜歡有禮貌的好孩子,只要我們用好聽的聲音說聲‘蠶寶寶,請你把門打開!’蠶寶寶就會高興的打開門。我們就能看到蠶寶寶了。我們來試試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安靜下來,他們將信將疑的看著盒子,用稚嫩的聲音跟著我說:“蠶———寶———寶,請你把門打開!”說完,我不慌不忙的將盒子上的插扣輕輕一撥,盒子慢慢地打開啦!孩子們激動得跳了起來……
通過對本案例,以及在對托班孩子的觀察分析,我認為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大家借鑒和探討:
1、托班幼兒的生成活動細小又隨處可成
托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受周圍事物的影響而轉移,老師預設的活動很難符合幼兒的興趣和滿足幼兒的需要,因此,在托班幼兒的學習、運動、生活、游戲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細小、有趣而又富有教育價值的生成點,它們有時會很細小,又往往因孩子的興趣轉移而稍縱即逝,沒有像中大班幼兒的探索活動那樣復雜與持續,但卻是無處不在,隨時可能發生。可貴的是我們老師能注意隨時觀察幼兒的言行和周圍事物的變化等,迅速把握幼兒興趣點,及時靈活地開展生成活動。本案例從孩子們探究盒子到孩子們爭奪盒子再到與蠶寶寶的交流,老師能及時地抓住每個生成契機隨機展開了輕松有趣的整合活動。
托班幼兒屬于直覺形象思維,他們只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感興趣,對自己沒有親身經歷的事物不感興趣。同時我們也發現在托班孩子的眼里,沒有人與物之分,在他們眼里萬物都有語言,都有和我們一樣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讓成人感覺太天真“,易騙”。案例中一開始老師就將孩子們引入了特定的生活情景,孩子們在對已有經驗的回憶與重現中真正地融入了進去。在后來的一些生活環節中,教師又時刻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教學生活化、情境化,和蠶寶寶一起睡午覺、進餐、道別等,從而在活潑、自然的狀態下,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情感、語言的教學目標。
3、托班幼兒樂意在集體活動中學習
在倡導小組化學習的今天,托班幼兒仍需大部分的集體教學時間,因為小年齡的孩子在自主性還沒有萌發的階段,他們的學習具有從眾性,只有在與同伴的共同學習與模仿中才能進步與提高。案例中有一個小細節:即文文小朋友在一個人回答時聲音很輕,和大家一起聲音才變得越來越響亮;小朋友們只有和大家一起說:“蠶寶寶,請你把門打開……”才能感知其中的樂趣,你說我也說;你玩我也玩;你快樂我也高興。如果離開了集體,肯定不會有這么大的效應。
4、托班幼兒喜歡在反復表述中體驗學習樂趣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發現托班幼兒具有喜歡重復自己做過的事情這一學習特點,如:喜歡重復聽一個故事,喜歡重復做會做的動作,特別喜歡重復的述說一句簡單的話,特別是感興趣的事、新鮮、有生活經驗、容易理解的語言,孩子們就特別愛一遍又一遍地做、說,并樂此不彼。本案例中,孩子們光是說:“蠶寶寶,請你把門打開”,說完就打開盒子,這樣重復了好幾遍,而且孩子們還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