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導主任實施教學管治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間的競爭加劇。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學校怎么辦?這是教導主任應該思考的問題。學校教導主任是在校長領導下,協助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具體負責組織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是切實抓好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二是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抓好體育、衛生工作和學生的課余生活;四是掌握教師的基本情況,抓好教師的進修;五是抓好教務工作等。上述教導主任的管理職責中,切實抓好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導主任的首要職責、頭等大事。因為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所在,是學校存在和發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學管理的加強。教學管理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從調查了解來看,當前學校教學管理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教學思想的管理,二是教學過程的管理,三是教學質量的管理,四是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抓好了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就能促進學校的教學管理上臺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的發展就有了希望。
一、教學思想的管理
思想是先導,思想指導行動。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才能保證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在于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當前,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教學觀念陳舊,不重視學生活動和能力培養,課堂封閉,教師一本教材,一本教參,一本教案,一只粉筆,一張嘴就上講臺,較為普遍的是一講到底,滿堂灌。所以,教導主任要把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作為加強教學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現代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的突破口。具體來說:一是認真組織教師學習現代課堂教學的特點、標志、基本觀點和操作模式。二是組織教師到縣內和外地知名學校參觀學習或邀請知名教師到學校講學。三是經常深入課堂了解情況。通過督促和加強對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理論、現代課堂教學理論等的學習,促使教師實現“六個轉變”,樹立現代教學思想,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
(一)教學理念由教師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設計。
今天的教育,不應再是篩選適應教育的少數人的工具,而要成為適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與開拓者;教育的成功不能以功利性的教育為唯一的價值判斷標準,而要以為社會發展培養各類人才為最高價值尺度,因此,“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應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最高標準。
(二)教學模式由封閉型轉向開放
1、采取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2、課堂不能囿于教材和教室,要積極主動把課堂延伸,樹立以學校為中心,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大教育觀。這樣,不僅能使課堂豐富博大,而且更有利于學生愿學、會學、學活、學好。
3、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改變成為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開發學生智慧的開放過程。因此要打破以問題起點,以結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的開放式過程。以激發學生產生問題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終,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知識、程序、方法。
(三)教學順序由“教后學”轉向“學后教”。
一方面要求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要先看一看,先想一想,先議一議,先問一問,先試一試,從而發現問題,產生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師要多關心,多了解學生,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學生的成功、失敗與困惑等,有意識地為全體學生的積極探索、主動發現創設條件,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教學活動由以教師活動為主轉向以學生活動為主。
(五)教學手段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化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接受的信息約20%來自聽覺,約80%來自視覺,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大大增加學生的視覺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有關測試認為,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把課堂教學效率提高30%以上。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在運用新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獲取信息、運用和處理信息的現代化素質。
(六)教學評價由單純以分數為評價標準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點。
二、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過程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質量要提高,必須把教學過程的管理落在實處。如個別學校雖然對教學過程的管理制定了許多的管理措施和辦法,但由于檢查落實差,教學質量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后來學校領導重視了此項工作,加強督促檢查,管理工作比較扎實,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教導主任在教學過程的管理上,應做好以下工作:
1、堅持深入課堂聽課,準確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增強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因此,聽課不能僅僅局限于規定的20節,應做到:全面聽和重點聽相結合;聽新、青年教師的課和聽中、老年教師的課相結合;專題聽和隨堂聽相結合;集中聽和分散聽相結合。一般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了解情況的聽課。(2)解決問題的聽課。(3)總結經驗的聽課。(4)提高師資的聽課。聽課后要及時和老師交換意見,以肯定為主,多鼓勵、少指責,對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提出改進和加強的建議。
2、制定執行教學常規的具體規定,檢查工作落實。
(1)學校從實際出發,以“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為基本依據,制定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輔導學生、考試、質量分析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如備課:應按教研室印發的教案本的要求,超前備課2至4節;上課:提前2分鐘到教室,按現代課堂教學的五個標志實施教學;聽課:至少每周一節,認真作好記載,作一定的評價,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明確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重點抓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2)加強對教學常規執行情況的檢查。
①定期檢查和隨時檢查相結合。
②數量檢查和質量檢查相結合。
③克服流于形式的檢查,要從檢查中總結做得好的方面,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措施、辦法,及時在教師會上進行總結。
④每次檢查要認真作好記載,并和學月或期末考核掛鉤。
三、教學質量的管理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測評估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學質量的管理上,首先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過程和結果并重的原則,要特別注重課堂監控、單元檢測、學月測評、半期考試、期末考試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組織教師認真對每個過程進行質量分析并及時地作為改進和加強教學的重要依據。把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起來,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過程和結果各自所占的比例要適當,克服那種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評價傾向。二是學科等同原則,做到不同學科、不同教師同等對待。其次是嚴肅考鳳考紀,認真組織每一次考試,提高考試信度。第三是考核評價實事求是,認真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確保考核的全面和公正。
四、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
在教學管理中我們要堅持這樣一種觀點:廣大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人,管理者是廣大教師的勤務員。一切管理、一切措施都要有利于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因此,教導主任應做到:
1、尊重教師,虛心聽取廣大教師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吸收、消化、及時傳遞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研教改信息,發揮引導作用。
3、關心教師,熱心為教師服務。
教導主任教學管理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做好上述四個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把握了教學管理的重點和方向,就能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和學校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