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農村經濟管理核心內容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圈政策不健全
地區經濟的發展與該地區的經濟大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農村地區處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經濟圈內,則可憑借經濟圈的大環境開展專項性發展,可極大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而國家對于農村地區與周邊經濟圈結合發展的政策對于農村地區融入經濟圈中的難易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我國56.3%農村都在偏遠的地區,這些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難以得到周邊經濟圈的支持,只能進行低水平、低效率的發展,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農村經濟的建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而近年來國家開展的三農扶持政策中,對于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等三個方面推出了專項化的政策,但是對于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卻缺乏相關的政策。缺乏集約化的扶持政策直接導致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陷入了小規模、低產量、低收入的問題中,很多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還是進行小區域的低質量生產,而沒有打出品牌,更沒有進入周邊經濟圈內,導致我國農村地區普遍缺乏參與世界糧食市場競爭的優勢。小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長期走在邊緣化、低級化的老路上,農村經濟難以突破“低投入、低貢獻”的怪圈,使得經濟建設難以有突破性的發展。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則有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再加之國家政策的扶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占有率。以歐美國家為例,西方國家常將農村區域根據其經濟發展特點劃入經濟圈內,農村經濟可依靠經濟圈的大環境來發展,大大減輕了農村經濟“低投入、低貢獻”的問題。
(二)經濟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
農村經濟管理與農村地區經濟管理機構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逐漸深化,我國政府對于國家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機構組成、機構任務、機構管理等,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國家機構的運行效率。然而,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生產普遍落后,盡管我國政府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為了保證人們群眾的整體利益,農村經濟管理仍舊帶有計劃經濟運行模式的特點,一些經濟管理核心部門存在著“分片管理”的情況,即各部門分工精細,各部門之間缺乏合作,和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割管理一樣,彼此缺乏交流溝通,當遇到問題時又相互推脫。低效的管理機構導致農村經濟建設開展十分緩慢,當政府規劃政策出臺時,往往需要數個部門的聯合審批,導致審批不暢、管理效率低下。
(三)基層管理隊伍能力不強
農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與基層經濟建設隊伍的努力分不開,一個有行動力的基層隊伍能夠極大的帶動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反之,如果基層隊伍的政治素質與業務能力不強,則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改革的落實。近年來,為了能夠強化基層管理隊伍,國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水平人才補充到基層建設隊伍中去,但是由于農村經濟基礎較差,發展速度較慢,對于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仍不足,導致基層隊伍業務水平遲遲得不到提高。
二、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村經濟管理建設的方法
(一)推進經濟管理扶持政策的出臺
地方經濟的發展與當地的扶持政策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推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農經管理人員要從實處出發,為了積極的推進經濟管理扶持政策的出臺,要了解本地經濟發展現狀,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所想所思。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建設,當地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經管人員要深入到農村基層,切實的了解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匯集群眾的意見,要將切實解決群眾的意見為農村經濟管理建設的核心,并積極推動扶持政策制定工作的展開。新出臺的農村經濟扶持政策要改變以往“統一目標、統一方向”的經濟發展模式,要建設有本村特色化的、能夠與周邊經濟圈掛靠的特色化經濟。通過經濟圈的積極帶動作用,建設有本村特色化的經濟發展模式與集約化的戰略發展發展。制定的農村經濟扶持政策要將推進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經營發展放在首位,對于食用菌、豆制品、蔬菜等有商業化潛力的產業要給與大力扶持,在推進專業化發展的同時,還要積極的與周邊經濟圈進行掛靠,并以本村特色化經濟為賣點,積極的融入當地經濟圈中。
(二)推進農村經濟管理機構改革
縱觀農村經濟發展歷史,傳統的“分片管理”模式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初級階段確實為農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現代化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片面、狹隘的管理模式對農村經濟長期發展有弊無利。因此,深化農村經濟改革,推進農村經濟管理機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推進農村經濟管理結構改革,要將分片管理改為定員管理,即鄉鎮農經隊伍安排定崗定員,確保每個鄉鎮有專人承擔農經管理工作,讓每個鄉鎮都有自我管理的機會,通過精簡經管機構,從而大幅提高農村經管政策落實效率。
(三)推進基層工作人員的能力培訓工作
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與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速度有直接的關系,為了深化農村經濟管理改革,農村經濟管理機構需要重視對基層工作人員工作能力的培訓,要大力加強農經干部的培訓,對于政治素質較差,工作能力較低、工作態度不積極的工作人員要給與一定的懲罰,不可任由低水平的農經管理人員阻礙我國農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另外,農村經濟管理部門還需要重視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爭取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有較強工作責任心、勇于開拓進取的農經工作隊伍。
三、結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迎來了了新常態,農村經濟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為迎接新常態做好準備。一直以來,我國的農村經濟都存在著“低投入、低貢獻”的問題,再加之政策不足與體制落后的影響,農村經濟一直難有大突破。為此,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做好經濟轉型的準備工作,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要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為繁榮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李艷秋 單位:黑龍江省泰來縣湯池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