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臨床科室開展中藥藥學服務管理效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科室開展中藥藥學服務管理的方法和意義。方法:將醫院2017年收治的使用中藥治療的5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常規藥學管理為實施前。將醫院2018年收治的使用中藥治療的5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中藥藥學服務為實施后。分別于患者實施時、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進行生存質量評價。實施9個月時評價實施前后患者用藥安全知識掌握情況。結果:實施后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實施后患者識別藥物準確率、用藥時間準確率、用藥方法準確率、用藥次數準確率、用藥劑量準確率、配合用藥準確率、不良反應正確檢測率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臨床科室開展中藥藥學服務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和對藥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中藥藥學服務;生存質量;藥學管理
目前,醫療領域的發展趨勢正朝著多元藥物發展模式改變,中藥與化學藥物、生物制藥均能成為藥學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這也為中藥藥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規范,如何有效、準確、安全用藥,是中藥藥學管理領域的重要課題[1]。糖尿病多起病隱匿,病程長,治療難度大,對于此類人群的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尤為重要。對于藥物不良反應的監管也勢在必行。醫院近年來致力于探索合理有效的中藥管理模式,本文以糖尿病患者為例探討了中醫藥學服務的管理在疾病管理中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醫院2017年收治的使用中藥治療的5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常規藥學管理為實施前。將醫院2018年收治的使用中藥治療的5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中藥藥學服務為實施后。分別于患者實施時、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進行生存質量評價。實施后男23例,女32例;年齡35~78歲。實施前男25例,女30例;年齡33~79歲。實施前后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管理方法
實施前給予常規藥學管理,按照臨床合理用藥規范用藥,進行健康宣教。實施后給予中藥藥學服務:①電子藥歷的建立:臨床藥師首次接診即為患者構建電子藥歷,記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資料、用藥資料,根據患者后續治療情況實時完善。藥劑科可實時對電子藥歷進行查閱。②咨詢平臺的建立: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建立藥學服務咨詢平臺,患者及家屬可通過咨詢平臺獲得用藥方案、用藥注意事項。③患者及家屬用藥指導:中藥師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用藥指導,保證患者遵醫囑用藥。使用處方藥時認真為患者講解中藥煎煮方法、劑量、不良反應等。④定期隨訪:叮囑患者如何識別用藥不良反應,發現不良反應后即時就醫,定期隨訪,掌握治療情況。⑤強化中藥師對相關政策、法規、前沿進展的學習,加大藥學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信息平臺實現繼續教育的一體化,實現聯合體內藥學服務水平的同步提升。
1.3觀察指標
應用生存質量SF-36量表,分別于患者實施時、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進行生存質量評價。實施9個月時評價實施前后患者用藥安全知識掌握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時間點的觀察指標比較采用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假設檢驗水準:α=0.05。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實施前后實施時生存質量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實施后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
2.2實施前后用藥安全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實施后患者識別藥物準確率、用藥時間準確率、用藥方法準確率、用藥次數準確率、用藥劑量準確率、配合用藥準確率、不良反應正確檢測率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2。
3討論
中藥雖然來源于天然藥物,藥學管理及其不良反應管理也要引起重視,其毒性有正反兩方面作用,中藥若辨證正確,藥質優良,有效、準確、安全用藥的范圍是很大的。且中醫藥學服務管理涉及多個方面,如能夠系統的加強中藥的安全管理,將對疾病的有效治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3]。醫院近年來將中藥藥學服務納入到臨床科室的管理中,通過為患者建立電子藥歷,記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資料、用藥資料,并根據患者后續治療情況實時完善,臨床藥師在進行藥學管理和藥學服務過程中,能夠實時查閱電子藥歷,給予患者個性化的藥學管理。同時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建立藥學服務咨詢平臺,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能夠咨詢用藥相關事項的平臺和途徑。并注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用藥指導,保證患者遵醫囑用藥。使用處方藥時認真為患者講解中藥煎煮方法、劑量、不良反應等。隨訪過程中,叮囑患者如何識別用藥不良反應,發現不良反應后即時就醫,定期隨訪,掌握治療情況。強化中藥師對相關政策、法規、前沿進展的學習,加大藥學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信息平臺實現繼續教育的一體化,實現聯合體內藥學服務水平的同步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前后患者實施時的SF-36量表的生存質量評分無統計學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藥學管理后,實施前后患者的生存質量均有所提升,主要表現為實施后、實施前實施后3個月、6個月、9個月時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時。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實施后在藥學管理后的各時間點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說明采用中藥藥學服務管理在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均有明顯的優勢。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施后患者識別藥物準確率、用藥時間準確率、用藥方法準確率、用藥次數準確率、用藥劑量準確率、配合用藥準確率、不良反應正確檢測率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說明經過中藥藥學服務,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用藥健康教育,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對藥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將明顯提升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黃國華.品管圈活動在減少醫院門診中成藥不合理使用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9):41-43.
[2]黎規豐,陳建華,李啟森,等.2015-2017年某三級甲等醫院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9,19(1):81-82,86.
[3]郭虎.270例中成藥不良反應Pareto最優分析[J].中國藥業,2019,28(5):87-89.
作者:徐瑤琪 謝尚任 單位:溫州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