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鎮轉移是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面臨的重要任務。在“互聯網+”背景下,檔案工作也呈現出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新形勢下如何規范建立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農民工檔案信息的統計,使其在農民工資源開發利用、權益保障等方面產生切實的效用,本文對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進行探析。
一、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現狀
1.信息統計困難。由于農民工的流動性和其非城市戶口的限制,大多數農民工并沒有被納入流動地區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加上求職場所不固定,管理分散,政府對其監管、調查難度較大。同時大部分農民工對檔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制約了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農民工檔案信息收集統計十分困難。實際操作中只能根據數據的抽樣結果進行推算,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檔案的實用性與有效性,統計數據質量不高。農民工的流動性和其無法及時流轉的檔案資料,使得其權益時常被排除在社會保障范圍之外。
2.數據無法共享。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其他檔案還有所不同。在檔案的內容標準、數據格式等方面缺乏專門的管理辦法,政策支持還不夠完善,未形成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功能上實行分地區、分權限的管理模式,這種各司其職的管理模式造成了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目前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造成了數據共享難度大,不便于檢索和查找。農民工工資拖欠、工傷認定、職業病防治、無法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春運、農民工子女留守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與農民工檔案無法數據共享有關,這些因素制約著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范圍、程度及利用效率,直接影響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步伐。
3.重視程度不足。現階段的農民工檔案管理人員大部分不是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對數字化檔案的收集、整理、錄入、檢索以及保存等多方面的工作流程還不能夠熟練掌握,不會使用計算機對檔案進行信息化管理,對網絡信息安全缺乏足夠的認識。對這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普遍存在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思想,對檔案信息化管理持觀望態度,認為信息化建設繁瑣,還沒有充分了解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4.管理技術落后。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備要求不斷提高,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數據共享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對現有的網絡設備和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政策支持還不完善,資金跟進還不到位,管理中所使用的軟件、硬件等基礎設施已不能滿足目前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影響了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對大范圍實現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產生了極大的限制。
二、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資源缺乏整合。網絡化時代,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已經有了初步模型,但是農民工流動往往是跨區域的,管理上涉及多個地區和部門,各職能部門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為農民工辦理業務時產生了各種類型的檔案,造成了已有的系統數據庫不統一、信息不共享、功能不完善,網絡平臺間無法形成有利用價值的信息集合。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普遍存在自成體系、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的共性問題,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成為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發展的束縛。
2.缺乏管理的規范和標準。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標準化是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前提。我國雖然在農民工檔案管理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大部分涉及的是紙質檔案。一些地區和部門自行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對農民工檔案進行信息化管理,但并不利于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整體運作,導致統計信息分散凌亂,標準參差不齊。現有的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系統入口不統一,信息采集沒有統一的錄入格式,缺乏統一的標準來對農民工檔案進行整合。因此,急需建立標準化的技術和管理辦法,促進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信息化時代下,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民工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對新設備、新技術熟練掌握,安全操作計算機和使用檔案管理系統,還需要懂得檔案信息化管理規范。但是,在日常檔案管理中,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信息化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工作人員計算機安全操作意識不強,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不能滿足下一步信息化發展的需要,要大力克服工作人員業務素質過低對推動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造成的影響。
4.基礎設施薄弱。在前期的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由于一些部門信息化水平不高,存在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盲目投資,導致一些場所建設不夠規范,設備的利用率偏低。隨著近些年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不少前期購置的設備已經存在需要更新換代的問題,加上目前政策的跟進還不到位,相關管理部門普遍存在經費緊張的現象。與此同時,后期檔案信息的安全維護也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此項工作的前期建設遠不能滿足后期發展的需要,存在很多問題與弊端,后期的開發與完善還需要相關的政策推動與資金支持,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也將成為束縛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1.搭建“互聯網+農民工檔案”大數據平臺。近年來,全國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在“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影響下,總理提出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信息共享模式,合理應用各種網絡技術手段,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整合基礎平臺,優化業務支撐,完善技術保障,跟進監管考核,在前期建設的基礎上做進一步完善,做好地方平臺、部門專網、獨立信息系統的整合對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農民工人員數量及信息檔案的統計錄入,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開放共享、信息聯網查詢和業務一網通,解決好就業援助、大病醫療、子女入學、工資支付、欠薪保障等與農民工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形成信息流暢、流程完善的管理新格局。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與融合,有效推動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發展,使農民工在為城市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時能夠像普通市民一樣更好地享受城市提供的服務與保障。
2.建立管理的標準化體系。在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國家應加強對農民工檔案管理工作的具體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梳理整合現有標準,查漏補缺,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和環節。制定統一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標準,從管理標準化、業務標準化、數據標準化三個方面支撐業務的運行,形成有章可循、分工合作、逐級落實、綜合推進的農民工檔案管理工作氛圍。推進審查事項、辦事流程、數據采集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形成執行統一、環節可控的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體系,以保障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學有序推進。
3.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伴隨著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改變檔案管理人員的傳統觀念,接受新的技術,優化知識結構,更好地投入到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是發展的客觀要求。為盡快實現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檔案管理模式的轉變,加強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系統規范的選人用人標準,相關部門應有計劃地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的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軟件使用水平、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農民工檔案管理系統初始化配置環境、系統操作規范和流程,而且要掌握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安全防護知識,以確保信息化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從而實現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更高層次的開發和利用。
4.優化管理體制,完善基礎建設。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在管理過程中,因信息化檔案覆蓋范圍廣、信息儲存量大的特點,為避免用戶信息流失,必須加強檔案管理的安全措施,加大對抵御和防范網絡安全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優化大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完善和加強大數據安全技術研發,提高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完善數據庫的建設,加強對管理數據的控制能力,以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來強化用戶安全保障。此外,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做好指導工作,制定相關問責機制,對運行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管和風控。同時對相關政策不斷進行調整完善,高效利用資金,健全必備的基礎設施、設備,推動農民工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保障用于農民工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經費能達到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從根本上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作者:張娟 單位:鄭州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