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正面吊使用效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集裝箱正面吊(簡稱正面吊)是一種進口的大型集裝箱裝卸作業機械。相對于傳統的采用門吊進行集裝箱作業的方式,正面吊以其機動靈活、作業范圍大、作業效率高、堆碼準確、堆場利用率高等特點,在鐵路集裝箱貨場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鄭州東站是鄭州鐵路局管內較早開始使用正面吊的車站,正面吊的投用,大大提升了大型集裝箱業務辦理能力。但在正面吊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經驗缺乏;設備結構復雜,維修難度大;配件昂貴,維修成本高;維修人員技術水平低,維修能力差等。因此,如何管好用好正面吊,使其充分發揮效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1.正面吊的使用管理要求
鐵路運輸的規范有序和裝卸作業的安全生產,對正面吊的使用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管理制度必須科學、完善。作為技術先進的大型集裝箱裝卸機械,正面吊的利用率和作業時間遠遠高于門吊,其作用是門吊不可替代的。因此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以確保正面吊的安全生產和正常使用。同時,也要求管理人員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實行創新管理、科學管理、專業管理。
(2)現場控制必須行之有效。相對于裝載機、叉車等小型裝卸機械,正面吊外形龐大,司機視野受限,同時由于作業場地相對狹小、道路狹窄、集裝箱運輸車輛來回穿行、貨場進出人員復雜等,都可能成為正面吊作業中的安全隱患。這不僅對正面吊司機的操作技能、安全責任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現場作業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須行之有效。
(3)設備維修必須及時、經濟。正面吊在結構上與其他常用的裝卸機械有很大差別。使用初期,由于維修人員技術水平低,較復雜故障難以排除。一旦發生故障,需廠方派人維修,耗時花錢。同時,停機時間過長,將影響正常的裝卸作業,甚至影響生產組織的正常進行。所以,正面吊維修技術人員必須克服依賴思想,從零開始,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經驗,逐步實現正面吊的自行維修。
2.正面吊的使用管理
實踐針對裝卸安全生產對正面吊的要求,需建立一套適合實際的正面吊管理模式,從而達到管理工作的科學、安全、高效。為此,做了如下工作:
2.1強化制度建設,實施科學管理
2.1.1建立完善基礎管理制度。針對現場實際情況,不斷建立和完善正面吊管理制度,靠制度規范行為,靠制度管理生產,靠制度保證安全。在工作中,根據安全和生產的需要,先后制定了《集裝箱正面吊技術操作規程》、《正面吊操作人員崗位職責》、《正面吊作業附屬人員崗位工作標準》、《正面吊交接班制度》等規章制度,使正面吊作業有標可依,管理有據。特別是根據不同季節、時段的特點,制定了春節、暑期、冬季安全生產等措施,使設備管理重點更加突出。
2.1.2落實管理制度,確保設備質量。制度重在落實。在工作中,先后制訂了各種考核辦法,堅持逐級考核評比,做到獎罰分明,強化職工的自我約束能力,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落實制度逐步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促進正面吊管理步入有序可控的管理軌道。交接班檢查是確認交接雙方責任和了解設備狀況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交接班過程中,要求交接雙方必須同時到場,對交接內容有記錄、有簽認,嚴禁信譽交接。作業過程中,嚴禁機械“帶病”作業,發生異常,立即停車,防止故障擴大。在設備檢查評比方面,把季度機械檢查和紅旗機械評比結合起來。成立機械檢查組,對檢查出的問題做到有登記、有措施、有落實、有反饋,并把檢查情況納入綜合評比中。
2.1.3制訂應急預案,應對突發情況。針對非正常生產中的突發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認真制訂雨雪災害等惡劣天氣下的應急預案。在強化基礎工作和加強防護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2樹立科學理念,創新保養機制
裝卸機械的維修保養是裝卸機械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裝卸機械安全運用的根本保證。因此,裝卸機械的維修保養必須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證裝卸機械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2.2.1積極探索,制定科學合理保養制度。根據《鐵路裝卸機械檢修技術規范》(鐵運〔1995〕143號)的有關要求,叉車、裝載機、門吊等裝卸機械執行計劃檢修制度。由于正面吊結構復雜、維修費用高、維修周期長,完全采用計劃檢修,不僅維修費用難以承擔,而且維修周期長,現場生產難以正常進行。為此,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正面吊保養周期、保養內容等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保養制度。維修工作的發展趨勢是狀態修。作為進口裝卸機械的正面吊,一方面,要依照原廠維修說明書和有關技術標準執行;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生產任務和正面吊實際狀況,把計劃保養與狀態修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保養計劃。在計劃的執行上,分工負責,一、二級保養由司機負責,三級保養由維修組完成。機械每運行100小時左右,進行一次一級保養,運行300小時和600小時左右,分別進行一次二級保養和三級保養。除日常項目外,保養內容主要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對油氣凈化和過濾件進行清洗更換,對可補償間隙、行程、張力等進行調整,恢復機械的應有性能。在維修工作中,嚴格落實機械“緊固、檢查、清潔、潤滑”的日常保養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和經濟處罰。
2.2.2進口配件國產化。正面吊進口配件價格昂貴,維修成本大。在確保正面吊運用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維修成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此,通過對正面吊不同部位的不同配件的可行性分析和調研,尋求進口配件的國產化替代途徑。整體配件能替代的整體替代,整體配件無法替代的就想方設法對易損關鍵零件進行國產化。在配件國產化的過程中,經過反復拆裝試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例如:在作業過程中,正面吊多次出現油管裂紋漏油的情況。經檢查,發現原裝油管的安全余量僅有10MPa。在認真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決定將油管改為本地加工。本地加工的油管耐壓330MPa,安全余量達到110MPa,大大高于原有的10MPa,提高了安全系數,使用效果良好。這樣既縮短了配件供應周期,又降低了維修成本。每年通過購買國產配件或自制配件所節約的維修費用約80萬元。2.2.3加強經驗交流,提高維修能力。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維修工作經驗交流會,將平時正面吊發生故障的次數、故障現狀、故障原因以及采取的維修方法等內容進行統計,共同分析,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不斷豐富維修人員的實踐經驗,提高維修能力。
2.3加強現場控制,保障安全生產
2.3.1提高操作人員素質。正面吊司機需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為此,對正面吊司機的選用也非常嚴格。所選用的司機都有多年的其他裝卸機械操作經驗,具備較豐富的貨場工作經驗。他們不僅業務能力強,熱愛學習,勤于思考,并且對工作有很強的責任心。除外之外,還加強對司機的培訓工作。正面吊司機的培訓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培訓采取廠家培訓與單位自行培訓相結合、日常學習與脫產學習相結合、職工自學與強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并專門編寫通俗易懂的技術資料,方便司機學習。另外,將業務學習情況作為對職工、班隊考核的主要內容,以此充分調動職工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職工素質的提高。與此同時,加強技術演練,例如:舉辦正面吊技術大比武等活動,對成績優秀的司機進行表彰獎勵,調動正面吊司機學技術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應知應會能力和操作技能,使正面吊的使用更加規范。
2.3.2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在作業過程中,正面吊頻繁轉向、倒車。由于外形龐大,司機視野受限,尾部擦碰集裝箱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僅造成尾燈受損和油漆脫落,還有可能刮碰車輛、人員或帶來一些不可預測的問題。為消除這些隱患和強化安全防范,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例如:配備引導員,安裝尾部攝像頭。正面吊尾部安裝攝像頭后,司機在轉向、倒車過程中,不必回頭瞭望尾部情況,只需通過顯示屏就能看清尾部情況。這樣既消除了因盲目動車造成的隱患,又避免了司機來回扭轉造成的疲勞,更好地保障了安全生產。
3.結束語
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在正面吊管理、使用、維修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維修模式,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使用、維修人員。另外,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提高了正面吊的使用效率,保證了集裝箱正常裝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