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少數民族圖書館危機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探討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危機管理.首先要對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及危機管理的概念進行界定和闡釋。只有準確把握其中蘊涵的本質和特點.才能對危機管理的其他內容進行深入、全面和系統的研究。
1.1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的定義
對于“圖書館危機”這一概念.圖書館界多數學者是通過借鑒其他行業的危機理論。并結合自身研究和實踐經驗,作總結、概括和探討性地描述.但也不乏有研究者對此進行直觀的闡釋和嚴格的定義。龐恩旭認為:“圖書館危機是各種危機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專指由圖書館內外的某種非常性因素所引發的非常事態”【2]。劉茲恒所下定義為:“圖書館危機是對圖書館系統造成嚴重威脅或破壞、需要圖書館人立即反應的高度震蕩狀態”[3]。基于以上定義,本文認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危機。是指發生在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系統內部,對系統中各要素構成嚴重威脅、破壞,可能引起民族文化、宗教沖突與隔閡的事件或狀態。
1.2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的特點
根據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的定義,不難得知.除了圖書館危機共有的特點之外,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危機還表現出獨有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3點:
(1)復雜性。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以來地貧人稀、氣候惡劣.生存于這些地區的各族人民。經受著大自然的嚴峻考驗。他們經過長期的接觸、聯接、雜居、聚居和融合.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但是。在各民族的長期交往與聯系過程中,它們為爭奪邊界、資源和財富,發生過沖突或戰爭,存在壓迫和被壓迫、掠奪與被掠奪、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這些傷害民族團結和民族情感的事情.經過歷史的積淀,往往成為民族隔閡、民族積怨和民族反感的直接原因,成為引發民族沖突和危機的導火索。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處于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加上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現狀,其發生的危機事件便體現出異常的復雜性。
(2)敏感性。所謂敏感性,更多地體現為政治敏感性。因為“民族自治區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加上“中國邊境線90%位于少數少數民族地區.許多民族跨境而居”[4]。這種情況下,復雜的地緣格局使得突發事件的形成和爆發不僅局限于少數民族地區一隅.往往容易受到國際形勢及周邊國家事態的影響和波及。與其他地區相比。少數民族地區的突發事件影響范圍更廣、破壞力更大,不僅會給本地區的安全和各民族的生產生活帶來破壞,而且會對其他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全、穩定和發展大局產生影響。因此。即使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危機事件.都可能牽動少數民族地區敏感的神經。
(3)宗教性。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媒介,本身能夠加強不同民族之間情感交流.溝通民族關系.化解民族沖突和矛盾。然而宗教對少數民族的發展也起著牽制和阻礙作用。因宗教的號召力強、波及面廣,宗教問題常常成為影響社會治安和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宗教事件的多發性和較大的危害性使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對宗教問題不敢有半點馬虎和松懈。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強勢的宗教文化,難以與宗教劃清界限。在宗教盛行的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發生的危機事件往往與宗教之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3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危機管理
圖書館作為面對公眾的社會文化組織,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諸多危機因素的影響.而圖書館的危機管理也因此應運而生。有關圖書館危機管理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徐涌認為:圖書館危機管理就是指圖書館在發展中,如何面對威脅——意識到潛在的威脅并努力去阻止其發生.意識其發生又可迅速和有效地應對.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乃至變危機為機會]。燕輝認為:所謂圖書館危機管理是指圖書館對其發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諸多危機如自然災害、人為危機、信譽危機、人才危機、資源危機等依照一定的危機管理模式所進行的規劃和調度。并能從中得到相應的經驗和啟發.以期對圖書館發展現狀的改善有所裨益,從而促進圖書館良好形象的樹立以及圖書館穩定而全面的發展]。劉茲恒則將圖書館危機管理視為一個系統工程,是對“圖書館危機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面全程監控處理的連續鏈條”。認為“圖書館危機管理是對圖書館運行中出現的危機因子和危機事件從發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監控處理根據上述對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界定,可以認為,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危機管理是通過建立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應對體系.采取一系列辦法和措施,預防和化解嚴重威脅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安全的危機事件和狀態。恢復正常的秩序,確保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安全、穩定運行的特殊管理活動。
2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管理的技術體系
危機管理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一個長期、動態的管理過程,對于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來說.構建全面、詳實的危機管理體系十分必要。本文參照危機的3階段基本模型,將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管理的階段劃分為危機前的預防(充分準備)、危機中的反應(減少損失)、危機后的完善(恢復信心)3個部分,并提出技術體系。
3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管理的動因
分析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管理的動因.即探討為什么要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管理。通過對此問題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深刻認識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危機的來源,更有利于從其發展和運行的內在需求出發,主動將危機管理提高到整個圖書館管理體系的高度,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又好又快地發展。
3.1外部動因
(1)自然因素。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集“少”(少數少數民族地區)、“邊”(西部邊疆地區)、“窮”(欠發達地區)于一體,屬于物質遷移迅速、外力侵蝕強烈的生態脆弱區,自身環境承載力極為有限。在這種極端的自然環境下.當地圖書館可能面臨多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多風、干旱的惡劣天氣容易引發火災;部分地區緊鄰地震帶.容易遭遇地震;高原山區容易導致洪水、泥石流、山體塌方等發生。
(2)政治因素。現階段,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國外敵對勢力趁此機會,處心積慮地支持和慫恿國內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煽動民族分裂情緒.使民族問題擴大化:國內極少數宗教極端勢力和敵對勢力.利用少數民族地區政治體制不完善的間隙制造事端.別有用心地破壞民族團結與和諧。以上不穩定的政治因素不僅會給圖書館帶來嚴重的威脅和破壞,而且可能致使圖書館陷入其中,使其成為不法勢力圖謀不軌的場所。
(3)經濟因素。我國的市場經濟由計劃經濟轉型而來,還處于不成熟、不發達階段。盡管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與建設,在政策上給予扶持與傾斜。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秩序還不健全。身為其中的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它們的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滋生的腐敗社會風氣。使得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一些規范缺失和道德偏離現象.這些都是圖書館發展進程中產生危機的因素。
(4)文化因素。當今社會,由于信息化、網絡化的不斷推廣和普及,出現文化沖突在所難免。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分布眾多,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各民族之間在傳統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字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民族都爭取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勢必產生文化沖突與隔閡。文化隔閡問題常常成為影響社會和地區和諧的重要因素。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與知識的傳播機構和載體,面對多種民族文化激烈碰撞時.難以進行客觀、有序地傳承,最終可能成為文化沖突和爭斗的受害者。
3.2內部動因
(1)服務質量。由于設施不先進、館藏不豐富、信息不暢通等因素,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服務尚處于較低的傳統服務水平。加上少數民族文獻的語言、載體形式多樣,目前缺乏對少數民族文獻統一的編目標準,給文獻的網絡管理,文獻的數字化等工作帶來了困難。即使少數圖書館具備現代化服務的硬件條件,想要提高服務質量也有相當的難度,諸多少數民族文獻未經翻譯成通用的語言,造成其他民族的讀者無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其利用價值。讀者無法享受高質量的圖書館服務,久而久之,會對圖書館的服務產生質疑.嚴重時可引發危機。
(2)管理成效。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管理大多停留在傳統管理階段,與現代化管理存在相當的距離。多數圖書館領導以經驗性的管理為主,產生了諸多管理上的弊端,如不能引進高素質的人才。無法滿足隊伍建設的需要:片面強調技術的引進,缺少對員工和讀者的人性化管理:經費管理不健全,對經費規劃與控制缺乏前瞻性,經費管理工作不能走上正常軌道,經常發生經費危機等等。因此,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對外界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沒有很好地吸收和適應,致使任何管理上的脫節和疏漏.均可能導致危機的發生。
(3)體制因素。少數民族地區的多數圖書館存在政府和領導重視不足的現狀.造成危機管理體制整體性滯后。這種滯后對讀者和社會公眾造成各方面利益的損失及信心指數的降低,大大破壞了圖書館在危機應對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