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女性就業構建和諧社會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女性就業是女性獲得生存資料和生活資源,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女性尋求自身發展、捉進家座和諳和社會和諳的根本途徑。關注女性魷業是構建和諳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由男人和女人所構成的,男女不平等,女性受到歧視,必然導致婦女資源的巨大浪費,影響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進而阻礙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建設和諧社會必須以男女和諧為基石。和諧不僅僅是人文的和諧、生態的和諧、自然的和諧,還包括男女性別、發展、生存、競爭的公平與和諧。
關注女性就業是男女社會兩性和諧發展的基礎,男女兩性向來是相輔相存,互相促進的,相互之間具有休戚與共的自然和社會意義一方的發展總是以另一方的發展為依據。
關注女性就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關注女性就業就是要體現公平正義,以人為本,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一、關注女性就業與構建和諧杜會的關系
女性就業是女性獲得生活資源的基本途徑和方式,是女性獲得自身發展的基礎,是女性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方式。女性發展水平是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婦女重新回到公共勞動中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國家的起源)。
首先,女性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作為人類的另一半,不同于其他任何群體,她們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發展,作為人類自身再生產的承擔者,女性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發展,即整個民族的發展。
其次,女性作為家庭成員,她們的就業與否直接影響到家庭的穩定,女性獲得經濟資源的能力提高了,家庭整體的經濟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社會總體的經濟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女性失去工作并不僅僅意味著社會參與的下降。女性是最經不起失業打擊的人,失去工作總是與貧困與家庭解體相伴。北京市有關調查表明,下崗女工的離嬌率明顯高于一般家庭,在下崗不到半年的女工中,離婚率是14%,而在下崗一年以上的女工中,離婚率上升到57%。下崗女工也更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對象。
婦女的就業權受到侵害,婦女被迫回家,使得婦女的身心均受到巨大傷害,婦女回家,被隔斷了與社會的直接聯系,使婦女沒有成就感和希望,婦女的家務9i動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不能通過社會財富進行計量,使得婦女長期處于壓抑.自卑,孤茲的L"理狀況,她們的存在價值只能通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體現出來,而一旦家庭成員鄙視賺棄她們,她們的生存意義便受到質疑。因此,婦女回家便會引發許多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造成社會和家庭的不和諧。再次,關注女性就業正是體現民主法制.公平正義。關注女性就業是消除就業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用法律的形式把維護女性就業權的理念固定下來。制定體現性別公正和性別關懷的法律法規.維護女性就業權。
二、女性就業的現狀與和諧社會的距離
關注女性業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使女性充分就業.具有工作能力和適齡的女性都能有機會從業,第二是使女性在就業過程中不會受到性別歧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做到人盡其才,各得其所。能夠根據自己的才能和貢獻獲得報償.獲得晉升的機會,而不會因為性別歧視所造成的玻璃天花板.使優秀的職業女性與職務升遷無緣。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女性和男性具有同樣就業權不是和諧社會的體現.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通過強力推行一系列政策.相繼把保證“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權益”等基本原則在國家法律法規體系中確立并推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階層,并成為今天的一項荃本國策。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同工同酬,不同工亦同酬.致使女性就業沒有任何的竟爭意識.沒有任何選擇余地。人們僅僅被固定在一個崗位上發揮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能發揮每個人的能力。
市場經濟給女性就業帶來了積極的方面,讓女性能有機會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能選擇職業.崗位.和晉升.并取得和自己的付出相匹配的勞動所得。
(1)然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急劇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婦女所面臨的就業環境和實際就業狀況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就業過程中歧視婦女的現象日趨嚴重.市場經濟也對女性就業提出了挑戰.原本由國家強制執行的保護女性就業的屏障被打破了.而新的跟市場經濟相匹配的相關保護女性就業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致使在從業過程中具有自身特點的女性就業者的權益受到了傷害,女性就業總體的量和就業的質都出現了下降趨勢。有資料表明:近年來我國女性就業率下降,就業呈邊緣化趨勢。
1.女性成為失業壓力最大群體。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婦女下崗失業人數占我國失業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婦女下崗失業人口已成為失業壓力最大群體。
根據2000年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結果.與1990年相比.城鎮男女兩性的在業率均有下降,但與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更大。其中城鎮18至49歲的中青年女性在業率比1990年降低了16.2個百分點。(2003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顯示:從1997年起,城鎮婦女單位就業人數逐年下降;占就業總人口的比例也逐年下降,2002年,城鎮婦女就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的38%,比男性低24個百分點。2.女性再就業難。由于女性失業人員多數因為自身勞動技能單一,文化程度低,不能勝任現代崗位技能要求,又由于女性被家務勞動所拖累.不能順利進行再就業。在下崗、失業人員中女性當前再就業率.比男性低21個百分點。(摘自中華女性網)
3.女性就業呈邊緣化趨勢。考核女性就業的指標不僅是女性就業的人數.還有女性就業崗位的質.女性從業者所處崗位的技術含量和報酬水平。資料顯示.我國近年來女性就業呈邊緣化趨勢。所謂女性就業的“邊緣化”趨勢.是指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非正規部門就業的女性越來越多,女性就業的職業層次、穩定性及福利保障有下滑的趨向。女性大量集中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服裝業和紡織業的女工就業人數比重分別在六七成以上,而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女性就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例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女工比例只有1/4。即使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婦女也大多集中在技術層次低、收人低、簡單而重復性的體力勞動部門,在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女性就業機會很少。
女工很難向更高層次的工作崗位移動,而且一旦下崗,到正規部門再就業很困難,只能選擇非正規就業,社會福利的保障相對較差。同時,加人世貿組織給女性的職業轉換帶來一些困難,對年齡偏大的女性,困難尤為突出。
4.女大學生就業受歧視現象嚴重。由于生育和哺乳抬高了使用女大學生的躊動軍成本以及婚后的家庭拖累降低了女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后勁。使得女大學生在應聘過程內中遭遇性別不平等現象。女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明顯低于男生,女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只有63.4%,而男大學生的一次就業率達到72.1%,在勞動市場上女大學生只有男生87.7%的就業機會,有88%的女大學生認為在求職過程中受到性別歧視的待遇.其具體表現在勞動力市場沒有向她們提供均等的就業機會和適合她們能力的就業崗位.她們被迫從低就業或根本找不到工作。
同樣水平的就業率背后仍然隱藏著性別不平等,不少女大學生為了落實一個工作鉆單位,不得不就低上崗,形成比男大學生要普遍得多的“能崗’不匹配的就業現象,我們稱之為潛在的性別就業不平等。(葉文振:(女大學生的“同民同工’-一一來自2002年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調查的啟示))
沂三、關注女性就業的措施戎1.提高女性的綜合素質。第一要提高心理素質。女性發展的內在因素在于女性自身。女性必須清醒地認識自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敢于正視自我,調整好心態。在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墓位不可能再包辦員工的一切事務,員工也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一個京單位,這就要求廣大女性必須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新的挑戰和風險,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i,理素質,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女性謀求發展的基礎。第二要弓提高文化素質女性的文化素質是決定其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良好的文化素質有利于女性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塑造和培養。同時,高新技術的發展決定了社g會、經擠發展過程中高素質人才競爭,而高素質人才的競爭直接表現為高科技素質人才改的競爭。
提高女性文化素質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抓好一次性教育,二是建立終身教育體仁系。抓好一次性教育要降低女性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的比重,提高女性在各類學校中比重。消除在文化教育上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從法律上保障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權利。
己進一步提高女童人學率、升學率,并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照顧,同時加強監督和指浮導,減少甚至杜絕女童輟學。據統計,我國西部偏遠農村仍有3oc〕萬適齡兒童沒有人,學,其中4/5是女童(黑龍江日報)。
加強女性勞動力職業培訓,建立終生教育體系。現代社會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改造要求不斷提高女性勞動力的素質;行業的轉移,職業流動的加快要求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進行及時的培訓;農業方面未來幾年釋放出來的數千萬勞動力必須經過培訓才能成為合格的工人。這一切都呼喚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和終生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替。
終生教育是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把教育、尤其是終生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在新世紀中接受挑戰的重要戰略。現在“終身職業’正在消亡,多次擇業成為趨勢,希望在青年時代一勞永逸地積累足夠一生享用的知識或技能的傳統觀念已經行不通。因此,終生教育成為發掘人的潛能和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的“供養站”。中國女性要想在新的就業掃U呂面前走出低谷,接受再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據有關部門統計,經過培訓的失業、下崗人員,其就業率達60%-90%。北京市對8個行業系統的50多個企業下崗職工進行調查表明,下崗者未經培訓,其就業成功率只有5%-1596。因此,忽視參加培訓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就很難競爭新的職業崗位。
第三要提高女性政治素質。政治素質是一切勞動者在謀求個人與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里約宜言》的原則規定:“婦女在環境管理和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v:月。因而她們的全面參與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全面參與就意味著女性必然也必須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決策過程.而如果女性不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就難:甚至根本無法發揮她們應有的或應盡的責任或義務.其結果必然削弱女性在高新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并影響到她們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2.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維護女性就業權。我國雖然有保護女性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但《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些內容已不適應當前需要.缺乏可操作性.特別是在違法懲治方面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措施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執行性。
切實保護婦女就業權益涉及到各行各業.必須借助于法律制度,只有通過立法昭示于人.通過法律實施取信于民,利用制度矯正不利于實現男女社會兩性和諧發展的弊端.以法的強制性保障制度的實施,才能將對婦女就業權的保護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此強制性規范需要相應的法律責任來保證實施,否則形同虛設。而《勞動法》卻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要改變現狀.首先在《勞動法》中增加足以保證其實施的法律責任,然后加強勞動監察.使違法者應負的法律責任得到及時追究。
3.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把生育保險從企業化變成社會化,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女性耶江的人力資本投資,使企業招用女職工的成本負擔趨于合理,減少就業過程中的性別不公正現象。目前.我國處于企業制度轉型與生育保險制度轉型同時發生的時期,需要加強生育保險監督。生育保險正在從企業保險走向社會保險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重點是擴大統籌扭蓋面.對原有的企業生育保險可能放松監督;企業也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忽視生育保險。從全國總工會等單位和個人的多項調查報告來看.我國當前生育保險不到位的情況還相當普遍,切實保證生育保險制度的實施.是女性勞動就業者得到與男子平等對待的前提條件。
4,家務勞動社會化。目前我國女性由于家務纏身.無暇從事市場經濟活動。家務勞動占去女性勞動力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影響女性人力資本得到進一步投資的一大障礙.也是影響女性在就業市場就業質與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的實踐證明,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在這方面.我國政府大有可為,當前,各級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發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化的家庭服務,使女性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企業創造價值,以提高其在獄}r卜的競爭力。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家務勞動社會化無疑可以掃除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障礙。社區建設包括托兒所、幼兒園、食堂、餐館等的設立和洗染、縫紉、修理、保姆等服務的提供,會消除對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后顧之優.降低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機會成本,為婦女廣泛、更多地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創造條件。
5.規范非正規就業市場.促進女性就業。將發展非正規就業納人政府議事日程,積極支持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尤其是在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就業潛在機會多、對勞動者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的領域,通過構建完整的政府支持體系,以社區為單位,積極扶持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對從事家政服務等非正規就業人員的信任程度;幫助失業人員走上就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