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改制運作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高職企業改制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特別是著名大學校辦企業的經驗,只能走借鑒加創新的路子。本文就高職學院校辦企業改制過程中如何運作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以尋求高職企業的改制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高職企業改制運作措施
1高校企業改制的由來
由于高校企業普遍存在產權不清、注冊資金不實、投資主體地位不落實等問題,為了依法保護學校權益,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改辦、教育部《關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規范校辦企業管理體制試點指導意見》(下稱58號文件),由此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進行各自的校企改制。58號文件對校企改制試點提出對應的目標:一是實現校企分開,明確產權關系,使校辦企業成為承擔有限責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并對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在創辦高科技企業中的投入與退出機制。
2002年,全國高校企業改制拉開序幕,著力構建高校的投資“防火墻”并力圖將校辦企業打造成真正的市場主體。目前我國相當部分高校已經對其校辦企業進行了成功改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了學校的資產經營公司,包括學校成立資產管理委員會,建立了現代企業運行框架。這些新型的校辦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建立,為高校企業的健康發展和高校教產研的有機結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高職企業改制的基本目標
按《公司法》及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完善校辦產業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校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第一,通過資產重組和改組改制,實現校辦產業資源配置合理化,提高校辦產業的資產集中度和資本控制力,集中力量辦大事。逐步實現企業經營規模化,產品系列化;形成規模經濟,創造規模效益,并逐步建立起學校經營性資產的新型經營管理監督體系。第二,通過改組改制,要進一步強化校辦產業的特色學科支撐,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使校辦產業成為學校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并向社會輻射的基地。第三,通過改組改制,使校辦產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并對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依法保護學校權益,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3高職企業改制的具體運作
3.1高職企業改制運作中要堅持三個確保
高職企業由于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和資源等因素限制,一般表現為數量少、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資金缺乏、員工素質一般等特點,目前大部分高職企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已進行或正在進行企業改制,但其改制的及時性、規范性、可操作性、開放性、徹底性均滯后于本科院校。因此高職企業改制應做到以下三個確保:一是各高職要詳細制定改革計劃和步驟,穩妥處理高職企業的人事關系,確保高職產業改革和規范化建設有序進行;二是高職企業改制要本著有利于企業發展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精神,妥善處理好高職企業的對外合作關系,確保企業生產和經營的連續性;三是在推進規范化建設過程中,認真履行清產核資、評估、審批、備案等手續,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3.2高職企業改制的步驟和方法
高職企業改制的步驟,一般包括:第一,宣傳發動。組織有關學校領導和校辦企業的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改制的決定,召開職工大會進行宣傳動員,講清校辦企業改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圍繞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認真仔細做好相關人員的思想工作,提高和統一思想認識。第二,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為摸清家底界定產權,量化現有資產,要對改制的校辦企業進行全面的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并按規定剝離非經營性資產營銷,該提留的提留,公正、合理確定產權轉制的資產凈值。第三,人員清理。由人事部門會同學校對改制校辦企業人員的有關情況進行逐個核實情況清楚,身份明確。第四,制訂方案并實施。根據企業改制的實際和要求,成立以院長為改制工作領導小組,并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領導小組名單和改制方案,經。審核同意后組織實施。第五,匯報總結。對改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上報并研究相應對策,隨時解決。改制結束后要及時寫出專題總結材料并上報。
針對高職企業當前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企業改制的方法和措施是建立新的管理體制、實行校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新的管理體制。建立新管理機制的目的是使校辦企業能適應市場要求,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營實體,能夠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企業法人,最終使校辦企業成為營業產權的主體,形成高職營運國有資產的新機制。
實行校企分開。所謂校企分開,就是要實行兩權即財產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離。企業按照市場需求獨立生產經營,學校不再直接干涉企業的經營活動,由直接管理改為宏觀監控。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產權要清晰。首先要對校辦企業的各項資產、債權、債務進行徹底清理。在清理的基礎上,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校辦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并以此為依據調整校辦企業的注冊資本。只有產權清晰,才能為校辦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二是權責要明確。學校在理順校辦企業產權關系的同時,要明確出資人、決策人、執行人的職責,建立規范的企業資產管理辦法,維護學校作為資產所有者的權益,實現學校資產的保值與增值。三是管理要科學。校辦企業的各項運作,均要按照客觀、科學的原則進行,避免以主觀意愿代替企業管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因地因校地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科學管理[3]。
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將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結合起來,保證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能夠大大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多種渠道,可以吸收法人、自然人以及外商投資者進入,有些規模較大校辦企業的掛牌上市也是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途徑[4]。
3.3高職企業要建立和實行現代企業制度
高職學院要組建國有獨資的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實行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分開建賬,分開管理。學院授權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來管理學院全部企業的資產,起到保值增值的責任。其次,學院盡快對除資產經營公司以外的全資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造,徹底擺脫因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給學院帶來的風險。高職企業要普遍建立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健全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按出資額多少、股權大小來進行管理。根據規定,今后學院除了一個主管產業的校領導擔任資產經營公司的董事長外,其他校領導不得在企業中兼職,科技成果完成人技術入股不受限制。另外,今后冠用校名要嚴格控制,原則上企業不得冠用校名。已使用注冊的,將根據股東會的決議依照法律程序決定取舍。監事會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是一個相互制衡的關系。建立完善監事會的工作制度,是校辦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制度保障。一要強化監事會的職權,進一步明確它的監督職能,核心是財務監督。二要加強監事會建設。要求專職的監事人數應多于兼職的監事人數,以保證監事會有必要的人力去履行監督的職能。三要提高監事會成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四要監事會工作與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相結合。五要特別注意在企業的投資、貸款的擔保、產權的變動、財務的預決算以及重大項目的招投標等方面。
參考文獻
[1]郭學惠.高校企業發展方向思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1第20卷第1期.150-152
[2]周溢對高校企業改制的思考.理論界(雙月刊)2003第3期.102-103
[3]冷勇、王軍.對高等學校校辦企業發展的思考.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6第24卷第3期.139-141
[4]王玉.淺議高校校辦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高科技產業技術與創新管理.2006第27卷第3期.60-62